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学生作文创作的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dasdf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抓好语文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职责。写作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写得是否质文并茂,就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共同研究怎样教会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能根据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习、借鉴我国东部先进地区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我们的壮族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写作训练的探讨。
  一、根据壮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民族风俗,对壮族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其写作的兴趣
  第一,我们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启发他们,循序渐进地作文创作训练。我们的壮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如春节的斗鸡比赛、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端午节”的赛龙舟、壮族会鼓、竹竿舞、打扁担舞、板鞋舞、打陀螺、壮族的山歌对唱与马山的三声部民歌等。还有我们壮族地区的山峰风景秀丽、石美、洞奇、水清,如美丽的红水河十八里画廊、世界十大名洞——“金伦洞”、多姿多彩的红水河奇石、天然氧吧——弄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麗的大明山、金钗的石林、永州的暗河、大新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等以及各种各样优美动听的神话传说,如“金伦洞的神话故事”、红水河流域的各种神话传说等。我们壮族学生身边的写作素材非常丰富,只要教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收集、善于积累,学生写作起来就会言之有物,有叙不完的话语,写不尽的人和事。
  第二,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壮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实际来指导他们的写作训练。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学生的母语是本民族的语言,而我们壮族学生的母语是本民族的语言——壮语;汉语是作为第二种语言来学习的,但是我们的壮族学生对于许多有趣的事物只能通过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才能形象完美的表达出来,但如果要运用汉语表达时,往往是无所适从,不能形象完美的表达出来。因为壮族学生平常的交流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思维,当作文时要用汉语来表情达意,确实碰到许多困难。况且许多的少数民族语言的组成方式与汉语的组成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以壮族的语言为例:汉语中的的“红水河”、“语文老师”,用壮语则表达为“达红”和“老师语文”,这样,壮语的语序与汉语的语序刚好相反。因此,学生作文时就直接影响意思的表达,如果学生借助于壮族语言进行思维而用汉语来表达出来的语句则比较混乱,而且语病较多。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提醒学生要切记有些本民族的语言的语序与汉语的语序是刚好相反的,同时必须巩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用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要求学生多读书,常读优美文章的语句、语段;多背诵默写有关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成语、诗句等,以增强学生汉语詞汇的储存量。要加强培养学生用汉语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运用汉语交流、写作的习惯。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第三,学校、年级、班级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竞赛活动。学校、年级、班级能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竞赛活动,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旦学生的作文能获奖,他们的写作兴趣将更加浓厚。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要求学生经常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作文比赛活动,通过参加比赛,才能找出自己的差距,才能更加发奋写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创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每日要练笔,写日记和周记是学生的最好练笔方式。日记和周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汉语的表达能力。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每天都记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又能够每周对学生的练笔进行检查,对写作有进步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能够经常练笔和积累写作素材,就能大大的提高壮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作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每逢作文课,我们语文教师常常看到的是一张张疑惑、紧张的面孔。有的学生每一提笔,便愁容满面、咬段笔杆也无从下笔,只好胡乱编造,久而久之,便把作文当作畏途 。这是我们的平时作文教学,多是指导写作的常规步骤,而忽视了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各种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应该把握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冲破课堂的藩篱,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广阔的天地,深入农村生活,并能分析生活、认识生活,能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的生活素材。同时,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还要善于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争鸣、独辟蹊径的思维思路。比如要以“秋”为话题进行作文写作训练,可以按下面的思路进行训练。
  一是根据“秋高气爽”的特点,描绘它在人们饱受闷热之后,能为人们解脱闷热的缠绕,给人们以清爽惬意的感觉。
  二是根据其爱“横扫落叶”的特点,描绘它能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能大胆地给予揭露和批评;对腐朽没落的东西和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敢于披露,敢于抵制,敢于斗争,显示了它的高风亮节的斗争精神。
  三是根据它的“喜欢金黄,充满收获”的特点,描绘它给大地披上一层层金黄的着装,给亿万农民带来丰富的收获和实惠,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描绘新农村蓝图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能善于提醒壮族学生要多接近社会贴近生活,并且要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多积累素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我们的学生引向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世界。
其他文献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经印发,“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当培养核心素养成为课改的支点,未来学校将带来什么变化?山区学校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学校管理者的使命和探索前行的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校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全面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坚持走“以特色促发展、树品牌强内涵”的办学之路,重视开发和
期刊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
期刊
一、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过去不同  当代学生基本上都是零零后, 他们的观念早已和我们的迥然不同。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诸多压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思想道德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自律能力较差  受社会功利主义影响, 当代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对个人、家庭、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或知而不行,不遵守公共秩序和安全, 随意破坏环境
期刊
一、教育的理念与数学教学的真谛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过程应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校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时空。改变过去的预设性课堂教学模式。  近四年来我在实践提升学生学力的教学活动中,增强了对
期刊
“教学主线”对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并且容易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师来说能保证课堂更加流畅的高效推进。  作为一个新手,我虽然经验不多,但是有很多想法,尽管不一定都是有用的,在风格没成型之前,不断摸索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尤其在最近几次公开课和听讲座中,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教学设计真的需要有“线索”,不管内容如何,整体的课堂推进思路一定要非常清晰。  在文学当中,一篇美文并不是杂乱
期刊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主旋律。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充满活力,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课前预设、有效生成、课后反思,即高效课堂三部曲。  一、课前预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古人云:凡事预立,不预则废。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课前充分的准备。如何做到有效备课?关键在于:备
期刊
一、教学模式简介  (一)教学模式的理念或理论依据  统整: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教材统整是指将课本中相关的、相近的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这是对教材本身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重组,使课程目标的意识更为强烈。“统整教材”使学生成为课改的最大受益者,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同时,统整是有必要的,在《国家基础教育
期刊
一、我们的实践  1.深入调研——了解现状  为全面了解浦东新区二级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现状,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每学期组织全体专兼职教研员及中心组成员对浦东新区二级幼儿园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半日活动、教研组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幼儿发展水平等等,采用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现场观摩等形式展开。通过调研,及时帮助二级幼儿园梳理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二
期刊
孩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希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对国家更美好的明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增强道德法制教育也是对国家予以治理的基本准则。而道德法制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养成与教育。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人文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征,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就需要语文教师对教材予以深度的挖掘,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小就能够养成正确的法制观念
期刊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我国国情来看,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村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持续提高西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笔者将以多年的教育实践为基础,以龙街乡垭口完小为例,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一、垭口村的教育现状  (一)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较多  受现阶段国情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进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