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厉以宁有很多头衔,在专业领域他是著名经济学家、权威、泰斗;在学校,他是院长、博导、教授;在政治领域,他是全国政协常委。不过,当我们走进北大,会发现这里的老师学生不论年龄资力,面对厉以宁都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厉老师”。
厉以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1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周炳琳、赵遁抟等人,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等职务,现任北大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追求GDP带来的恶果
围绕厉以宁,总也逃不开中国的经济话题。针对当下热点的经济社会话题,厉以宁表示,中国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是最近十来年之内发展方式未变,一味追求GDP增长而取得的恶果。现在想让病好,病去如抽丝,要慢慢改,不能性急。结构调整是慢的,人才的培养更是长期的过程,技术创新也不能性急,因此,2016年经济可能还是在困难中前进,但势头比今年要好一点。
厉以宁回忆称,“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结构调整和基础创新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追,GDP要追上去。靠大量的投资果然也上去了,但是后来不也就下来了吗?所以,结构不调整,上去也是短时的,最后造成的是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并且技术落后了,效率低、产能过剩,还耽误了结构调整和继续创新的机会”。
“经济结构比经济总量更重要”。厉以宁说,过去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注重经济结构,在成就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病。当前中国处于“新常态”,要适应中高速增长。
什么是新常态?厉以宁表示,简单来说,新常态就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新常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告别过去的超高速增长。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这是不能持久的,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而未来中国经济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呢?厉以宁称,要适应中高速增长,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适应市场,不要再走过去的追求GDP的增长、超高速。长期以来,政府发挥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是靠政府来调节。现在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方式的逐步转变,因为我们是走向市场化,这里一定要由市场规律来决定。目前,企业要自己找市场,自己推出新产品,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中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今年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的公报显示,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51%,第三产业产值首次占GDP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个情况还要变化,第三产业将继续发展,中国也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实际上,人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社会,即第一产业农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即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大。第三阶段: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占了重要位置,今天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占GDP的60%至70%。
在第三产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一般是2%至3%,顶多4%,3%就很不错了,因为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
目前中国的经济也有相似的问题。过去GDP增长之所以高,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第二阶段:即工业化阶段。现在是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过渡的时候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后工业化阶段,如果还和过去一样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那么,只会有产能过剩。
但厉以宁表示,中国和西方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工业化仍然没有完成。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高端成套设备制造业要占主要地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我国离这个还有距离。
他举例道,几年前中国的顾客到日本旅游带回来的是电饭锅、马桶盖。今年夏天有的学生家长到日本,他说现在去日本的中国游客抢购的是书包,为啥?日本的书包不一样,书包里装有通话装置,小孩在哪里,地点就显示出来;小孩一摔跤,就会把小孩头包住,掉水里就成了救生圈。这样的产品,肯定有销路,为什么我们没做出来?
此外,建设好的新工厂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到哪里去买设备?很多厂商考虑的都是,到德国、日本、美国,还是到意大利呢?很少听到人们反映,我们是在北京买、天津买、上海买、广州买,还是哈尔滨买?因为中国的成套设备很多方面是有成就的,但是很多方面是落后于世界水平。所以我们在进入第三产业占GDP一半以上的位置时,绝对不要放弃我们的继续工业化,我们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厉以宁表示,中国的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是一个双重转型:既要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的双转型结合,也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变成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慎重,必须稳步前进。
他强调当前结构调整首先要振兴制造业,制造业改革的关键在于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才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其次要加强服务业的质量提高和效率增加。中国的服务业仍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而现在服务业刚起来。我们既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帮助传统服务业提高质量。
中国企业需要创新
厉以宁表示,去年以来中国GDP增速持续下降,至今情况并未好转。在厉以宁看来,经济下行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过去超高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其中最明显的是产能过剩,现在面临去产能压力;其次,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结构调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调整的过程;第三,国际经济已经处在不景气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厉以宁认为其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把产品推向市场,这短期内是完不成的,需要时间和过程。他认为,中国的后工业化时代已经开始,面对这种变化,中国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是中国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厉以宁表示,虽然目前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还要再进一步。未来中国要让产品更个性化、服务业更人性化,要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
厉以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1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周炳琳、赵遁抟等人,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等职务,现任北大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追求GDP带来的恶果
围绕厉以宁,总也逃不开中国的经济话题。针对当下热点的经济社会话题,厉以宁表示,中国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是最近十来年之内发展方式未变,一味追求GDP增长而取得的恶果。现在想让病好,病去如抽丝,要慢慢改,不能性急。结构调整是慢的,人才的培养更是长期的过程,技术创新也不能性急,因此,2016年经济可能还是在困难中前进,但势头比今年要好一点。
厉以宁回忆称,“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结构调整和基础创新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追,GDP要追上去。靠大量的投资果然也上去了,但是后来不也就下来了吗?所以,结构不调整,上去也是短时的,最后造成的是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并且技术落后了,效率低、产能过剩,还耽误了结构调整和继续创新的机会”。
“经济结构比经济总量更重要”。厉以宁说,过去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注重经济结构,在成就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病。当前中国处于“新常态”,要适应中高速增长。
什么是新常态?厉以宁表示,简单来说,新常态就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新常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告别过去的超高速增长。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这是不能持久的,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而未来中国经济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呢?厉以宁称,要适应中高速增长,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适应市场,不要再走过去的追求GDP的增长、超高速。长期以来,政府发挥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是靠政府来调节。现在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方式的逐步转变,因为我们是走向市场化,这里一定要由市场规律来决定。目前,企业要自己找市场,自己推出新产品,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中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今年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的公报显示,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51%,第三产业产值首次占GDP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个情况还要变化,第三产业将继续发展,中国也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实际上,人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社会,即第一产业农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即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大。第三阶段: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占了重要位置,今天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占GDP的60%至70%。
在第三产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一般是2%至3%,顶多4%,3%就很不错了,因为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
目前中国的经济也有相似的问题。过去GDP增长之所以高,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第二阶段:即工业化阶段。现在是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过渡的时候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后工业化阶段,如果还和过去一样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那么,只会有产能过剩。
但厉以宁表示,中国和西方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工业化仍然没有完成。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高端成套设备制造业要占主要地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我国离这个还有距离。
他举例道,几年前中国的顾客到日本旅游带回来的是电饭锅、马桶盖。今年夏天有的学生家长到日本,他说现在去日本的中国游客抢购的是书包,为啥?日本的书包不一样,书包里装有通话装置,小孩在哪里,地点就显示出来;小孩一摔跤,就会把小孩头包住,掉水里就成了救生圈。这样的产品,肯定有销路,为什么我们没做出来?
此外,建设好的新工厂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到哪里去买设备?很多厂商考虑的都是,到德国、日本、美国,还是到意大利呢?很少听到人们反映,我们是在北京买、天津买、上海买、广州买,还是哈尔滨买?因为中国的成套设备很多方面是有成就的,但是很多方面是落后于世界水平。所以我们在进入第三产业占GDP一半以上的位置时,绝对不要放弃我们的继续工业化,我们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厉以宁表示,中国的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是一个双重转型:既要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的双转型结合,也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变成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慎重,必须稳步前进。
他强调当前结构调整首先要振兴制造业,制造业改革的关键在于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才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其次要加强服务业的质量提高和效率增加。中国的服务业仍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而现在服务业刚起来。我们既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帮助传统服务业提高质量。
中国企业需要创新
厉以宁表示,去年以来中国GDP增速持续下降,至今情况并未好转。在厉以宁看来,经济下行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过去超高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其中最明显的是产能过剩,现在面临去产能压力;其次,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结构调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调整的过程;第三,国际经济已经处在不景气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厉以宁认为其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把产品推向市场,这短期内是完不成的,需要时间和过程。他认为,中国的后工业化时代已经开始,面对这种变化,中国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是中国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厉以宁表示,虽然目前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还要再进一步。未来中国要让产品更个性化、服务业更人性化,要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