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整合 应用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数学学科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1.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 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中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这样一道题(扑克牌游戏):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第二步:从左边一堆牌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多少张?对于这道题,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演示拿扑克牌的过程,很容易得到结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制作活泼新颖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等多媒体工具,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上"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节时,我利用POWERPOINT将三角形的高的作图过程在课件中做了出来,使整个作图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另外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图与概念的展示同步,并设置了特殊的出现形式,以起到重点强调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三条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并自主探究,总结性质。
3.利用多媒体软件,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
教育的本义是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数和形是初中数学的两大支柱,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与形(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的结合来处理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诸如函数图象的形成、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双曲线的形成,二是对双曲线与两坐标轴无限逼近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一改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讨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画图软件,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媒体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给自变量赋与更多的不同的数值,让学生自己来"绘制"出双曲线,并最终发现和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样的数学活动,不是独立地理解数与形,而是自然而然地由数到形,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4.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
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测量功能,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可以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先让每位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软件的度量功能,测量三边的长度,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猜想和发现;然后再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一般性验证;最后填写实验报告,用数学符号和文字语言阐述这一规律,并设法进行数学证明。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勾股定理不再神秘,不再可畏,许多学生都戏言: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这个定理该以我的名字命名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的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5.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如在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FLASH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将函数的关系式标出,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把函数关系式中的字母填上相应的数据,那么就出现不同情况下函数值的变化情况,也可观察出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新《标准》中教材的编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满足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当然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整合 应用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数学学科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1.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 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中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这样一道题(扑克牌游戏):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第二步:从左边一堆牌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多少张?对于这道题,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演示拿扑克牌的过程,很容易得到结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制作活泼新颖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等多媒体工具,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上"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节时,我利用POWERPOINT将三角形的高的作图过程在课件中做了出来,使整个作图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另外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图与概念的展示同步,并设置了特殊的出现形式,以起到重点强调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三条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并自主探究,总结性质。
3.利用多媒体软件,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
教育的本义是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数和形是初中数学的两大支柱,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与形(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的结合来处理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诸如函数图象的形成、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双曲线的形成,二是对双曲线与两坐标轴无限逼近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一改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讨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画图软件,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媒体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给自变量赋与更多的不同的数值,让学生自己来"绘制"出双曲线,并最终发现和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样的数学活动,不是独立地理解数与形,而是自然而然地由数到形,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4.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
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测量功能,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可以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先让每位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软件的度量功能,测量三边的长度,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猜想和发现;然后再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一般性验证;最后填写实验报告,用数学符号和文字语言阐述这一规律,并设法进行数学证明。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勾股定理不再神秘,不再可畏,许多学生都戏言: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这个定理该以我的名字命名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的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5.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如在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FLASH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将函数的关系式标出,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把函数关系式中的字母填上相应的数据,那么就出现不同情况下函数值的变化情况,也可观察出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新《标准》中教材的编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满足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当然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