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时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逐步从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变。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大学英语多模态理论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探索分析了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多媒体
一、多模态教学理论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动物等)互动的方式,单个感官互动叫单模态,两个感官进行互动叫双模态,三个或三个以上感官进行互动叫多模态。[1]
《系统功能语言学》[2]对多模态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从话语的角度来研究多模态,他认为话语的产生方式是多样化的。从所使用的符号系统来看,它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是其他符号,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从所涉及的认知渠道来看,口语用的是声音;书面语用的是文字;电子话语既有声音,又有文字,还可以有其他符号。[3]Lim(2004)提出了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图画和语言作为交际模态共有意识形态、体裁、语域和话语四个层面。[4]张德禄(2009)借鉴Lim 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话语的一大部分意义是由非语言因素体现的,如身体特征(手势、面部表情、动作)和非身体特征(PPT、网络、实验室)。[5]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向前推进,单一模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模态发展领域日益增多,并且应用性强。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方面,传统的单模态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达不到新时代对知识多样化的要求。多模态教学模式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国内已有的研究包括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09)、谢竞贤和董剑桥(2010)、王玉雯(2009)等。
通过多媒体技术,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多媒体(Multimedia)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如计算机加上视频技术即声音和图像两种媒体的结合。或通过计算机软件编辑,把图文、声音、影像、动画和电视等信息有机结合。如多媒体电脑、因特网等。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适当的将多模态与多媒体融合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呈现出新思维、多角度、有创造力的多模态特征,与以往传统的单一模态教学相比优势明显。因此,多媒体技术深入多模态外语教学课堂将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多模态课堂里,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依据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图表、绘画、音频和视频等课件素材,以多模态话语的形式传达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备多模态特点的 PPT、学科教材和多媒体网络资源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成为教与学的得力助手。
(一)多模态教学课内特点
学生要在教师(teacher-guided)指导下学习。教师在思考多模态课堂的构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模态课堂是各种模态在同一个主旨目标下,互相融合内嵌的情况,英语教师需要调度好多模态符号在整个课堂教学里的位置和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多媒体技术在多模态课堂环境设计中占有重要一席。 PPT课件的文字表述结合图像能多角度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例如,“视听说Unit 2 The Animals”。在 PPT 上展示各种家禽和野生动物的图像和文字表述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根据图片来回顾课堂要点。教师再进一步,选取几组动物图像,播放这几组动物的最新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动物的生机活力,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联动也易于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英语课堂环境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沉闷的环境会导致学生提不起精神甚至犯困;幽默风趣的语言环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环境会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熟练掌握并设计环境模块,充分借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可以提升信息输出效率,教学效果明显。
教学PPT的设计模式要配合教学内容,总体上PPT传达的信息要比教学内容丰富,如:视听说Unit 1 The Weather,需要教师用 PPT 展示与气候相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PPT展示让学生沉浸在详实的语言材料创造的情景中,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表达法,构造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促使学生用英语去思考、表达和交流。
在多模态课堂上,除了语言交际符号教师也要注意其他非语言交际符号的应用。这些符号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媒介,是多模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的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如手势语、肢体语言、目光交流、语音、语调和语气等非语言交际符号。人们的手势语和肢体语言流露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例如,人们可以借用手势指明方位,如上、下、左、右;可以通过挥手或张开双臂的手臂动作表达告别或者欢迎。在课堂上,手势语是教师常用的非语言手段,学生之间交流时也经常用到手势语。学生说英语时手势语表达自然也是学生有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教师运用手势语及肢体语言为学生正面示范,使英语课堂互动多模态化。视觉模态主要体现在目光交流,包括学生之间的目光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教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目光交流来传递信息和情感,从而实现调节和交流情感的交际功能。[6]教师可以通过目光交流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头部动作在英语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最典型的就是点头表示肯定、赞同或知道。摇头表示否定、不同意或不知道。学生通过视觉模态迅速接收信息并配合教师的授课导向。
(二)多模态教学课外特点
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学,Icy Lee(1998)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为自己学习负责任的能力。[7]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构成的内在学习机制。[8]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两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给与学生理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并接受多模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肯定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维护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去探索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教授学生必要的元认知、认知、情感、社交等学习策略,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根据学习情况和进度做出调整。 教师要对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英语资料进行筛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文本以及音视频教学资源,做到有的放矢,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一股脑的放上海量的英语资料,导致学生对线上学习资源产生焦虑情绪。在学生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从而即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线上学习的有效性,为今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学生通过线上交流平台的讨论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和效果,发现自己学习的缺漏,从而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动机和策略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会逐渐树立不断尝试英语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合理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习习惯,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对学生的阶段性自主学习进度和结果做出反馈,帮助学生对前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出调整,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以提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的设置要与时俱进,评价项目为线上评估内容,包括线上签到,学生线上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线上组卷测试,线上布置作业,教师线上点評等项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就各个评估项目来说,仅仅选取几次学生线上参与情况进行记录,不足以客观地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只在某几次线上活动中表现良好。为了客观反映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全貌,在形成性评价记录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结合学生一学期在各个网络学习平台的记录来综合分析情况,尽量客观地记录学生本学期的形成性评价。
三、多模态教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感悟
(一)多模态教学活动的合理配置
在多模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师生或学生的互动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又有在单位时间内遵循教学计划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压力,所以,教师要合理配置如课文讲解、互动活动、课程音视频学习、提问以及点评等活动的时间和顺序,详略得当,把握这些活动内在的结构和主旨,使学生在多模态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境使一种模态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突出使用一种高强度的模态。例如,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书本上,重点理解课本的内容,而不是关注老师的面部表情,这时老师尽量不要提问,以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活动的模态结构配置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一致,可避免注意力频繁转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各种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
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出版社出版的多模态教材和配备的多模态网站、教师的 PPT 课件等为多模态英语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为主体的多媒体展现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立体,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有利于提高其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学生无从选择,不利于其英语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模态网站自学积累、巩固和拓展词汇,自主完成相应的听力和口语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设计相应的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进行各项输出活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提供的慕课进行自主扩展学习等。
(三)留心学生的心态变化并及时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多模态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频次和难易程度或会给学生增加压力,引起学习焦虑。Chastain(1975)认为:适当的焦虑有利于语言学习,而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行为和结果。[9]因此,教师要适当干预,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互动教学的基础,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搭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平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规划,熟悉网络平台课程模块,了解多模态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提供给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四)不能过度依赖网络平台线上学习
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各有其优缺点,二者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一边而忽视另一边都是不合理的,将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多模态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互动活动,创建良好学习氛围,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Maybury M T. Intelligent Multimedia Interfaces[M].Cambridge,MA: MIT Press,1993:57.
[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Hodder Arnold,1994:22.
[3]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再思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23-124.
[4]Lim Fei, V. Developing an integrative multi-semiotic model [A]. In O’Halloran, Kay 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s [C]. London: Continuum,2004:220-246.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6]Leathers D G & Eaves H M. Successful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4th ed.)[M].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2008:57.
[7]Lee, I. Supporting Great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J]. ELT Journal,1998,52(4):282-288.
[8]车春柳,曾慧.自主学习理论下大学生对英语网络资源的态度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2):84~88.
[9]Chastain, K. Affective and ability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Language Learning 1975,(25):153-161.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多媒体
一、多模态教学理论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动物等)互动的方式,单个感官互动叫单模态,两个感官进行互动叫双模态,三个或三个以上感官进行互动叫多模态。[1]
《系统功能语言学》[2]对多模态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从话语的角度来研究多模态,他认为话语的产生方式是多样化的。从所使用的符号系统来看,它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是其他符号,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从所涉及的认知渠道来看,口语用的是声音;书面语用的是文字;电子话语既有声音,又有文字,还可以有其他符号。[3]Lim(2004)提出了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图画和语言作为交际模态共有意识形态、体裁、语域和话语四个层面。[4]张德禄(2009)借鉴Lim 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话语的一大部分意义是由非语言因素体现的,如身体特征(手势、面部表情、动作)和非身体特征(PPT、网络、实验室)。[5]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向前推进,单一模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模态发展领域日益增多,并且应用性强。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方面,传统的单模态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达不到新时代对知识多样化的要求。多模态教学模式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国内已有的研究包括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09)、谢竞贤和董剑桥(2010)、王玉雯(2009)等。
通过多媒体技术,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多媒体(Multimedia)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如计算机加上视频技术即声音和图像两种媒体的结合。或通过计算机软件编辑,把图文、声音、影像、动画和电视等信息有机结合。如多媒体电脑、因特网等。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适当的将多模态与多媒体融合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呈现出新思维、多角度、有创造力的多模态特征,与以往传统的单一模态教学相比优势明显。因此,多媒体技术深入多模态外语教学课堂将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多模态课堂里,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依据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图表、绘画、音频和视频等课件素材,以多模态话语的形式传达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备多模态特点的 PPT、学科教材和多媒体网络资源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成为教与学的得力助手。
(一)多模态教学课内特点
学生要在教师(teacher-guided)指导下学习。教师在思考多模态课堂的构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模态课堂是各种模态在同一个主旨目标下,互相融合内嵌的情况,英语教师需要调度好多模态符号在整个课堂教学里的位置和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多媒体技术在多模态课堂环境设计中占有重要一席。 PPT课件的文字表述结合图像能多角度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例如,“视听说Unit 2 The Animals”。在 PPT 上展示各种家禽和野生动物的图像和文字表述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根据图片来回顾课堂要点。教师再进一步,选取几组动物图像,播放这几组动物的最新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动物的生机活力,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联动也易于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英语课堂环境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沉闷的环境会导致学生提不起精神甚至犯困;幽默风趣的语言环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环境会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熟练掌握并设计环境模块,充分借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可以提升信息输出效率,教学效果明显。
教学PPT的设计模式要配合教学内容,总体上PPT传达的信息要比教学内容丰富,如:视听说Unit 1 The Weather,需要教师用 PPT 展示与气候相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PPT展示让学生沉浸在详实的语言材料创造的情景中,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表达法,构造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促使学生用英语去思考、表达和交流。
在多模态课堂上,除了语言交际符号教师也要注意其他非语言交际符号的应用。这些符号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媒介,是多模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的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如手势语、肢体语言、目光交流、语音、语调和语气等非语言交际符号。人们的手势语和肢体语言流露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例如,人们可以借用手势指明方位,如上、下、左、右;可以通过挥手或张开双臂的手臂动作表达告别或者欢迎。在课堂上,手势语是教师常用的非语言手段,学生之间交流时也经常用到手势语。学生说英语时手势语表达自然也是学生有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教师运用手势语及肢体语言为学生正面示范,使英语课堂互动多模态化。视觉模态主要体现在目光交流,包括学生之间的目光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教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目光交流来传递信息和情感,从而实现调节和交流情感的交际功能。[6]教师可以通过目光交流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头部动作在英语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最典型的就是点头表示肯定、赞同或知道。摇头表示否定、不同意或不知道。学生通过视觉模态迅速接收信息并配合教师的授课导向。
(二)多模态教学课外特点
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学,Icy Lee(1998)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为自己学习负责任的能力。[7]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构成的内在学习机制。[8]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两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给与学生理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并接受多模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肯定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维护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去探索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教授学生必要的元认知、认知、情感、社交等学习策略,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根据学习情况和进度做出调整。 教师要对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英语资料进行筛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文本以及音视频教学资源,做到有的放矢,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一股脑的放上海量的英语资料,导致学生对线上学习资源产生焦虑情绪。在学生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从而即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线上学习的有效性,为今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学生通过线上交流平台的讨论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和效果,发现自己学习的缺漏,从而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动机和策略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会逐渐树立不断尝试英语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合理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习习惯,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对学生的阶段性自主学习进度和结果做出反馈,帮助学生对前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出调整,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以提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的设置要与时俱进,评价项目为线上评估内容,包括线上签到,学生线上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线上组卷测试,线上布置作业,教师线上点評等项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就各个评估项目来说,仅仅选取几次学生线上参与情况进行记录,不足以客观地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只在某几次线上活动中表现良好。为了客观反映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全貌,在形成性评价记录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结合学生一学期在各个网络学习平台的记录来综合分析情况,尽量客观地记录学生本学期的形成性评价。
三、多模态教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感悟
(一)多模态教学活动的合理配置
在多模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师生或学生的互动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又有在单位时间内遵循教学计划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压力,所以,教师要合理配置如课文讲解、互动活动、课程音视频学习、提问以及点评等活动的时间和顺序,详略得当,把握这些活动内在的结构和主旨,使学生在多模态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境使一种模态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突出使用一种高强度的模态。例如,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书本上,重点理解课本的内容,而不是关注老师的面部表情,这时老师尽量不要提问,以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活动的模态结构配置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一致,可避免注意力频繁转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各种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
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出版社出版的多模态教材和配备的多模态网站、教师的 PPT 课件等为多模态英语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为主体的多媒体展现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立体,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有利于提高其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学生无从选择,不利于其英语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模态网站自学积累、巩固和拓展词汇,自主完成相应的听力和口语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设计相应的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进行各项输出活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提供的慕课进行自主扩展学习等。
(三)留心学生的心态变化并及时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多模态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频次和难易程度或会给学生增加压力,引起学习焦虑。Chastain(1975)认为:适当的焦虑有利于语言学习,而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行为和结果。[9]因此,教师要适当干预,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互动教学的基础,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搭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平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规划,熟悉网络平台课程模块,了解多模态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提供给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四)不能过度依赖网络平台线上学习
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各有其优缺点,二者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一边而忽视另一边都是不合理的,将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多模态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互动活动,创建良好学习氛围,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Maybury M T. Intelligent Multimedia Interfaces[M].Cambridge,MA: MIT Press,1993:57.
[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Hodder Arnold,1994:22.
[3]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再思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23-124.
[4]Lim Fei, V. Developing an integrative multi-semiotic model [A]. In O’Halloran, Kay 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s [C]. London: Continuum,2004:220-246.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6]Leathers D G & Eaves H M. Successful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4th ed.)[M].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2008:57.
[7]Lee, I. Supporting Great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J]. ELT Journal,1998,52(4):282-288.
[8]车春柳,曾慧.自主学习理论下大学生对英语网络资源的态度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2):84~88.
[9]Chastain, K. Affective and ability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Language Learning 1975,(25):153-161.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