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九个方面可以转化学困生:①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②探究教法,活化课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③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④树立榜样,放大优点,及时褒贬,及时肯定,及时总结;⑤爱严相济,循循善诱;⑥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⑦详实记录其各种表现,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使转化方法调整有据可循;⑧分层次教学,逐层升级;⑨坚持一抓到底,持之以恒。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师 转化 学困生 方法
二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告诉我着力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
无论你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数学课还是中间接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家庭状况、与同学的关系及同学的评价等,这些都是制定计划依据。获得了这些客观资料,制定转化计划就心中有数了。
2.探究教法,活化课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上转化学困生成功的关键。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探究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幽默风趣的语言,精美直观的挂图,操作性强的教具等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生活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去探究、主动去探究。
3.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伟大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从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一些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定力不到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学困生应特别重视。例如,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科学学习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勤奋刻苦的习惯;专心听课的好习惯;一丝不苟的习惯;爱动脑筋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
4.树立榜样,放大优点,及时褒贬,及时肯定,及时总结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进行创造的故事,树榜样,扬褒贬劣。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及时进行总结,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5.爱严相济,循循善诱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时刻关心、尊重学困生。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虽然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得不在乎,但内心却常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困生心里。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学困生”,“ 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灵的共鸣,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循循善诱,持之以恒,用爱心感化每个学困生,严格要求,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信心,就能使每个学困生走出困境,迈向成功。
6.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
要改变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老师评价的语言形式从单一向赋予感情的多元化发展,把教师评变为学生评,师生评,自评,家长评和社会评等。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哪怕学困生有一丁点进步都应对他们说:“你做得很好,下次再努力点”等等。要有不同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学困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在进步,从而积沙成丘,跻身优秀生的行列。
7.详实记录其各种表现,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使转化方法调整有据可循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循序渐进的积累,建立档案,详实记录其表现,在不断地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不断的完善。
8.分层次教学,逐层升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9.坚持一抓到底,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去陪伴他们的每一次前进。教育家陈鹤琴说:“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个人人格魅力,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坚持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学困生的心田,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把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而努力。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学困生的不同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学困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师 转化 学困生 方法
二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告诉我着力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
无论你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数学课还是中间接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家庭状况、与同学的关系及同学的评价等,这些都是制定计划依据。获得了这些客观资料,制定转化计划就心中有数了。
2.探究教法,活化课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上转化学困生成功的关键。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探究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幽默风趣的语言,精美直观的挂图,操作性强的教具等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生活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去探究、主动去探究。
3.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伟大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从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一些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定力不到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学困生应特别重视。例如,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科学学习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勤奋刻苦的习惯;专心听课的好习惯;一丝不苟的习惯;爱动脑筋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
4.树立榜样,放大优点,及时褒贬,及时肯定,及时总结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进行创造的故事,树榜样,扬褒贬劣。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及时进行总结,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5.爱严相济,循循善诱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时刻关心、尊重学困生。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虽然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得不在乎,但内心却常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困生心里。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学困生”,“ 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灵的共鸣,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循循善诱,持之以恒,用爱心感化每个学困生,严格要求,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信心,就能使每个学困生走出困境,迈向成功。
6.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
要改变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老师评价的语言形式从单一向赋予感情的多元化发展,把教师评变为学生评,师生评,自评,家长评和社会评等。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哪怕学困生有一丁点进步都应对他们说:“你做得很好,下次再努力点”等等。要有不同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学困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在进步,从而积沙成丘,跻身优秀生的行列。
7.详实记录其各种表现,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使转化方法调整有据可循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循序渐进的积累,建立档案,详实记录其表现,在不断地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不断的完善。
8.分层次教学,逐层升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9.坚持一抓到底,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去陪伴他们的每一次前进。教育家陈鹤琴说:“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个人人格魅力,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坚持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学困生的心田,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把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而努力。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学困生的不同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学困生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