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具有重大的引导和教育意义,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实施,以及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修养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当前高校美育课程面临着一些主要困境、短板和不足,如高校美育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内容知识陈旧,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与学生实际需求和期待有差距、与市场真实发展需求不匹配等。本文基于高校美育公共选修课《形象美学与礼仪》的探索和研究,提出“象·形·境”美育理念,从学生“象”外在形象塑造、“形”举手投足训练和“境”心灵境界提升等方面进行内容的构建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修养,最终实现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象·形·境”理念;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76
《国语·楚语》中有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其国人内心深处对审美与人文修养、心性修为、心境修炼等追求从未停止过。
而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行企快速更新迭代等,尤其在IT高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代,作为21世纪新时代“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将如何面对未来不可莫测的环境,如何满足未来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高要求和高标准,如何处理外部成长压力与内心心灵修炼的和谐与平衡,如何学会审美与人生成长伴随终身等,这些都是当前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贯彻落实国家文件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近年来,国家关于加强美育教育的政策文件不断推陈出新。2019年4月,国家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关于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方面,要重点研究高校美育课程,教材体系,教学规律和模式,考核评价标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而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更是进一步指出,要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要树立学科融合的理念,要完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定位课程目标等。可见,国家对美育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代替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刻不容缓。
1.2 积极响应“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可以说,“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之一。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正是把教师、教材和教法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寻找到符合自身教学个性和特色教法,在实践探索中编写出符合学生需求和期待的美育课程教材。美育课程内容这一系列实践探索,在积极贯彻落实“三教”改革精神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更高水平发展。
1.3 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美育也是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心灵修养、品格塑造、性情陶冶、道德修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审美活动最是和人生经历相关,而人格境界与审美境界密不可分。美育课程,不仅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引导学生学会到“美”的浩瀚宇宙和世界里,寻找到属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智慧”,在学会生存的同时,更学会如何生活得“更美”。
2 现状和不足
尽管说,近年来高校美育教育不断得到加强和重视,但从目前来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内容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2.1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不符合美育学科发展规律
任何一门课程内容建设方案,都要和该学科本身发展规律相一致。“美育”这一学科,发展历史短暂,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和其他课程相比,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重大工程,也对美育课程建设的教师要求非常之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跨学科思维的熏陶和创新探索。而这一实践探索之路,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需要遵循美育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但从当前各大高校开设已有的美育课程来看,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不符合美育学科发展规律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知识陈旧,与学生成长需求存在差距
美育课程内容的建设方案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来进行设计与布局。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需求,美育课程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需求、成长痛点及关注点等来进行开展。但从总体来看,很多高校美育课程内容知识陈旧,偏重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美育课程少,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和成长期待的少,与学生成长全面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3 未整合本校优势资源,形成特色美育课程内容
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方案的精准设计,需要立足于本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发展资源,实现自身课程建设发展利益最大化。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探索,更离不开其他课程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美育课程本身是一門综合性极强、涉及学科众多的课程,我们需要建立学科融合的理念。另一方面,高校美育课程历史发展短,在各大高校课程建设中是一门弱小学科,更需要借助其他优势学科特色专业资源的强力支持,需要从其他课程中汲取特色和亮点。但从目前来看,高校美育课程普遍存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象,未完全整合本校专业特色和亮点,形成具有当地特色文化、本校特色亮点的美育课程。 2.4 与市场发展不匹配,课程内容脱离实际需求
随着市场快速发展,行企快速更新迭代升级,美育课程建设方案也要结合相关行企发展的核心需求、市场实际发展需求融入建设方案当中。一方面,美育课程内容建设与市场发展相吻合,让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将市场发展需求嵌入实际教学过程中,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还可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布局,为未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但目前各大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普遍存在知识较为陈旧,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发展需求不一致的现象。
3 “象·形·境”理念下的美育课程实施
由前文可知,当前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根据多年探索和实践,笔者从高校美育公共选修课《形象美学与礼仪》作为研究切入点和落脚点,提出“象·形·境”美育课程理念,实行横向分若干模块纵向划分若干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螺旋式成长发展。
(1)“象”(外在形象塑造):主要体现于外在形象塑造之美,属于人的“静态肢体语言”。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风雅生活论》中指出,“服饰不仅指衣服,更是指着装的方式”“服饰既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其在书中大量阐述了服饰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体步态映射出的深层内涵。可见,服饰得体着装等外在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因此,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日常仪容仪表得体装扮,妆容与发型,场合着装搭配,服饰色彩基本搭配,个人形象诊断与风格塑造,职场形象与着装塑造等。
(2)“形”(举手投足训练):主要体现在举手投足间的得体表达之美,属于人的“动态肢体语言”。我国著名《诗经》中有描述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把一位女子的美妙描述得栩栩如生,犹如本人站在眼前。可见,人的神态动作、肢体语言对人的整体形象和礼仪素养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日常形体训练、仪态管理和训练、行企礼仪规范和服务标准,职业素养和职场核心能力提升,职场沟通与表达等。
(3)“境”(心灵境界修炼):主要体现在人的职场素质与道德修养、心灵境界、人生境界品位以及甚至超越人的内心领悟之美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开篇中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我们国人向来讲究做人的境界、注重心性修为,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事、胸襟谈吐、气度和视野格局,以及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人生的体验、甚至超越宇宙的瞬间领悟,对漫漫人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臣服”,对“直至本心,莫向外求”的深沉思考,对人生残缺、不圆满的“平怀”,以及对宇宙“浩然之气”的细微妙悟等。因此,该部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场素质、职业道德规范、心境修炼、人生品位等内容。
4 结论
综上,“象·形·境”理念下的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探索与实践,注重学生外在形象塑造、行为举止训练和心灵境界修养提升等,符合美育学科发展规律、学生成长需求、行企发展需求,并能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协调发展,其对今后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2015-09-28.
[2]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2019-04-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10-15.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ybzz20012);校级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形象美學与礼仪》课程为例”(2019kcszzx03);校级社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研究”(SZIIT2020SK009)。
作者简介:宋晓清(1988-),女,江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美育、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象·形·境”理念;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76
《国语·楚语》中有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其国人内心深处对审美与人文修养、心性修为、心境修炼等追求从未停止过。
而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行企快速更新迭代等,尤其在IT高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代,作为21世纪新时代“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将如何面对未来不可莫测的环境,如何满足未来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高要求和高标准,如何处理外部成长压力与内心心灵修炼的和谐与平衡,如何学会审美与人生成长伴随终身等,这些都是当前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贯彻落实国家文件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近年来,国家关于加强美育教育的政策文件不断推陈出新。2019年4月,国家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关于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方面,要重点研究高校美育课程,教材体系,教学规律和模式,考核评价标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而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更是进一步指出,要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要树立学科融合的理念,要完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定位课程目标等。可见,国家对美育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代替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刻不容缓。
1.2 积极响应“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可以说,“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之一。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正是把教师、教材和教法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寻找到符合自身教学个性和特色教法,在实践探索中编写出符合学生需求和期待的美育课程教材。美育课程内容这一系列实践探索,在积极贯彻落实“三教”改革精神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更高水平发展。
1.3 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美育也是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心灵修养、品格塑造、性情陶冶、道德修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审美活动最是和人生经历相关,而人格境界与审美境界密不可分。美育课程,不仅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引导学生学会到“美”的浩瀚宇宙和世界里,寻找到属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智慧”,在学会生存的同时,更学会如何生活得“更美”。
2 现状和不足
尽管说,近年来高校美育教育不断得到加强和重视,但从目前来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内容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2.1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不符合美育学科发展规律
任何一门课程内容建设方案,都要和该学科本身发展规律相一致。“美育”这一学科,发展历史短暂,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和其他课程相比,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重大工程,也对美育课程建设的教师要求非常之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跨学科思维的熏陶和创新探索。而这一实践探索之路,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需要遵循美育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但从当前各大高校开设已有的美育课程来看,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不符合美育学科发展规律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知识陈旧,与学生成长需求存在差距
美育课程内容的建设方案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来进行设计与布局。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需求,美育课程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需求、成长痛点及关注点等来进行开展。但从总体来看,很多高校美育课程内容知识陈旧,偏重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美育课程少,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和成长期待的少,与学生成长全面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3 未整合本校优势资源,形成特色美育课程内容
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方案的精准设计,需要立足于本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发展资源,实现自身课程建设发展利益最大化。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探索,更离不开其他课程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美育课程本身是一門综合性极强、涉及学科众多的课程,我们需要建立学科融合的理念。另一方面,高校美育课程历史发展短,在各大高校课程建设中是一门弱小学科,更需要借助其他优势学科特色专业资源的强力支持,需要从其他课程中汲取特色和亮点。但从目前来看,高校美育课程普遍存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象,未完全整合本校专业特色和亮点,形成具有当地特色文化、本校特色亮点的美育课程。 2.4 与市场发展不匹配,课程内容脱离实际需求
随着市场快速发展,行企快速更新迭代升级,美育课程建设方案也要结合相关行企发展的核心需求、市场实际发展需求融入建设方案当中。一方面,美育课程内容建设与市场发展相吻合,让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将市场发展需求嵌入实际教学过程中,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还可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布局,为未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但目前各大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普遍存在知识较为陈旧,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发展需求不一致的现象。
3 “象·形·境”理念下的美育课程实施
由前文可知,当前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根据多年探索和实践,笔者从高校美育公共选修课《形象美学与礼仪》作为研究切入点和落脚点,提出“象·形·境”美育课程理念,实行横向分若干模块纵向划分若干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螺旋式成长发展。
(1)“象”(外在形象塑造):主要体现于外在形象塑造之美,属于人的“静态肢体语言”。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风雅生活论》中指出,“服饰不仅指衣服,更是指着装的方式”“服饰既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其在书中大量阐述了服饰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体步态映射出的深层内涵。可见,服饰得体着装等外在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因此,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日常仪容仪表得体装扮,妆容与发型,场合着装搭配,服饰色彩基本搭配,个人形象诊断与风格塑造,职场形象与着装塑造等。
(2)“形”(举手投足训练):主要体现在举手投足间的得体表达之美,属于人的“动态肢体语言”。我国著名《诗经》中有描述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把一位女子的美妙描述得栩栩如生,犹如本人站在眼前。可见,人的神态动作、肢体语言对人的整体形象和礼仪素养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日常形体训练、仪态管理和训练、行企礼仪规范和服务标准,职业素养和职场核心能力提升,职场沟通与表达等。
(3)“境”(心灵境界修炼):主要体现在人的职场素质与道德修养、心灵境界、人生境界品位以及甚至超越人的内心领悟之美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开篇中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我们国人向来讲究做人的境界、注重心性修为,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事、胸襟谈吐、气度和视野格局,以及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人生的体验、甚至超越宇宙的瞬间领悟,对漫漫人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臣服”,对“直至本心,莫向外求”的深沉思考,对人生残缺、不圆满的“平怀”,以及对宇宙“浩然之气”的细微妙悟等。因此,该部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场素质、职业道德规范、心境修炼、人生品位等内容。
4 结论
综上,“象·形·境”理念下的高校美育课程内容探索与实践,注重学生外在形象塑造、行为举止训练和心灵境界修养提升等,符合美育学科发展规律、学生成长需求、行企发展需求,并能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协调发展,其对今后高校美育课程内容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2015-09-28.
[2]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2019-04-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10-15.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ybzz20012);校级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形象美學与礼仪》课程为例”(2019kcszzx03);校级社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研究”(SZIIT2020SK009)。
作者简介:宋晓清(1988-),女,江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美育、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