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甲医院的脑瘫治愈神话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康复前街,盘踞着三家三甲医院和若干大大小小的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在这条街上,可以听到许多患儿的故事,最常被提及的两个字是“封针”。封针,全称为“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这种在网络上被打上“残忍”标签的疗法,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及广东佛山等地。

绝望的家长与挣扎的孩子


  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三附院)儿童康复科病房见到艾云的时候,她正抱着刚满一周岁的儿子天天站在病房走廊里。这是天天的第三个封针疗程,天天的入院原因是肌张力高。而肌张力高被认为是脑瘫的一种表征。
  在艾云的帮助下,记者亲眼目睹了一次封针的场景。治疗室的小床上,剃光了头发的患儿被一名医生和四五名家属团团围住,几乎不留缝隙。家属负责控制患儿,医生则拿着装满药水的注射器穿过大人手的缝隙,在挣扎的婴儿身上的特定部位扎入拔出,扎入拔出。平均三到五秒扎一次,每扎四五针换一支注射器。从头部开始,然后是后颈、四肢、腰部,一次封针患者需要被扎入几十至近百针不等,持续时间十分钟左右。结束后被抱出治疗室的婴儿大多顶着一脑袋的棉花球,血斑隐隐约约,脸上挂着泪,有些已经哭得没了声音。
  在病房里充斥着一种感觉: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但却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到这里来的人们相信:忍一时之痛,孩子病能好总是值得的。

传说中的“治愈”


  三附院的宣传文章称:儿童康复科名誉主任万国兰创立的“封针疗法”,让脑瘫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可治之症,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患儿,填补了国内空白。甚至有因重症脑炎造成的几十个植物人,也被(封针)成功唤醒,重获新生。
  对此,拥有二十七年经验的儿童脑瘫治疗专家孙成彦教授表示,一直到今天,现代医学专家仍然认为脑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因此脑瘫仍然无法治愈。
  在记者接触的七八组家长中,唯一确诊为脑瘫的患儿依依,不仅没有治愈,还曾遭到拒收,还更加恶化。“我最对不起女儿的就是送她去封针,眼泪都流干了,其实一点儿用都没有。”依依媽妈李梅说。在封针治疗一个半月后,依依因癫痫发作终止治疗。
  李梅记得,在三附院儿童康复科病房,患儿大多不是脑瘫,“一些看起来很精神的孩子也被送进来。”艾云同一个病房里,三个孩子都是因为肌张力高住进来的。除此之外,脑损伤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也是常见的病因。
  曾经,在三附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刘雅宁半岁左右的儿子壮壮也被诊断为肌张力高,轻微脑损伤,医生建议立即住院封针治疗。然而,对于所谓的“脑损伤综合征”,著名儿科专家鲍秀兰告诉记者,“并不存在(这种疾病分类)。”
  多年来,鲍秀兰的儿童门诊接诊过不少在外地被诊断为肌张力异常、有脑瘫风险、需要康复治疗的孩子,到了北京一诊断发现肌张力都正常,并不需要过多干预。鲍秀兰说:“有些人(医生)不懂怎么判断肌张力,如果怀疑是脑瘫,一定要有明确的脑损伤,没有脑损伤的就不是脑瘫。”

诊疗乱象中的盛宴


  李梅离开郑州时,留下的,除了封针时依依的惨烈、癫痫发作的痛苦,还有近十万元开销。
  脑部肿瘤专家杨学军曾经说过,“难治的疾病,一定会成为伪科学的盛宴。”这句话放在脑瘫治疗中同样适用。河南驻马店市一位脑瘫患儿的家长曾反映:“现在治疗儿童脑瘫的办法真多,又是神经修复、手术治疗,又是药物、康复训练等,还有医院搞干细胞移植,弄得我们东奔西跑给孩子治病,钱没少花,病也没治好。”
  【选自澎湃新闻】


其他文献
父亲一辈子都很瘦,从来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母亲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一起住,父亲不肯,说楼房不方便,住在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妻子和我说,“有时候看咱爸弯着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
期刊
清晨,在电梯间里看到邻居C两眼哭得红肿,一脸的悲痛欲绝。我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这个邻居是个整天嘻嘻哈哈的乐天派,前几个月母亲去世,他也表情平静,说是喜丧而滴泪未掉。看今天这个样子,一定是有着天大的悲哀。可细细一问,更是大吃二惊,原来是他家的狗死了。  C家的狗名叫欢欢,养了数年,从狗的年龄来算,也是长寿的老者了,同属喜丧。但C却悲痛欲绝,甚至在邻居面前也无法抑制伤心的泪水。对狗的情感超过对母亲,这真
期刊
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
期刊
那天,去朋友的影楼,恰遇一对老夫妇来拍金婚照。趁化妆的空档,朋友跟这对老夫妻闲聊起来。看到老夫人脸上菊花般灿烂的笑容,朋友问道:“阿姨,你们的婚姻真让我们这些晚辈羡慕,我想请教阿姨一个有点俗气的问题,在您的心里,爱情到底是什么?”  老夫人微微一笑,有点神秘但又不失深情地说:“在我心里呀,爱情就是五张饭票。”  原来,两人曾是大学里同级但不同班的同学,但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们甚至连一次正儿八经的约会
期刊
据广西南丹县通报,10月29日凌晨3时20分,南丹县应急局接到县公安局电话报告称:一名姓段群众报警称其家属被困于南丹县庆达惜缘矿业投资有限公司2号窿口内,被困人数约十人左右,请求相关部门进行救援。接到报案后,南丹县根据事故情况于5时30分启动应急响应,河池市政府于6时30分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据初步核实,事故发生时间为10月28日下午6时30分左右。目前,初步核查被困人员是十一人(其中两人无生命体征
期刊
纳雷亚南·克里施南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马杜赖市人,他从小喜欢烹饪,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顶级大厨。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进入一所烹饪学校学习。由于好学上进,二十一岁时,他已是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市一家五星级饭店的大厨。八年前,克里施南受瑞士一家豪华酒店的邀约去担任主厨,年薪二十一万美金。   就在克里施南回老家与父母告别的途中,路旁一幅惨景映入他的眼帘:一名拄着双拐的五十多岁男子,捡起
期刊
随身带只皮夹子,对于许多人来说,早已是过去的生活方式,现在还有多少人出门带只皮夹子呢?早已一个手机应付俱付了。但随身带只“皮夹子”的事儿,在官场却还是有的。  前几天中央纪委曝光了一起违反八项规定的事件,江西新余市卫计委的一名副处长桂某受到了严厉处分,什么事由呢?因为桂副处长带队十人前往苏沪汉鄂等地去考察,竟带着某医药公司老板全程陪随。此人去干什么呢?一是安排考察组顺道旅游;二是沿途八次请考察组吃
期刊
《杂文选刊》2018年7月精彩推薦
期刊
有位一百零四岁的老太太,仍耳聪目明。有人向她请教长寿秘诀,老太太笑了:“我有一帖灵丹妙药,那就是每天花三分钟时间感恩,一分钟感恩父母、丈夫、儿女、邻居和陌生人;一分钟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种种关怀和体贴;一分钟感恩每一个祥和、温暖和快乐的日子。”感恩使她心里永远流淌着幸福的泉水,有这样的“神水”滋养,身体自然健康,生命自然长久。  人生在世,纠纷矛盾、曲折坎坷,不如意的事情就像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枯
期刊
中国人喜欢攀比。你穿名牌,我也要穿名牌;你戴首饰,我也要戴首饰;你分房子,我也要分房子;你评职称,我也要评职称。反正得“大家一样,人人有份”。这似乎也很合理。因为依照群体意识,我们原本就是从众从上,跟着别人走的。既然别人没有的我们也不能有,别人没干的我们也不能干,那么,别人干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干?别人有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有?  于是,就有了“一窝蜂”和“一刀切”。  中国人的这种“一窝蜂”,真是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