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碳排放量大国之一,当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形势日趋严峻,实现节能减排工作是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庞大问题。文章利用佳木斯近几年产业结构特征和能源数据变化,分析佳木斯在碳减排中遇到的阻碍,存在用煤炭取暖,汽车排放等因素影响碳减排,提出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改善居民生活和出行方式,加大力度宣傳节能减排等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 碳排放 节能减排
一、佳木斯市碳排放现状
1.工业企业碳排放现状。佳木斯市有着相对于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是一五二五建设时期老工业基地,产业根基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能源等支柱产业占佳木斯市工业增长值80%以上,佳木斯市工业发展有高投资、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根据数据表明,佳木斯市工业企业有363家,仅次于哈尔滨,重工业占总量的三分之二,造成环境污严重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业的生产。2007年5月19日,佳木斯第二发电厂的一号卸煤间被拆除,在爆破拆除之后,佳木斯市区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6529.92吨,这种行为迈出了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的第一步。
2.能源使用碳排放现状。佳木斯市第一产业较为发达,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在市区内相对集中,尤其是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料主要是原煤,还有汽油、柴油和重油。2013年佳木斯能源消费工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建材、轻工、冶金、煤炭行业,共耗能1096308吨标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92.7% 。据有关数据表明,2015年高耗能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幅为4.0%。佳木斯市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受到全国煤炭生产产量低迷、市场供给需求下降的影响,产量降低78.4%,这种趋势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很好的效应。
3.土地利用碳排放现状。人类依照土地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生物手段,根据社会目的,一定的经济,对土地采纳周期性或长期性的经营行为,这就是土地利用,它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转换的过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除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全球空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量的增多有着重要作用,覆被变化和土地利用也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在土地利用方面,碳排放的情况如下,在2008年期间,佳木斯市耕地所释放碳排放量为12.48×104t,建设用地碳排放了为51.81×104t,可以明显的看出,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比耕地所释放的碳排放要多得多,城市土地污染排放量较大,据权威统计,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土地远远超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4.交通工具碳排放现状。佳木斯市绿色出行政策实施不全面,城市居民水平提高,人们出行倾向于快捷,舒适的环境,小汽车快速发展也成为碳排放的制动因素。在佳木斯市交通方面,佳木斯机动车中大多数是柴油型机动车,汽油型机动车的比重较高,并且汽车数量多又相对于集中,这样的话汽车排放出的废气和污染物能够直接危害市民的呼吸器官,同时对于佳木斯市的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影响。
二、佳木斯市碳减排存在问题分析
1.第三产业占比小。衡量经济状况的首要指标是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就是为经济发展供应持久动力,也是成为经济康健发展的最好印记,佳木斯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第一和第二产业连续呈现上升现象,第三产业占比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越来越突出。在经济带动能力尚较为薄弱,传统的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较大,达到52%,不利于带动经济发展,导致大部分乡镇经济比较落后,经济实力较弱,严重影响了低碳小城镇的长远发展。
2.激励政策不完善。目前,佳木斯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相应机制的缺乏为具体的实施造成了影响,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城市,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激励政策有限,当前一部分发达城市在低碳经济技术开发方面投入比较大,在向落后城市供给技术转让时,则需要更多关注激励政策,大部分采纳商业渠道让与,置办核心技术则要一笔巨额费用为前提,这样的要求对暂且欠发达的佳木斯市来讲是较为沉重的压力。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会间接影响人们对节能减排的动力,也会限制技术研发的能力。
3.减排意识尚未完善。佳木斯市大部分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实施紧迫性有待普及,有关的法律条规也不够全面,节能减排往往是一阵风,过后很少有人过问,个别单位不知道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企业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节能减排作为软目标,努力推动企业的管理是不够的。各种各样的现象给节能减排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在产业和经济提升的压力下,和资金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下,缺少有用的节能减排行动。
三、佳木斯市减排措施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随着佳木斯经济技术和社会的一一开展,在实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工程中,要周密安排,合力攻坚,以国民经济提速增效为目的,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度、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重点企业做强做大,加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科学,电子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有利于鞭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达到本地区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以第三产业为中心开展佳木斯经济,是一条量力而行跟上新时代步伐的新思想。
2.完善节能减排优惠措施。通过完善节能减排优惠措施,可以有效弥补政策投入的不足,通过有效激励手段,刺激企业和居民广泛应用低碳技术及产品,利用市场化手段弥补财政投入的缺口,刺激企业加入到节能减排中,通过奖励低碳化发展企业单位,支持向低碳发展转型的企业单位,从而促进佳木斯政府在节能减排建设上的职能转型,通过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发挥市场力量,带动佳木斯地区低碳建设的良性发展。
3.提倡鼓励低碳生活。政府应积极宣扬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媒体鼎力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激励低碳都市建造,增加民众对低碳的生活认识。不断开创科学的方法,突出强化全市科学普及设施建设,为加速升高民众科学本质,提倡普遍提高低碳生活方式,树立低碳城区发挥应有的功能。在交通方面大力宣扬汽车尾气对空气和人体康健的危害,呼吁驾驶员提高驾驶技能,消减驱动和交通补贴改革,党和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官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要带头选择公共交通,而不是现金的卡车修理乘坐汽车津贴,免费乘坐公共汽车的道路部分的实现,公共交通刷卡换乘无偿等设施,指导公共交通出行,以缩减交通的紧张状况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以便于控制尾气的排放。在生活方面引导广大民众培养“低碳生活”意识,使得低碳消费生活理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缩减个人碳排放,建设一个低碳质量都市。
4.引进新能源。佳木斯市新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将逐渐代替依赖损耗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传统能源,加速热源、气源建设及管网革新,加快热源建设步伐,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加快热源建设步伐,热电联产与热电联产、大集中锅炉房供热为辅,鼓励发展新技术和清洁的能源提供热量,以便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广泛普及应用太阳能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巧,因地制宜发展风能,激励民众买太阳能热水器,建立被动式太阳能房等设施。整合有限的科技实力,注重城市节能减排和关键技术的发展,尽快取得多项新成果、新技术。采纳技术改变汽车排出气体的成分,可把净化气体的装置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在清洁技术、生产农业、资源节约和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层次的技术打破佳木斯市节能减排的突破口,指导企业参与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唐红义.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与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5,8(24):
148-165.
[2]王庆一.中国能源现状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32-38.
[3]李胜,陈小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研究,2009,9
(10):41-44.
[4]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23-27.
作者简介:秦丽(1994.07—)女。黑龙江鹤岗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产业结构 碳排放 节能减排
一、佳木斯市碳排放现状
1.工业企业碳排放现状。佳木斯市有着相对于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是一五二五建设时期老工业基地,产业根基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能源等支柱产业占佳木斯市工业增长值80%以上,佳木斯市工业发展有高投资、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根据数据表明,佳木斯市工业企业有363家,仅次于哈尔滨,重工业占总量的三分之二,造成环境污严重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业的生产。2007年5月19日,佳木斯第二发电厂的一号卸煤间被拆除,在爆破拆除之后,佳木斯市区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6529.92吨,这种行为迈出了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的第一步。
2.能源使用碳排放现状。佳木斯市第一产业较为发达,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在市区内相对集中,尤其是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料主要是原煤,还有汽油、柴油和重油。2013年佳木斯能源消费工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建材、轻工、冶金、煤炭行业,共耗能1096308吨标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92.7% 。据有关数据表明,2015年高耗能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幅为4.0%。佳木斯市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受到全国煤炭生产产量低迷、市场供给需求下降的影响,产量降低78.4%,这种趋势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很好的效应。
3.土地利用碳排放现状。人类依照土地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生物手段,根据社会目的,一定的经济,对土地采纳周期性或长期性的经营行为,这就是土地利用,它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转换的过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除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全球空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量的增多有着重要作用,覆被变化和土地利用也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在土地利用方面,碳排放的情况如下,在2008年期间,佳木斯市耕地所释放碳排放量为12.48×104t,建设用地碳排放了为51.81×104t,可以明显的看出,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比耕地所释放的碳排放要多得多,城市土地污染排放量较大,据权威统计,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土地远远超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4.交通工具碳排放现状。佳木斯市绿色出行政策实施不全面,城市居民水平提高,人们出行倾向于快捷,舒适的环境,小汽车快速发展也成为碳排放的制动因素。在佳木斯市交通方面,佳木斯机动车中大多数是柴油型机动车,汽油型机动车的比重较高,并且汽车数量多又相对于集中,这样的话汽车排放出的废气和污染物能够直接危害市民的呼吸器官,同时对于佳木斯市的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影响。
二、佳木斯市碳减排存在问题分析
1.第三产业占比小。衡量经济状况的首要指标是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就是为经济发展供应持久动力,也是成为经济康健发展的最好印记,佳木斯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第一和第二产业连续呈现上升现象,第三产业占比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越来越突出。在经济带动能力尚较为薄弱,传统的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较大,达到52%,不利于带动经济发展,导致大部分乡镇经济比较落后,经济实力较弱,严重影响了低碳小城镇的长远发展。
2.激励政策不完善。目前,佳木斯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相应机制的缺乏为具体的实施造成了影响,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城市,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激励政策有限,当前一部分发达城市在低碳经济技术开发方面投入比较大,在向落后城市供给技术转让时,则需要更多关注激励政策,大部分采纳商业渠道让与,置办核心技术则要一笔巨额费用为前提,这样的要求对暂且欠发达的佳木斯市来讲是较为沉重的压力。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会间接影响人们对节能减排的动力,也会限制技术研发的能力。
3.减排意识尚未完善。佳木斯市大部分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实施紧迫性有待普及,有关的法律条规也不够全面,节能减排往往是一阵风,过后很少有人过问,个别单位不知道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企业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节能减排作为软目标,努力推动企业的管理是不够的。各种各样的现象给节能减排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在产业和经济提升的压力下,和资金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下,缺少有用的节能减排行动。
三、佳木斯市减排措施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随着佳木斯经济技术和社会的一一开展,在实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工程中,要周密安排,合力攻坚,以国民经济提速增效为目的,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度、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重点企业做强做大,加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科学,电子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有利于鞭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达到本地区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以第三产业为中心开展佳木斯经济,是一条量力而行跟上新时代步伐的新思想。
2.完善节能减排优惠措施。通过完善节能减排优惠措施,可以有效弥补政策投入的不足,通过有效激励手段,刺激企业和居民广泛应用低碳技术及产品,利用市场化手段弥补财政投入的缺口,刺激企业加入到节能减排中,通过奖励低碳化发展企业单位,支持向低碳发展转型的企业单位,从而促进佳木斯政府在节能减排建设上的职能转型,通过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发挥市场力量,带动佳木斯地区低碳建设的良性发展。
3.提倡鼓励低碳生活。政府应积极宣扬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媒体鼎力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激励低碳都市建造,增加民众对低碳的生活认识。不断开创科学的方法,突出强化全市科学普及设施建设,为加速升高民众科学本质,提倡普遍提高低碳生活方式,树立低碳城区发挥应有的功能。在交通方面大力宣扬汽车尾气对空气和人体康健的危害,呼吁驾驶员提高驾驶技能,消减驱动和交通补贴改革,党和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官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要带头选择公共交通,而不是现金的卡车修理乘坐汽车津贴,免费乘坐公共汽车的道路部分的实现,公共交通刷卡换乘无偿等设施,指导公共交通出行,以缩减交通的紧张状况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以便于控制尾气的排放。在生活方面引导广大民众培养“低碳生活”意识,使得低碳消费生活理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缩减个人碳排放,建设一个低碳质量都市。
4.引进新能源。佳木斯市新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将逐渐代替依赖损耗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传统能源,加速热源、气源建设及管网革新,加快热源建设步伐,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加快热源建设步伐,热电联产与热电联产、大集中锅炉房供热为辅,鼓励发展新技术和清洁的能源提供热量,以便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广泛普及应用太阳能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巧,因地制宜发展风能,激励民众买太阳能热水器,建立被动式太阳能房等设施。整合有限的科技实力,注重城市节能减排和关键技术的发展,尽快取得多项新成果、新技术。采纳技术改变汽车排出气体的成分,可把净化气体的装置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在清洁技术、生产农业、资源节约和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层次的技术打破佳木斯市节能减排的突破口,指导企业参与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唐红义.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与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5,8(24):
148-165.
[2]王庆一.中国能源现状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32-38.
[3]李胜,陈小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研究,2009,9
(10):41-44.
[4]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23-27.
作者简介:秦丽(1994.07—)女。黑龙江鹤岗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