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畜牧与疾病防治课程一直是重要的基础专业培训课程,各中职学校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功能齐全的运作模式。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预防专业学生资源紧缺,社会对畜禽生产与疾病预防应用相关岗位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畜牧业新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提高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禽生产;疾病防治;创新教学
引言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牧业、家禽生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有效提高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领域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应积极培养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前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1.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程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多媒体、微课件和短课程视频、在线培训等形式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从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述,到利用课件视频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具体实验和培训任务,夯实基础。同时,创新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和专业兴趣。因此,在本专业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2.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課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预防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建设方法的错误使用。内容的设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陈旧的问题,学科名称的设计也不能表达学科的特点。传统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预防专业只注重畜禽生产的教育和畜禽疾病的防治,但在整个畜禽企业的管理上没有引起重视。
2.2 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实践少
由于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比普通学校多,课程内容还包括了专业课程,专业课分为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布置应合理规划,具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并应以专业课程为重点。但是,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构成中,专业课和文化课程的比例通常是1:1。即使在最后升学阶段,文化课程的比例也远远大于专业课程,阻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并且大多数畜禽专业实践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很难提高。
3.重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畜禽食品的营养价值相当高,已成为人们“菜篮子”和“餐桌”中不可缺少的食材。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的必要前提是加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而生产出优质畜禽,提高生产效率,为科学预防和有效控制畜禽常见病害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如果相关基础设施不到位,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基础,没有配套的专业技能,将难以完成多类型的生产经营,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对畜禽养殖规模、疾病防控等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改善目前的现状,学校应加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投入建设资金,派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化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专业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另外,学校可以对外开设兽医医院,提供门诊服务,使学生能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确保生产和疾病预防专业培训基地的有效建设,有效开展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培训。
4.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具体措施
4.1创新课程设计,以适应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
课程内容设计以与平台“结合”为主,课程培训工作主要以岗位所需标准和能力要求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
如畜禽营养和饲料的研究,是整个畜禽生产和疾病防控专业过程的核心。教学工作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并根据业务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更新了畜牧、家禽生产和疾病预防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畜牧企业的经营状况、畜牧相关企业的定位和职业。每个职位的所有要求都列在教科书中,但在内容中很难找到答案。课堂教师将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新时代教育理念更新知识储备,将养殖业的新教育理念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步了解新养殖企业和学习新的行业经营情况。为了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新,课堂知识首先要与市场行情同步,然后根据每个岗位的资质,结合实际岗位工作。在通过教职工集体讨论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首先要观察当今时代畜牧业的发展,分析其特点,再结合我国畜牧业的历史发展,从家庭分散式养殖开始,逐渐发展为集约化养殖。根据两者特点,合理规划高端畜牧基地布局,加大绿色食品生产力度,突出畜牧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制定适应养殖行业时代和市场条件的课程内容大纲,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行动计划。
4.2加强课程创新及运用
中等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课程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符合专业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在比如老师在教授《畜禽营养与饲料》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课程内容的创新,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讲解,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目标相结合。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学校必须及时与公司对接,进行交流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养殖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将从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需要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程的知识重点,并加强知识应用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公司的生产周期对学生进行培训,更好地了解课程与实际操作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技术在中国第一产业的快速应用和发展,一些教育内容和技能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例如,在描述畜牧业现代化、家禽养殖实践和新形势下畜牧业的要求时,专业教师应注重课程创新,引导学生在现代背景下看待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控制。通过讲解现代畜牧业和家禽饲养的相关知识,结合畜牧业现状,向学生宣传该领域的相关建设政策和标准,不断创新课程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 4.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转變教育的互动性
当今教育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观念、目标、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在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课程中加入多媒体技术,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为课堂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了解真实的教学实践,创造适合的学习氛围,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要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家禽疾病的防治和各种家禽疾病的病理变化,将传统教师指导或板书的形式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使问题更容易理解。在教授动物解剖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课件,对每个教学案例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增强说服力。根据相关教材内容制作《动物解剖学》教程,制作多媒体CD,全部发到网上。同时,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照片和音频或视频应在学校网站上公开,以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制定自己的计划,并在自主学习的条件下继续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
4.4采用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更加具体和创新。分层的基础是根据学生个体基础知识的差异、学习和熟练程度的差异、技能熟练程度要求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如果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些学生可能会进入快速学习班。当学习专业知识时,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相关课程,主要旨在培养未来畜牧业的领军人才或最佳人才。此外,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将进入基础班,为以后的畜牧业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是扎实的畜牧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课。同时,一些学生精通牲畜规划,而一些学生则精通疾病预防和控制。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着力培养专长的人才。
4.5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创新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是一门需要产教结合的专业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畜禽生产和疫病防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建设规模、设备齐全。旨在将技术培训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校本基础上提高培训频率和有效性,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加强。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好与课程模块的布置相匹配。同时,学校行政部门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让更多学生到畜牧企业实习、现代畜牧大数据、遥感智能等新技术。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要求、制度和发展目标,同时让专业教师更新他们对畜禽技术操作、预防管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知识。另外,中职学校要加强与畜禽养殖企业的交流合作,会同各企业积极寻求畜牧企业技术支持,引导更多学生到专业技术培训岗位互利共赢,形成专业化企业合作,开创综合培养、联合培养的现代办学模式,推动畜禽生产、疾病预防等相关领域人才转移。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畜禽生产和疫病防控教育教育中,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树立和引领对外形象,与相关企业密切配合,确保培训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强化内在素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多湖.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12):64.
[2]王国桥,石翠荣,常晓敬.中职畜禽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以卢龙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例[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3):33-34.
[3]郑凤仙,张伟.中职畜禽生产专业《经济动物养殖》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213.
[4]董晓峰,张敏,赵国强.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9(21)300-301.
[5]许乐乐,李建.畜牧兽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0)154-155.
[6]常晓敏,李品征,王月玲.试论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04)188-189.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禽生产;疾病防治;创新教学
引言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牧业、家禽生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有效提高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领域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应积极培养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前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1.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程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多媒体、微课件和短课程视频、在线培训等形式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从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述,到利用课件视频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具体实验和培训任务,夯实基础。同时,创新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和专业兴趣。因此,在本专业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2.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課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预防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建设方法的错误使用。内容的设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陈旧的问题,学科名称的设计也不能表达学科的特点。传统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预防专业只注重畜禽生产的教育和畜禽疾病的防治,但在整个畜禽企业的管理上没有引起重视。
2.2 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实践少
由于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比普通学校多,课程内容还包括了专业课程,专业课分为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布置应合理规划,具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并应以专业课程为重点。但是,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构成中,专业课和文化课程的比例通常是1:1。即使在最后升学阶段,文化课程的比例也远远大于专业课程,阻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并且大多数畜禽专业实践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很难提高。
3.重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畜禽食品的营养价值相当高,已成为人们“菜篮子”和“餐桌”中不可缺少的食材。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的必要前提是加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而生产出优质畜禽,提高生产效率,为科学预防和有效控制畜禽常见病害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如果相关基础设施不到位,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基础,没有配套的专业技能,将难以完成多类型的生产经营,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对畜禽养殖规模、疾病防控等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改善目前的现状,学校应加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投入建设资金,派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化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专业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另外,学校可以对外开设兽医医院,提供门诊服务,使学生能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确保生产和疾病预防专业培训基地的有效建设,有效开展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培训。
4.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具体措施
4.1创新课程设计,以适应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
课程内容设计以与平台“结合”为主,课程培训工作主要以岗位所需标准和能力要求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
如畜禽营养和饲料的研究,是整个畜禽生产和疾病防控专业过程的核心。教学工作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并根据业务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更新了畜牧、家禽生产和疾病预防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畜牧企业的经营状况、畜牧相关企业的定位和职业。每个职位的所有要求都列在教科书中,但在内容中很难找到答案。课堂教师将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新时代教育理念更新知识储备,将养殖业的新教育理念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步了解新养殖企业和学习新的行业经营情况。为了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新,课堂知识首先要与市场行情同步,然后根据每个岗位的资质,结合实际岗位工作。在通过教职工集体讨论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首先要观察当今时代畜牧业的发展,分析其特点,再结合我国畜牧业的历史发展,从家庭分散式养殖开始,逐渐发展为集约化养殖。根据两者特点,合理规划高端畜牧基地布局,加大绿色食品生产力度,突出畜牧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制定适应养殖行业时代和市场条件的课程内容大纲,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行动计划。
4.2加强课程创新及运用
中等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课程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符合专业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在比如老师在教授《畜禽营养与饲料》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课程内容的创新,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讲解,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目标相结合。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学校必须及时与公司对接,进行交流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养殖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将从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需要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程的知识重点,并加强知识应用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公司的生产周期对学生进行培训,更好地了解课程与实际操作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技术在中国第一产业的快速应用和发展,一些教育内容和技能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例如,在描述畜牧业现代化、家禽养殖实践和新形势下畜牧业的要求时,专业教师应注重课程创新,引导学生在现代背景下看待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控制。通过讲解现代畜牧业和家禽饲养的相关知识,结合畜牧业现状,向学生宣传该领域的相关建设政策和标准,不断创新课程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 4.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转變教育的互动性
当今教育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观念、目标、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在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课程中加入多媒体技术,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为课堂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了解真实的教学实践,创造适合的学习氛围,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要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家禽疾病的防治和各种家禽疾病的病理变化,将传统教师指导或板书的形式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使问题更容易理解。在教授动物解剖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课件,对每个教学案例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增强说服力。根据相关教材内容制作《动物解剖学》教程,制作多媒体CD,全部发到网上。同时,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照片和音频或视频应在学校网站上公开,以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制定自己的计划,并在自主学习的条件下继续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
4.4采用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更加具体和创新。分层的基础是根据学生个体基础知识的差异、学习和熟练程度的差异、技能熟练程度要求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如果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些学生可能会进入快速学习班。当学习专业知识时,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相关课程,主要旨在培养未来畜牧业的领军人才或最佳人才。此外,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将进入基础班,为以后的畜牧业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是扎实的畜牧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课。同时,一些学生精通牲畜规划,而一些学生则精通疾病预防和控制。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着力培养专长的人才。
4.5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创新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是一门需要产教结合的专业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畜禽生产和疫病防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建设规模、设备齐全。旨在将技术培训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校本基础上提高培训频率和有效性,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加强。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好与课程模块的布置相匹配。同时,学校行政部门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让更多学生到畜牧企业实习、现代畜牧大数据、遥感智能等新技术。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要求、制度和发展目标,同时让专业教师更新他们对畜禽技术操作、预防管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知识。另外,中职学校要加强与畜禽养殖企业的交流合作,会同各企业积极寻求畜牧企业技术支持,引导更多学生到专业技术培训岗位互利共赢,形成专业化企业合作,开创综合培养、联合培养的现代办学模式,推动畜禽生产、疾病预防等相关领域人才转移。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畜禽生产和疫病防控教育教育中,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树立和引领对外形象,与相关企业密切配合,确保培训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强化内在素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畜禽生产和疾病预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多湖.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12):64.
[2]王国桥,石翠荣,常晓敬.中职畜禽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以卢龙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例[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3):33-34.
[3]郑凤仙,张伟.中职畜禽生产专业《经济动物养殖》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213.
[4]董晓峰,张敏,赵国强.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9(21)300-301.
[5]许乐乐,李建.畜牧兽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0)154-155.
[6]常晓敏,李品征,王月玲.试论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04)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