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43-02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宗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管理,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率,切实避免闲置和浪费,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具有重大意义。
1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卫生事业单位有的只注重对有严格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小车油料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有的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有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有的验收随意性大,固定资产未上账或资产价值未上全;有的应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大批同宗物资,却作为消耗品管理,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凡此种种反映出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不少。
1.2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一些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有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计价一贯制的办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和其它单位调拨的如微机、汽车、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1];三是固定资产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监管,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它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1.3 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一些卫生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而自行采购的现象。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账务处理不规范。
1.4 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卫生事业单位公用经费趋紧,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2 强化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建议
2.1 严格遵守有关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2.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从目前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3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人是关键要素。会计人员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既要有忠诚廉洁的品质,又要有熟悉的业务知识;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管好资产。
2.4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先,按照分级管理的办法,在内部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层层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并真正落实到人。其次,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从基层算起,第三级是资产的使用部门,一般是基层科室,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人员调动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对账。第二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纪检组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纪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维修、报废毁损等情况,并建立资产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高层,可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后勤的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审计部门人员等组成。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起草各种管理规定,并实施监督检查,同时在财务部门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单位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第三,强化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建议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盘点一次,有专职人员和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分别到各科室逐一核对、清点,对于盘盈和损毁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的统一管理。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使用科室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
参考文献
[1] 周国杰,刘凌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04(5):58
[2] 刘颖,史桂环.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4(6):69
[3] 刘春玲,王兴玲,史敬华.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4(2):68
作者单位:354400 福建省泰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宗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管理,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率,切实避免闲置和浪费,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具有重大意义。
1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卫生事业单位有的只注重对有严格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小车油料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有的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有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有的验收随意性大,固定资产未上账或资产价值未上全;有的应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大批同宗物资,却作为消耗品管理,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凡此种种反映出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不少。
1.2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一些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有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计价一贯制的办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和其它单位调拨的如微机、汽车、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1];三是固定资产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监管,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它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1.3 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一些卫生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而自行采购的现象。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账务处理不规范。
1.4 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卫生事业单位公用经费趋紧,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2 强化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建议
2.1 严格遵守有关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2.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从目前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3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人是关键要素。会计人员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既要有忠诚廉洁的品质,又要有熟悉的业务知识;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管好资产。
2.4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先,按照分级管理的办法,在内部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层层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并真正落实到人。其次,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从基层算起,第三级是资产的使用部门,一般是基层科室,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人员调动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对账。第二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纪检组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纪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维修、报废毁损等情况,并建立资产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高层,可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后勤的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审计部门人员等组成。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起草各种管理规定,并实施监督检查,同时在财务部门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单位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第三,强化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建议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盘点一次,有专职人员和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分别到各科室逐一核对、清点,对于盘盈和损毁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的统一管理。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使用科室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
参考文献
[1] 周国杰,刘凌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04(5):58
[2] 刘颖,史桂环.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4(6):69
[3] 刘春玲,王兴玲,史敬华.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4(2):68
作者单位:354400 福建省泰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