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高考语文的趋势之一是阅读量增大,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题型之一,已逐渐引起关注。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及科普类文章。笔者总结了近五年(2015-2019)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考点变化,并进行分析。
一、近五年全国一卷情况分析
二、近五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变化
(一)选材
全国卷1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15年和2016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传主一般为现当代历史上中外各行各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从2017年到2019年都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全部为新闻类文本,考查方式为提供三到四则新闻材料,从不同的侧重点说明同一主题,有时会穿插图表分析,或图文兼有,或只有图表。新闻类文章类似社科文,但又有很强的时代感,往往是一些社会热点,考生需要联系实际,快速把握文章信息。
(二)题型和分值
2015年和2016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答题,考生可以自行选择完成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或者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25分,由一道5分选择题(5选2)和两道6分、一道8分的问答题组成。
2017年到2019年,取消了选答,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一道3分选择题、一道5分选择题(5选2)和一道4分问答题组成。
这样的改变,使实用类文本的地位得到提升,但也无疑会增加考生的阅读量,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在分值设置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分由原来的25分降为12分,客观题占8分,主观题占4分,考生的书写量明显减少了。
(三)考点
从整体上看,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和概括分析文本内容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点,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多为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等。在问答题上,2015年和2016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三道问答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除了有较为简单的筛选整合信息题,还有探究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主观题,这类探究题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8分)。
而从2017年开始,实用类阅读文后设置的三道小题分别是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两道选择题要求辨析对文章的概括、理解、分析是否正确。有的小题是对整篇文章阅读,有的小题则有指定的范围。在多则材料中往往有一则是图表,因此在选择题中多了一些图表分析题,在选项中也有文字转为流程图的变化,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圖表分析、图文转换的能力。主观题只有一道,基本是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题,题目不难,材料中基本能找到答案。
三、备考策略与启示
(一)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把握文章信息,提炼辨析几则材料的异同点,可以采用“圈点法”,归纳整合关键性信息;在教学上,堂上多做限时训练,提高考生阅读和答题速度。
(二)多关注社会时事热点
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在教学上可多布置积累时事新闻的作业或活动,如每周新闻周刊积累。
(三)注意材料间的联系
要有整体意识,特别是图表题可以借助其他几则材料信息来理解图表。
(四)了解熟识选择题的常设误方式
选择题的常设误方式为: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是非、因果混乱、曲解文义、武断绝对、以偏概全等。
参考文献:
[1]区惠娟.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建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8(20).
[2]赵聪.2011--2016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M].河南大学,2017.
[3]苏琳园.近年来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8(22).
[4]朱光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解题方法例谈——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8(7).
[5]闫会才.全国卷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2018(09).
一、近五年全国一卷情况分析
二、近五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变化
(一)选材
全国卷1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15年和2016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传主一般为现当代历史上中外各行各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从2017年到2019年都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全部为新闻类文本,考查方式为提供三到四则新闻材料,从不同的侧重点说明同一主题,有时会穿插图表分析,或图文兼有,或只有图表。新闻类文章类似社科文,但又有很强的时代感,往往是一些社会热点,考生需要联系实际,快速把握文章信息。
(二)题型和分值
2015年和2016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答题,考生可以自行选择完成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或者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25分,由一道5分选择题(5选2)和两道6分、一道8分的问答题组成。
2017年到2019年,取消了选答,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一道3分选择题、一道5分选择题(5选2)和一道4分问答题组成。
这样的改变,使实用类文本的地位得到提升,但也无疑会增加考生的阅读量,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在分值设置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分由原来的25分降为12分,客观题占8分,主观题占4分,考生的书写量明显减少了。
(三)考点
从整体上看,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和概括分析文本内容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点,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多为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等。在问答题上,2015年和2016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三道问答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除了有较为简单的筛选整合信息题,还有探究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主观题,这类探究题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8分)。
而从2017年开始,实用类阅读文后设置的三道小题分别是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两道选择题要求辨析对文章的概括、理解、分析是否正确。有的小题是对整篇文章阅读,有的小题则有指定的范围。在多则材料中往往有一则是图表,因此在选择题中多了一些图表分析题,在选项中也有文字转为流程图的变化,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圖表分析、图文转换的能力。主观题只有一道,基本是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题,题目不难,材料中基本能找到答案。
三、备考策略与启示
(一)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把握文章信息,提炼辨析几则材料的异同点,可以采用“圈点法”,归纳整合关键性信息;在教学上,堂上多做限时训练,提高考生阅读和答题速度。
(二)多关注社会时事热点
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在教学上可多布置积累时事新闻的作业或活动,如每周新闻周刊积累。
(三)注意材料间的联系
要有整体意识,特别是图表题可以借助其他几则材料信息来理解图表。
(四)了解熟识选择题的常设误方式
选择题的常设误方式为: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是非、因果混乱、曲解文义、武断绝对、以偏概全等。
参考文献:
[1]区惠娟.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建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8(20).
[2]赵聪.2011--2016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M].河南大学,2017.
[3]苏琳园.近年来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8(22).
[4]朱光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解题方法例谈——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8(7).
[5]闫会才.全国卷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