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运动是一项基础运动项目,在中学体育开始田径课,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从而达到获得基本运动技能,锤炼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文章分析我国当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解决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中学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他们增进体能,强健体魄的重要季节。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基础运动项目,经常开展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从而达到获得基本运动技能,锤炼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学体育田径课的教学,确保学生按课时要求上好中学体育田径课。不过,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我国的中学体育田径课的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不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一句空话。
一、当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长期以来,体育课都被学校和家长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在过去,删减每周体育课教学课时、更改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随着中招考试中增加了学生体能测试这一环节,学校和家长对中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加强,但长期以来体育课被认为是一门副科的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就造成了中学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进行教学交流的机会较少,因而难以吸收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到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有效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明确规定,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其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但现有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在内容的设置上,仍旧遵循旧有的教学思维,没有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遵循的是旧有的边讲授边示范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师首先将动作要领讲授给学生,然后是对做不到位的学生进行纠正。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教会学生蹲距式起跑、站立式起跑;借助于一些跑的专项练习(高抬腿,后蹬跑,后踢腿跑等)训练学生在短跑过程中的途中跑等等。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记和做,没有学生之间对动作的讨论,没有学生对教师动作要求的质疑,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有过提问的念头,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者和简单的接受者,因而,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难以有效发挥。
3.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动作的讲授,而忽视了田径运动文化的传承
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涵,对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与此相对应,体育文化也日益在提升国家形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篮球巨星姚明、田径运动员刘翔等这些体育明星获取的,因为这些体育明星在实现为国争光的同时,也通过篮球、田径等这些世界性的运动项目,将中国的文化理念传递给了外国人。
4.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中学的体育田径教学课仍然延续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田径运动要领和跑跳投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体育田径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创精神,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体能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懂得分类选拨,因材施教。但现有的田径运动教学课却严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命令式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学生情感表达的培养模式摧折了学生田径项目上的巨大潜能。
二、中学体育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兴趣
家长和学校都要认识到开设中学体育田径课的重要意义,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学校应加大田径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严格按照标准建好田径场、跑道等基础设施,为开展田径教学提供合适的场所;还要积极购置与教学相关的田径器材,如标枪、铅球、跳绳、垫子等,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学校还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外出学习先进的田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增进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从家长方面来说,家长应深刻认识到田径训练对于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田径训练,并且尽可能地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设计多个问题,以加强学生思考;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分组教学法,暨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师对全班学生快速进行动作要领讲解后,由学生自行组织讨论和演示,教师仅在旁边对小组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和演示,对动作完全掌握之后,教师可让不同小组同学进行比赛。由此,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程参与,学生通过讨论、演示,主体性得以完全发挥,进而增进了对动作理解,确保了田径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3.优化课程设置
应该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新大纲為依据,充分挖掘大纲中的人文精神内核,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因类施教,为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降低及格标准。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体育项目,更全面地涵盖健身、竞技、娱乐、休闲各领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田径健身意识和文化素养,割除田径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色彩,从兴趣入手,培养他们对田径训练的热忱,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总结
田径作为中学体育课中的一项训练课程,是其他众多体育项目的基础,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但当前我国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旧有认识观念的原因,对待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区别,选择不同的策略加以积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输送更多的身强体健的建设者。
中学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他们增进体能,强健体魄的重要季节。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基础运动项目,经常开展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从而达到获得基本运动技能,锤炼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学体育田径课的教学,确保学生按课时要求上好中学体育田径课。不过,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我国的中学体育田径课的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不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一句空话。
一、当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长期以来,体育课都被学校和家长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在过去,删减每周体育课教学课时、更改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随着中招考试中增加了学生体能测试这一环节,学校和家长对中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加强,但长期以来体育课被认为是一门副科的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就造成了中学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进行教学交流的机会较少,因而难以吸收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到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有效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明确规定,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其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但现有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在内容的设置上,仍旧遵循旧有的教学思维,没有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遵循的是旧有的边讲授边示范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师首先将动作要领讲授给学生,然后是对做不到位的学生进行纠正。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教会学生蹲距式起跑、站立式起跑;借助于一些跑的专项练习(高抬腿,后蹬跑,后踢腿跑等)训练学生在短跑过程中的途中跑等等。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记和做,没有学生之间对动作的讨论,没有学生对教师动作要求的质疑,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有过提问的念头,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者和简单的接受者,因而,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难以有效发挥。
3.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动作的讲授,而忽视了田径运动文化的传承
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涵,对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与此相对应,体育文化也日益在提升国家形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篮球巨星姚明、田径运动员刘翔等这些体育明星获取的,因为这些体育明星在实现为国争光的同时,也通过篮球、田径等这些世界性的运动项目,将中国的文化理念传递给了外国人。
4.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中学的体育田径教学课仍然延续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田径运动要领和跑跳投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体育田径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创精神,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体能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懂得分类选拨,因材施教。但现有的田径运动教学课却严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命令式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学生情感表达的培养模式摧折了学生田径项目上的巨大潜能。
二、中学体育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兴趣
家长和学校都要认识到开设中学体育田径课的重要意义,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学校应加大田径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严格按照标准建好田径场、跑道等基础设施,为开展田径教学提供合适的场所;还要积极购置与教学相关的田径器材,如标枪、铅球、跳绳、垫子等,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学校还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外出学习先进的田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增进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从家长方面来说,家长应深刻认识到田径训练对于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田径训练,并且尽可能地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设计多个问题,以加强学生思考;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分组教学法,暨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师对全班学生快速进行动作要领讲解后,由学生自行组织讨论和演示,教师仅在旁边对小组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和演示,对动作完全掌握之后,教师可让不同小组同学进行比赛。由此,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程参与,学生通过讨论、演示,主体性得以完全发挥,进而增进了对动作理解,确保了田径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3.优化课程设置
应该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新大纲為依据,充分挖掘大纲中的人文精神内核,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因类施教,为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降低及格标准。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体育项目,更全面地涵盖健身、竞技、娱乐、休闲各领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田径健身意识和文化素养,割除田径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色彩,从兴趣入手,培养他们对田径训练的热忱,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总结
田径作为中学体育课中的一项训练课程,是其他众多体育项目的基础,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但当前我国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旧有认识观念的原因,对待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区别,选择不同的策略加以积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输送更多的身强体健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