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谈及体育课程一体化时,很多人会问一连串的问题,诸如什么是一体化?体育课程为什么要一体化?怎么一体化?等等。基于这些问题,在前期的研究中已陆续有部分成果能够给予基本的回应。除此之外,依然还有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诸如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功能何在?换言之,一体化的建构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发挥哪些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也是本研究重点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功能定位。
一、理论层面突出“学科地位”与“课程定位”
体育一向是在现实中对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影响持久而深远的特殊学科,其课程的定位本应十分明确,但实际上,社会上多数人还未充分认同体育学科应有地位,体育课程重要价值的定论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建构将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扭转一些人认识上的误区、定位上的偏差。
1.大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科”体育一马当先
提及教育,大家立刻会想到德、智、体、美、劳五育,体育学科堪称“大学科”,而不是过去一些人错误定位的“小学科”。大教育五育缺一不可,长期以来,体育尽管始终包含其中,但多数情况下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根源在于,大家还未真正认识到体育学科的强大及其对人的健康发展乃至生命意义具有的深远影响与价值。正确而有效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问题,它更能促进人格健全。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目前,除了体育之外,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难以真正地更大程度地体现出健全人格之价值。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此外,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曾深刻论述了“运动改造大脑”。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之于大教育乃至大国建设都应坐实“大学科”地位。
2.课程一体化中的“大课程”观念早应树立
客观看待或准确评价体育课程,站位要高、视野要远、范围要广。大课程观念,意味着体育不仅仅是身体教育,更是生命教育,只有站位高,才能看得远,体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课程。体育对人一生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健康,具体体现在:可以使生存更有保障、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意义。过去体育课程长期存在低级重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等现象,难以形成合力凸显生命教育之价值。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建构,“以人为本”高站位、远视野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真正奠定好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的课程基础,为有效实施体现“大课程”观念提供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大课程”还体现在体育课程还包含跨越学校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合,尤其是家庭体育应该被看作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应被大力提倡,尤其是弥补孩子在学校锻炼之不足,养成锻炼习惯之必需,家庭体育的意义显得更加重大。
二、实践层面聚焦“衔接联合”与“全面育人”
体育课程一体化其最重要的功能价值实际上是在实践层面,课程的一体化,将最大可能地解决上下学段的衔接问题,真正实现大课程观下的多元协同,联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更全面的育人。
1.“衔接联合”将因一体化得以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缺乏衔接性已被普遍认识到,其根源也越来越聚焦在体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以一体化的思想建构体育课程,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解决学段衔接问题上,将能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真正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当然,为了真正实现衔接,需要一套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体系和与之对应的结构化体育课程尤其是专项运动模块化内容。能否实现学段衔接的关键不是直接设置让学生学什么,而是需要基于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判断他需要学什么。即一套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和对应的课程内容模块化体系的建立是能否衔接的关键和难点。
关于联合的真正实现,其实,过去大家也经常会谈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但究竟该如何联合?从哪些方面联合?这些具体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体育课程一体化在联合问题上,明确提出学、练、赛3种形式的联合机制,课内以“学”为主,把该学的学懂、学会;课外以“练”为主,提倡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让学生在校外也能有运动保障。就“賽”而言,要转变对赛的认识,打破只有体育特长生才能参与比赛的片面思想,要倡导全员参赛、以赛代练,强化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参与比赛的场所既有校内的,还可有校外的。除此之外,学生参与学、练、赛多种形式的运动,都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否则,学校难以真正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有效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全面育人”将因一体化得以综合体现
体育教育的宗旨是要实现全面育人,“以体育人”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体育学科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更全面地“育人”工作还尚未能得到充分显现,过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等集中在了强身健体上,而如何通过体育健全人格还不够系统,不够突出。为何建构一体化课程,体育课程实施一体化将如何促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是,全面育人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科学定位体育课程的实施手段。一体化前期已经提出“幼儿启蒙期游戏化、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大学应用期自主化”,学生在不同学段发展的定位,既能呈现发展的递进性,又能凸显各学段发展的特点,尊重发展规律的体育教育需要大力提倡。
二是,全面育人还需要确定哪个学段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成什么样。这是体现全面育人的根本。众所周知,要育全面发展的人,但全面育人要把握其关键,而一体化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等正是决定能否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共分两大类:一类必修必学,一类必修选学。必修必学内容按学段分层分类以难度进阶建构,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必修选学内容按内容难度模块化建构,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条件与专项运动特点。一体化课程评价划分3个体系:学段评价,聚焦“知、能、行、健”;课堂评价,聚焦“乐、动、会”;运动能力评价,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两大类评价。内容与评价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学习内容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促进评价的适宜性和针对性;评价结果又为后续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参考,并促进内容体系更富有合理性和逻辑性。 三是,全面育人还体现在全过程上,一體化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5个学段的体育课程进行系统化规划,建立具有衔接性和突出逻辑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学段之间育人的衔接性。一方面,5个学段体育课程安排符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完成各阶段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下一学段以前一学段培养的结果为起点,查漏补缺,同时还兼顾本学段培养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的阶段性实现不容忽视,一体化的有效实施,能真正促进“两全”,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效发挥体育课程一体化功能的策略
体育课程一体化不仅仅是理论的建构,更要体现在实践层面,能够真正发挥实践的指导作用,但一体化如何落地?如何真正地发挥其功能价值,更好地体现体育学科的地位和优势?体育课程多元化有效实施策略必不可少。
1.一体化实验基地“先行先试”策略
尽管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建构过程中已在全国29个省份、60余个实验区、800余所实验校开展过实验研究,但为了更有效地应用和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实施,还依然需要遴选“先行先试”的实验基地,通过试行,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归纳出不同类型区县与学校的一体化开展的特点与应把握的关键,便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深化改革。体育课程一体化“先行先试”的实验基地将结合区、校实际,按照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一体化课程方案开展试验工作。重点围绕一体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确定不同区域和学校如何实现体育课程的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和形式联合的具体经验和做法。
2.一体化实施经验“交流推广”策略
体育课程一体化一直被期待但从未系统实施,直接的原因是缺乏大中小(幼)上下贯通的课程体系,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要想真正实现一体化,只是建构了一套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还不够,仍需要实践的探索、归纳和总结,尤其要注重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交流与推广应用。为此,需要搭建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平台,从国家到地方,以及本区域的学校之间的一体化实施经验交流平台的搭建都不容忽视,因为通过交流可以大大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也会少走弯路。交流方式可采取线上“一体化云平台”交流研讨,线下组织召开“一体化现场研讨会”,或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之所以要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是因为通过交流能够结合实情达到更有效的借鉴和产生新的思路;并且针对一体化实施问题存在的根源与症结,通过交流能够共同探寻解决的方略与带来新的突破。总之,要顺利推动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十分重要。
3.一体化全员培训“提高认知”策略
建构了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在实施之前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环节——培训,尤其要做到全员培训。这是因为从无到有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而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过程是实现实践上的一次次跨越,每一次跨越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转变,还有理论上的学习积累,更有操作上的熟练应对。而这些过程所包含的对象,重点集中于体育教师,还包含发挥重要主导作用的校长,以及起到指导作用的教研员,起到支持辅助作用的家长等。通过全员培训,大家能够在一体化上达成共识,后续推进一体化工作才能更见成效。就培训的内容而言,理念上的、理论上的培训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层面的一体化实施培训更不可少。就培训组织而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培训覆盖的面更广,受益于培训的人群也会更多。总之,要顺利有效地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体育教育质量,全员培训共同提高认知、掌握有效实施方法少不得。
4.一体化政策措施“及时跟进”策略
有史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有关体育政策的出台,还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落实文件制定,都很大程度地促进着学校体育发展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速度。体育课程一体化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学校体育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关键,一体化在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落实力度与深度,与有无相应的政策关系密切,同时,一体化的建构也为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如,通过研究,当从学生需求角度将学校体育运动划分为生存需求、生活需求、传承需求、审美需求、竞争需求和挑战需求,并将生存需求与生活需求确定为必修必学内容,其他四类设定为必修选学内容后,运动需求与修学类型的划分、课程标准修订时在修学类型的课程设置上就有了重要的参考。因此,国家、地方等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将能大大提升一体化改革速度和实效。
一、理论层面突出“学科地位”与“课程定位”
体育一向是在现实中对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影响持久而深远的特殊学科,其课程的定位本应十分明确,但实际上,社会上多数人还未充分认同体育学科应有地位,体育课程重要价值的定论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建构将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扭转一些人认识上的误区、定位上的偏差。
1.大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科”体育一马当先
提及教育,大家立刻会想到德、智、体、美、劳五育,体育学科堪称“大学科”,而不是过去一些人错误定位的“小学科”。大教育五育缺一不可,长期以来,体育尽管始终包含其中,但多数情况下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根源在于,大家还未真正认识到体育学科的强大及其对人的健康发展乃至生命意义具有的深远影响与价值。正确而有效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问题,它更能促进人格健全。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目前,除了体育之外,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难以真正地更大程度地体现出健全人格之价值。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此外,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曾深刻论述了“运动改造大脑”。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之于大教育乃至大国建设都应坐实“大学科”地位。
2.课程一体化中的“大课程”观念早应树立
客观看待或准确评价体育课程,站位要高、视野要远、范围要广。大课程观念,意味着体育不仅仅是身体教育,更是生命教育,只有站位高,才能看得远,体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课程。体育对人一生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健康,具体体现在:可以使生存更有保障、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意义。过去体育课程长期存在低级重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等现象,难以形成合力凸显生命教育之价值。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建构,“以人为本”高站位、远视野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真正奠定好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的课程基础,为有效实施体现“大课程”观念提供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大课程”还体现在体育课程还包含跨越学校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合,尤其是家庭体育应该被看作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应被大力提倡,尤其是弥补孩子在学校锻炼之不足,养成锻炼习惯之必需,家庭体育的意义显得更加重大。
二、实践层面聚焦“衔接联合”与“全面育人”
体育课程一体化其最重要的功能价值实际上是在实践层面,课程的一体化,将最大可能地解决上下学段的衔接问题,真正实现大课程观下的多元协同,联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更全面的育人。
1.“衔接联合”将因一体化得以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缺乏衔接性已被普遍认识到,其根源也越来越聚焦在体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以一体化的思想建构体育课程,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解决学段衔接问题上,将能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真正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当然,为了真正实现衔接,需要一套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体系和与之对应的结构化体育课程尤其是专项运动模块化内容。能否实现学段衔接的关键不是直接设置让学生学什么,而是需要基于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判断他需要学什么。即一套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和对应的课程内容模块化体系的建立是能否衔接的关键和难点。
关于联合的真正实现,其实,过去大家也经常会谈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但究竟该如何联合?从哪些方面联合?这些具体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体育课程一体化在联合问题上,明确提出学、练、赛3种形式的联合机制,课内以“学”为主,把该学的学懂、学会;课外以“练”为主,提倡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让学生在校外也能有运动保障。就“賽”而言,要转变对赛的认识,打破只有体育特长生才能参与比赛的片面思想,要倡导全员参赛、以赛代练,强化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参与比赛的场所既有校内的,还可有校外的。除此之外,学生参与学、练、赛多种形式的运动,都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否则,学校难以真正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有效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全面育人”将因一体化得以综合体现
体育教育的宗旨是要实现全面育人,“以体育人”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体育学科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更全面地“育人”工作还尚未能得到充分显现,过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等集中在了强身健体上,而如何通过体育健全人格还不够系统,不够突出。为何建构一体化课程,体育课程实施一体化将如何促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是,全面育人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科学定位体育课程的实施手段。一体化前期已经提出“幼儿启蒙期游戏化、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大学应用期自主化”,学生在不同学段发展的定位,既能呈现发展的递进性,又能凸显各学段发展的特点,尊重发展规律的体育教育需要大力提倡。
二是,全面育人还需要确定哪个学段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成什么样。这是体现全面育人的根本。众所周知,要育全面发展的人,但全面育人要把握其关键,而一体化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等正是决定能否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共分两大类:一类必修必学,一类必修选学。必修必学内容按学段分层分类以难度进阶建构,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必修选学内容按内容难度模块化建构,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条件与专项运动特点。一体化课程评价划分3个体系:学段评价,聚焦“知、能、行、健”;课堂评价,聚焦“乐、动、会”;运动能力评价,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两大类评价。内容与评价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学习内容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促进评价的适宜性和针对性;评价结果又为后续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参考,并促进内容体系更富有合理性和逻辑性。 三是,全面育人还体现在全过程上,一體化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5个学段的体育课程进行系统化规划,建立具有衔接性和突出逻辑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学段之间育人的衔接性。一方面,5个学段体育课程安排符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完成各阶段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下一学段以前一学段培养的结果为起点,查漏补缺,同时还兼顾本学段培养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的阶段性实现不容忽视,一体化的有效实施,能真正促进“两全”,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效发挥体育课程一体化功能的策略
体育课程一体化不仅仅是理论的建构,更要体现在实践层面,能够真正发挥实践的指导作用,但一体化如何落地?如何真正地发挥其功能价值,更好地体现体育学科的地位和优势?体育课程多元化有效实施策略必不可少。
1.一体化实验基地“先行先试”策略
尽管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建构过程中已在全国29个省份、60余个实验区、800余所实验校开展过实验研究,但为了更有效地应用和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实施,还依然需要遴选“先行先试”的实验基地,通过试行,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归纳出不同类型区县与学校的一体化开展的特点与应把握的关键,便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深化改革。体育课程一体化“先行先试”的实验基地将结合区、校实际,按照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一体化课程方案开展试验工作。重点围绕一体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确定不同区域和学校如何实现体育课程的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和形式联合的具体经验和做法。
2.一体化实施经验“交流推广”策略
体育课程一体化一直被期待但从未系统实施,直接的原因是缺乏大中小(幼)上下贯通的课程体系,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要想真正实现一体化,只是建构了一套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还不够,仍需要实践的探索、归纳和总结,尤其要注重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交流与推广应用。为此,需要搭建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平台,从国家到地方,以及本区域的学校之间的一体化实施经验交流平台的搭建都不容忽视,因为通过交流可以大大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也会少走弯路。交流方式可采取线上“一体化云平台”交流研讨,线下组织召开“一体化现场研讨会”,或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之所以要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是因为通过交流能够结合实情达到更有效的借鉴和产生新的思路;并且针对一体化实施问题存在的根源与症结,通过交流能够共同探寻解决的方略与带来新的突破。总之,要顺利推动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十分重要。
3.一体化全员培训“提高认知”策略
建构了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在实施之前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环节——培训,尤其要做到全员培训。这是因为从无到有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而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过程是实现实践上的一次次跨越,每一次跨越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转变,还有理论上的学习积累,更有操作上的熟练应对。而这些过程所包含的对象,重点集中于体育教师,还包含发挥重要主导作用的校长,以及起到指导作用的教研员,起到支持辅助作用的家长等。通过全员培训,大家能够在一体化上达成共识,后续推进一体化工作才能更见成效。就培训的内容而言,理念上的、理论上的培训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层面的一体化实施培训更不可少。就培训组织而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培训覆盖的面更广,受益于培训的人群也会更多。总之,要顺利有效地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体育教育质量,全员培训共同提高认知、掌握有效实施方法少不得。
4.一体化政策措施“及时跟进”策略
有史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有关体育政策的出台,还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落实文件制定,都很大程度地促进着学校体育发展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速度。体育课程一体化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学校体育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关键,一体化在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落实力度与深度,与有无相应的政策关系密切,同时,一体化的建构也为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如,通过研究,当从学生需求角度将学校体育运动划分为生存需求、生活需求、传承需求、审美需求、竞争需求和挑战需求,并将生存需求与生活需求确定为必修必学内容,其他四类设定为必修选学内容后,运动需求与修学类型的划分、课程标准修订时在修学类型的课程设置上就有了重要的参考。因此,国家、地方等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将能大大提升一体化改革速度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