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体医融合速度加快,那么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提出更加强烈的需求。如何才能打造科学的培养模式,保证运动康复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当前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其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日后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体医融合;培养方法;卫生部
近几年,我国开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医学体系康复,运动康复作为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我国其他专业相比,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仍有许多地方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将运动医疗作为核心的运动康复专业,开始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体医融合概述
随着体医的不断融合,能够确保为运动康复专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国务院与中共中央共同发布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并且描述了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在文件中明确地提出健康优先作为最基本的发展原则,并且将提高全民健康作为有效的目的,这样能够加强非医疗健康和体育融合所具备的干预力度,由此打造良好的局面。所以说健康战略的提出,也能为整个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二、当前培育运动康复人才呈现出的相应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目前来看,运动康复专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未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比如醫学院校在开设该专业时,将重点集中于医学属性发明;而体育学院开设该专业,注重其中的运动属性。可以发现,在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中,并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目标。
(二)招生生源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为在体育院校当中,开设的运动康复专业,采用的招生方式并不是面向全体的体育学生,这就会导致学生未能掌握充足的体育知识。除此之外,在体育院校所开展的康复专业当中,这些学生都是因第一志愿未能被录取,而选择服从调剂的学生,所以未能对该专业产生充足的兴趣,并且在学习时,也表露出缺乏足够信心的状态,这样对于培养运动专业人才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实践教学基础薄弱
一是缺乏良好的教学质量,因为运动康复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所以实验条件差距大、师资力量差距大,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其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二是在实践课管理过程中,未能将规范方式加入其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实践课当中,其组织形式、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集中于教学方面,未能从教学大纲出发,认真的执行。三是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毕业实习时间,很多院校都选择对理论课程的时间进行压缩,集中在六个学期,并且留下两个学期供学生去实习,这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习期限。四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来看,因为我国缺乏高素质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这就说明,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仍有待于提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晚的起步时间,这就会导致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的。该专业是从2005年才出现的,截止到目前为止,虽然学生的人数得到一定的增长,但是从人才成长规律角度出发,我国关于该专业的人才却是十分欠缺,很多人才是从医学或者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跨专业而来的。除此之外,深思现状,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当前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基于体育融合促进运动康复人才培育的方法
(一)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也会对专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论证,在质量标准中,针对运动康复专业进行明确的指导,并且各院校在培养该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遵循下述内容,主动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运动康复系数在在确立过程中,需要将其建立在科学的、全面的预选评价基础之上,这就需要运动康复人才,不仅要懂医学,同时也需要懂预防,不仅要懂体育,同时也需要会治疗,只有亲自指导实践工作,才能取得理想效果。除此之外,也需要区分传统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之间的区别,在康复指导中,将运动手段加入其中,这样才能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并且制定良好的治疗方案。
(二)加强生源选择
在运动康复专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学生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才能为患者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这时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增加体育类生源的招生方式,由此能够弥补该专业出现的先天不足情况。除此之外,体育类专业当中的课程设置,可以将更多的运动康复内容加入其中,随后利用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开展相应的培养课程,从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医学康复等几个层面入手,培养全新的康复人才。
(三)将就业与知识体系相挂钩
在设置日常教学各种过程中,应当将学生就业作为导向,并且落实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实习、见习、实训、实验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融会贯通,从就业需求出发,对于基本技能进行设置时,需要打造完善的体系,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最终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重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业资格考试,并且转变自身的观念,这样才能将多元化和自主创业相互结合。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仅可以面向康复医疗中心,同时也能有着更加宽阔的就业渠道,可以到健身会所、疗养院、运动基地等多个行业,从事相应的工作。
(四)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
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师资,成为运动康复专业更好建设的必要保障。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应当采用对外引进、对内培养等多项策略:一是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培养,并且为其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使一些年轻教师有机会到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或者派遣教师到专业的康复医院,做好进修学习工作,确保教师有着良好的实践能力。二是需要做好人才引进方法,欧美发达国家运动康复专业有着较早的起步时间,所以也储备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确保师资力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束语:
运动康复的出现,将运动作为最主要的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运动中在机体功能恢复、疾病治疗等多个方面所具备的突出作用,并且也能打造全新的服务模式。但是因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的延缓,所以出现人才培养滞后、储备不足等多种情况,最终导致其发展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秀丽.体医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149-150.
[2]张璇,孙卫华.基于体医融合的高职院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J].体育风尚,2020(11):289-290.
[3]曹礼.体医结合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J].体育风尚,2020(06):272-273.
[4]宋晶晶."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医结合"路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133(06):54-56.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323000)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体医融合;培养方法;卫生部
近几年,我国开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医学体系康复,运动康复作为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我国其他专业相比,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仍有许多地方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将运动医疗作为核心的运动康复专业,开始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体医融合概述
随着体医的不断融合,能够确保为运动康复专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国务院与中共中央共同发布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并且描述了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在文件中明确地提出健康优先作为最基本的发展原则,并且将提高全民健康作为有效的目的,这样能够加强非医疗健康和体育融合所具备的干预力度,由此打造良好的局面。所以说健康战略的提出,也能为整个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二、当前培育运动康复人才呈现出的相应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目前来看,运动康复专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未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比如醫学院校在开设该专业时,将重点集中于医学属性发明;而体育学院开设该专业,注重其中的运动属性。可以发现,在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中,并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目标。
(二)招生生源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为在体育院校当中,开设的运动康复专业,采用的招生方式并不是面向全体的体育学生,这就会导致学生未能掌握充足的体育知识。除此之外,在体育院校所开展的康复专业当中,这些学生都是因第一志愿未能被录取,而选择服从调剂的学生,所以未能对该专业产生充足的兴趣,并且在学习时,也表露出缺乏足够信心的状态,这样对于培养运动专业人才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实践教学基础薄弱
一是缺乏良好的教学质量,因为运动康复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所以实验条件差距大、师资力量差距大,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其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二是在实践课管理过程中,未能将规范方式加入其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实践课当中,其组织形式、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集中于教学方面,未能从教学大纲出发,认真的执行。三是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毕业实习时间,很多院校都选择对理论课程的时间进行压缩,集中在六个学期,并且留下两个学期供学生去实习,这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习期限。四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来看,因为我国缺乏高素质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这就说明,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仍有待于提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晚的起步时间,这就会导致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的。该专业是从2005年才出现的,截止到目前为止,虽然学生的人数得到一定的增长,但是从人才成长规律角度出发,我国关于该专业的人才却是十分欠缺,很多人才是从医学或者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跨专业而来的。除此之外,深思现状,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当前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基于体育融合促进运动康复人才培育的方法
(一)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也会对专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论证,在质量标准中,针对运动康复专业进行明确的指导,并且各院校在培养该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遵循下述内容,主动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运动康复系数在在确立过程中,需要将其建立在科学的、全面的预选评价基础之上,这就需要运动康复人才,不仅要懂医学,同时也需要懂预防,不仅要懂体育,同时也需要会治疗,只有亲自指导实践工作,才能取得理想效果。除此之外,也需要区分传统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之间的区别,在康复指导中,将运动手段加入其中,这样才能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并且制定良好的治疗方案。
(二)加强生源选择
在运动康复专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学生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才能为患者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这时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增加体育类生源的招生方式,由此能够弥补该专业出现的先天不足情况。除此之外,体育类专业当中的课程设置,可以将更多的运动康复内容加入其中,随后利用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开展相应的培养课程,从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医学康复等几个层面入手,培养全新的康复人才。
(三)将就业与知识体系相挂钩
在设置日常教学各种过程中,应当将学生就业作为导向,并且落实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实习、见习、实训、实验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融会贯通,从就业需求出发,对于基本技能进行设置时,需要打造完善的体系,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最终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重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业资格考试,并且转变自身的观念,这样才能将多元化和自主创业相互结合。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仅可以面向康复医疗中心,同时也能有着更加宽阔的就业渠道,可以到健身会所、疗养院、运动基地等多个行业,从事相应的工作。
(四)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
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师资,成为运动康复专业更好建设的必要保障。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应当采用对外引进、对内培养等多项策略:一是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培养,并且为其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使一些年轻教师有机会到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或者派遣教师到专业的康复医院,做好进修学习工作,确保教师有着良好的实践能力。二是需要做好人才引进方法,欧美发达国家运动康复专业有着较早的起步时间,所以也储备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确保师资力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束语:
运动康复的出现,将运动作为最主要的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运动中在机体功能恢复、疾病治疗等多个方面所具备的突出作用,并且也能打造全新的服务模式。但是因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的延缓,所以出现人才培养滞后、储备不足等多种情况,最终导致其发展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秀丽.体医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149-150.
[2]张璇,孙卫华.基于体医融合的高职院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J].体育风尚,2020(11):289-290.
[3]曹礼.体医结合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J].体育风尚,2020(06):272-273.
[4]宋晶晶."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医结合"路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133(06):54-56.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3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