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戏曲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结合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文化。其中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以及清新脱俗的妆容、服饰而深受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所喜爱。近年来,戏曲文化逐渐受到了重视,将戏曲文化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便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黄梅戏;中国戏曲;音乐课堂;中小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戏曲走进中小学校园的问题研究
  (一)中国戏曲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1)通过现有数据以及对皖北地区音乐课堂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升学压力较大,大部分学校对于音体美这一类的艺术课程并不重视。音乐课经常性被主课教师挤占,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一周一节的节数。
  (2)皖北地区人口基数大。教师资源处于严重的缺乏状态,许多音体美等其他艺术专业的老师都被借调到去教主课或是从事其他文职类的工作。从这方面来说,对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并没有什么帮助,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还会有所下降,所以,在戏曲走进中小学课堂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不强。
  (二)将中国戏曲音乐运用于中小学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戏曲音乐在教学中的精准定位
  戏曲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没有自己精准的定位,要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找准定位、稳固位置,从而让学生明白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能让这伟大的艺术在社会飞快的发展中流失,从祖国的下一代开始培养,让戏曲文化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起来。
  2.音乐课早已不具备艺术特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音乐教学则更应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演绎和塑造,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和艺术化。但当下大部分中小学音乐课堂,恰恰是缺少了这种艺术氛围,更多的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播放歌曲的录音,孩子们随便唱一唱,一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如同娱乐一般的教学,谈何而来的艺术?
  3.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的热情
  学生对于戏曲的最初认识,大多来源于小时候家里长辈在家听戏唱戏,印象都较为粗浅。随着阅历的增长,心性的改变,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在这个成长的阶段 正是向学生们灌输国粹艺术文化——戏曲的绝佳时期。
  黄梅戏的剧本原型大都以历史典故、民间小说为剧本改编,如著名唱段《天仙配》是改变于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讲述了书生董永与七仙女的动人爱情故事;再如《孟丽君》改编于清代杭州才女陳瑞生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夫妻观灯》讲述的是元宵佳节,青年农民王小六带着他的妻子进城看灯,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在黄梅戏的教学中穿插这些人文典故、民间故事,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黄梅戏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势与作用
  (一)黄梅戏具有悠久的历史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和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由民间艺人带入安庆,后来黄梅戏以安庆地方话为基调,其两大声腔体系都植根于安庆地区的声腔土壤,同时汲取徽剧,京剧,秦腔等戏剧的精华。2006年,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黄梅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
  黄梅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36本、小戏72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鸡血记》《山伯访友》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剜木瓢》《聂汝捡柴》等……
  (三)本土音乐戏剧学生学习兴致高涨,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黄梅戏发展于安徽安庆,对于皖北地区的学生来说,算是自己家乡的产物。学生从小被教育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遇上自己家乡的伟大艺术时内心更是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深深的自豪感,想要把来自家乡的伟大艺术文化遗产通过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发扬光大。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从侧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通过这一点,学生对于黄梅戏的学习兴趣会非常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三、黄梅戏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中小学戏曲教育的内容和做法
  将黄梅戏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首先应当从欣赏开始,要先学会听和看。教师在初步教学阶段,可以找寻黄梅戏的经典唱段给学生欣赏,同时让学生观察戏中名角的表情、动作 、服饰、妆容等,从这些切入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对黄梅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改观。
  其次,在学生对黄梅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可以开始系统的介绍黄梅戏的唱腔及表演和黄梅戏的历史名角名段。与学生介绍黄梅戏的,三种主要唱腔形式:主腔、花腔和三腔。由于学生年龄还小,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三种唱腔形式,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解一下,让学生明白这些唱腔分别运用于黄梅戏中的哪些剧目,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第三,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对于黄梅戏的了解已经非常透彻了,可以安排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唱。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朗朗上口篇幅短小易唱的唱段,供学生练习演唱。可以先看视频,听听黄梅戏名角是怎么唱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演唱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艺术的创新大都源于模仿,要求学生跟着视频模仿黄梅戏名角儿的唱法去唱,下一步再跟随录音去练唱。教师在这个环节务必要讲清楚戏曲的演唱与普通的歌唱在吐字、用气、润腔、共鸣等方面的不同,严格掌握好黄梅戏演唱的特点。
  第四,有兴趣,才会下功夫去学习。如何才能使学生学习黄梅戏的兴趣更加高涨呢?在学习的第一阶段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过黄梅戏经典唱段中名角的妆容、服饰、表情和动作。学校可以成立一个黄梅戏兴趣小组,购买戏曲所需要的服饰、化妆品。每周设立一个专门的时间进行排练,剧目排练成熟时可以带妆彩排。到学期末以及各种演出的时候可以上台表演。辛劳的付出有了回报,学生学习黄梅戏的兴致会更加高涨,还会吸引更多对黄梅戏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兴趣小组中来。这样一来,既弘扬传播了中华传统非物质艺术文化遗产,又使中小学音乐课堂重新回归了它的艺术特性,两全其美。
  四、结语
  我国的戏曲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形式艺术。将戏曲教学融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有了显著的提升,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侗族是一个将音乐融入自己血液的民族。在侗乡唱歌不仅仅是闲情逸致和陶冶情操,更多的是一种在侗乡生存的技艺。侗人将歌唱水平视为在侗乡社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侗族音乐的来源,并对其传承和发展进行了论述,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侗族音乐。  【关键词】侗族;侗族音乐;传承方式;发展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侗族,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来自“骆越”(属“百越”中的一
期刊
【摘要】呼麦是一种特殊的发音方式,到今天为止呼麦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我国的文艺界一直在弘扬、传承和保护呼麦这种可贵又神奇的艺术。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都把呼麦这种艺术形式看做民族特有的东西,将呼麦的研究及弘扬工作当成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本文将从呼麦的产生、呼麦的相关概述以及呼麦的发音等方面对呼麦进行一些介绍,重点对呼麦的气息、基音、哨音及发生原理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随着民族室内乐的迅速发展,丝弦五重奏作为民族室内乐的一种新体裁,越来越多的优秀作曲不断涌现,各大院校也逐渐成立了专门的五重奏乐团。本文通过对五重奏排练过程中的难点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一些演奏时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并希望借此文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丝弦五重奏;排练;合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我院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心鸣琴语
期刊
【摘要】歌唱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合唱是歌唱模块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形式。而歌唱又是合唱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歌唱意识才能达到合唱的融合。本文将从合唱教学中歌唱技术训练的角度来阐述肢体运动对学生歌唱意识的开发。  【关键词】合唱教学;“肢体运动”;歌唱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创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历山大技术是通过各种身体的动作练习来实现自
期刊
【摘要】舞台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充满了新奇与神秘的地方,很多人在聚光灯下、在群众目光聚焦之下,反映出的既有兴奋,也有紧张。然而舞台的魅力也在于此,如何克服紧张,将自己在舞台上发挥地更好,是展现一个表演者能力和素养十分关键的因素。对于歌者而言,舞台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是歌者无法逃避的挑战,能否成功、能否被他人认可,都取决于歌者的舞台实践与舞台表现。  【关键词】舞台实践;歌者;知与行;重要性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歌曲《嘉陵江上》词曲均创作于1939年,并于同年刊登在《抗战歌声》第四集上。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  【关键词】《嘉陵江上》;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嘉陵江上》历史背景与歌曲题材  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开始探索新文化、新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创作者,使他们学习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与风格,创作出一系列将西方音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都积极开展美育教育,通过开设各艺术类别的欣赏式课程(如交响乐赏析、歌剧赏析、油画品鉴等),大幅度增加了大学生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认识了解,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随着21世纪的到来,心理学、社会学、音乐人类学、文化理学等后现代哲学思潮对艺术教育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最明显的表现是人们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高校艺术教育的多维度再解读。具体在音乐艺术类课
期刊
【摘要】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在广西师范大学圆满召开,笔者通过对此次技能大赛中“微课展示”这一环节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纳,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看法,对音乐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教学技能;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技能的内涵  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要
期刊
【摘要】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创新,就是要着力给学生提供更适合、更优质的现代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掌握教育动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已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形式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听课、评课为核心,着重阐明职业教育怎样做到与时俱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并培养和构建精良的教师队伍
期刊
【摘要】音乐作品分析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以作品的曲式结构作为基本入手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把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课程。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作品分析不仅是创作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演奏和演唱专业二度创作有力的理论支撑。传统作品分析课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引入Presentation教学法,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开放课堂;Presentati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