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人才引进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7RWC44。
作者简介:王荣珍,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
20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文学已走过进30年的路程,如今,各大文学网站的管理日益有序,相应机制已非常完善,在网络文学正井然有序并如火如荼发展之时,再次回顾网络文学的产生并呈现其存在的问题似乎不无裨益。
网络文学首先的革新是生产者的变化,一批被称之为“空洞而充实”的写作者构成了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空洞’在于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可以束缚他们的创作,而‘充实’则在于其中充满了马上要溢出来的幻想和想象力。”[1]当这些“空洞而充实”的大脑与新媒体发生碰撞,便会产生网络文学的蔚然大观。在传统文学的理念中,文学“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文学才堪称是找灵魂的文学。”[2]余华曾说“写作总不能站到十字路口去写”[3],然而,莫说是“站到十字路口”的写作,站在人群集结地的写作也仍然是产生了。
网络文学最具革新之处在于“交互式写作”的生产方式,即读者与作者的双向互动:写手随写随“发表”,读者在第一时间阅读并反馈意见,作者可以隨时根据读者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或再创作,将读者的审美再创造直接融入文本,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是固定的,而是充溢着动态的气息和无穷的变数。
不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付梓”都不是其传播的结束,尽管传统文学也会通过名人荐购、研讨会、读者会、畅销榜等方式继续造势宣传,但这种依赖于口传方式的宣传效果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付梓”几乎标志传统作家工作的结束乃至圆满。而在网络文学的传播模式中,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正如亨利·詹金斯所说:“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了媒介生产者。”[4]此外还必须强调点击率、订阅率在网络文学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处要强调的是它的衍生力量——强大的粉丝力量会将作品传播扩展到除阅读网站外的其他平台,在这些平台上进行讨论、续作、建立话题、甚至组织线下活动,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态势并不能掩饰其盛名之下存在的问题:利益驱动下的自我矮化和优秀网络作家被“招安”的现象日益凸显。
在当下这个人人渴望交流的社会,实事求是地说,“写给自己的文字”已渐日暮西山,狂欢语境下诞生的网络文学更是如此,点击率和订阅率对网络作家具有最直接的肯定意义,因此成为每个网络作家所致力的方向,尽管有“我手写我口”的条件,但更多时候他们宁愿隐匿自我意志,使尽浑身解数去迎合读者的喜好,将作品放在被拣选、被品评的商品位置上,从而可能彻底放弃并不残存多少的“创作”初衷。
此外,按照字数支付稿酬的稿费制度已经成为网络文学领域中成熟的运营方式,这种运营模式直接造成了网络文学中的鸿篇巨制现象,如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已逾3000万字,虚构是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的保证,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饱受诟病,即网络文学过分倚赖“文学是一种虚构”这一命题,最终使其“在虚构的意义上成为一种语言的‘游戏’,从而在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片面强化‘自我’的态势。”[5]
尽管我们认同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非常大的不同,但读者阅读行为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愉悦、作者亦能从其创作中得到快感,在这一意义上,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并无分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坚称网络作品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但是,如果网络作家过多被利益驱使,彻底将写作视为谋生乃至致富的工作从而完全放弃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期许,即使不论终极价值等高远的意义,一味被读者“牵着鼻子”,也必然在背离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络文学几乎取消了“准入制度”,从而为“草根”才子们进入文学界提供了捷径,然而吊诡的是,当“草根”写手们被文学界所认可之后,往往会走上一条“回归”之路。从2008年中国作家协会将“重视和关心青年作家和网络作家”列入工作要点后,已有当年明月、流潋紫等数十位网络作家入选中国作协。已经成名的网络作家们,绝大多数会选择将电子文本作为纸质书籍出版发行,部分会因名望地位的改变而修改自身的写作风格,不断向传统的“文学场”靠近,甚至少数开始不再在网络上连载新作品。新媒体所提供的“野生”领地使他们成长,但成熟后的他们却选择修正自己的路线,逐渐实现向主流作家的转型和蜕变。当众多的优质作家作品翻过围墙被割离出来,网络文学可以提高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
尽管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网络文学文学性的提高,尽管优秀写手离开网络进入传统文坛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相比较于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空间,预言网络文学的前景还为时过早,毕竟还有难计其数的未来写手们正在涌入新媒体的世界,我们甚至应当相信,网络文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黄金时代,在未来的时间和空间里,网络媒体将会发生什么以及网络文学将随之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注释:
[1]张文东.社会转型与文学传统——以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网络传奇为例[J].当代文坛,2015(1).
[2]谢有顺.文学的常道[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235.
[3]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141.
[4]亨利·詹金斯.死汀·塔伦蒂诺的星球大战——数码电影、媒介融合和参与性文化[J].见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1-113.
[5]张文东.“非虚构”写作:新的文学可能性?——从《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说起[J].文艺争鸣,2011(2).
作者简介:王荣珍,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
20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文学已走过进30年的路程,如今,各大文学网站的管理日益有序,相应机制已非常完善,在网络文学正井然有序并如火如荼发展之时,再次回顾网络文学的产生并呈现其存在的问题似乎不无裨益。
网络文学首先的革新是生产者的变化,一批被称之为“空洞而充实”的写作者构成了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空洞’在于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可以束缚他们的创作,而‘充实’则在于其中充满了马上要溢出来的幻想和想象力。”[1]当这些“空洞而充实”的大脑与新媒体发生碰撞,便会产生网络文学的蔚然大观。在传统文学的理念中,文学“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文学才堪称是找灵魂的文学。”[2]余华曾说“写作总不能站到十字路口去写”[3],然而,莫说是“站到十字路口”的写作,站在人群集结地的写作也仍然是产生了。
网络文学最具革新之处在于“交互式写作”的生产方式,即读者与作者的双向互动:写手随写随“发表”,读者在第一时间阅读并反馈意见,作者可以隨时根据读者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或再创作,将读者的审美再创造直接融入文本,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是固定的,而是充溢着动态的气息和无穷的变数。
不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付梓”都不是其传播的结束,尽管传统文学也会通过名人荐购、研讨会、读者会、畅销榜等方式继续造势宣传,但这种依赖于口传方式的宣传效果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付梓”几乎标志传统作家工作的结束乃至圆满。而在网络文学的传播模式中,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正如亨利·詹金斯所说:“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了媒介生产者。”[4]此外还必须强调点击率、订阅率在网络文学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处要强调的是它的衍生力量——强大的粉丝力量会将作品传播扩展到除阅读网站外的其他平台,在这些平台上进行讨论、续作、建立话题、甚至组织线下活动,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态势并不能掩饰其盛名之下存在的问题:利益驱动下的自我矮化和优秀网络作家被“招安”的现象日益凸显。
在当下这个人人渴望交流的社会,实事求是地说,“写给自己的文字”已渐日暮西山,狂欢语境下诞生的网络文学更是如此,点击率和订阅率对网络作家具有最直接的肯定意义,因此成为每个网络作家所致力的方向,尽管有“我手写我口”的条件,但更多时候他们宁愿隐匿自我意志,使尽浑身解数去迎合读者的喜好,将作品放在被拣选、被品评的商品位置上,从而可能彻底放弃并不残存多少的“创作”初衷。
此外,按照字数支付稿酬的稿费制度已经成为网络文学领域中成熟的运营方式,这种运营模式直接造成了网络文学中的鸿篇巨制现象,如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已逾3000万字,虚构是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的保证,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饱受诟病,即网络文学过分倚赖“文学是一种虚构”这一命题,最终使其“在虚构的意义上成为一种语言的‘游戏’,从而在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片面强化‘自我’的态势。”[5]
尽管我们认同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非常大的不同,但读者阅读行为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愉悦、作者亦能从其创作中得到快感,在这一意义上,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并无分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坚称网络作品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但是,如果网络作家过多被利益驱使,彻底将写作视为谋生乃至致富的工作从而完全放弃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期许,即使不论终极价值等高远的意义,一味被读者“牵着鼻子”,也必然在背离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络文学几乎取消了“准入制度”,从而为“草根”才子们进入文学界提供了捷径,然而吊诡的是,当“草根”写手们被文学界所认可之后,往往会走上一条“回归”之路。从2008年中国作家协会将“重视和关心青年作家和网络作家”列入工作要点后,已有当年明月、流潋紫等数十位网络作家入选中国作协。已经成名的网络作家们,绝大多数会选择将电子文本作为纸质书籍出版发行,部分会因名望地位的改变而修改自身的写作风格,不断向传统的“文学场”靠近,甚至少数开始不再在网络上连载新作品。新媒体所提供的“野生”领地使他们成长,但成熟后的他们却选择修正自己的路线,逐渐实现向主流作家的转型和蜕变。当众多的优质作家作品翻过围墙被割离出来,网络文学可以提高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
尽管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网络文学文学性的提高,尽管优秀写手离开网络进入传统文坛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相比较于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空间,预言网络文学的前景还为时过早,毕竟还有难计其数的未来写手们正在涌入新媒体的世界,我们甚至应当相信,网络文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黄金时代,在未来的时间和空间里,网络媒体将会发生什么以及网络文学将随之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注释:
[1]张文东.社会转型与文学传统——以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网络传奇为例[J].当代文坛,2015(1).
[2]谢有顺.文学的常道[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235.
[3]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141.
[4]亨利·詹金斯.死汀·塔伦蒂诺的星球大战——数码电影、媒介融合和参与性文化[J].见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1-113.
[5]张文东.“非虚构”写作:新的文学可能性?——从《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说起[J].文艺争鸣,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