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链式教学中的启发式研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的学科,问题链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可以分为引入、迁移、总结等多种形式。虽然问题链式教学得到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由于高中数学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问题的设置不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且在课堂中分布不均匀,教师疏于引导,忽视与学生的互动等。为了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教育者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落实问题链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启发式教学的深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链;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55-02
  高中课堂离不开提问。问题链式教学是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针对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可能会产生的疑惑,设置多个看似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问题,形成缜密的问题链,且问题链中设置的问题逐步深化,能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链的每个问题看上去是独立、毫无联系的,但实际上,前面的问题是后面问题的铺垫,各个问题是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每一个问题都把学生的疑问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的思维实现一次飞跃,从而解决学生的疑问,达到教学目标[1]。
  1   问题链教学的类型
  在高中数学的问题链设置中,根据问题链设置的目的和在课堂中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1  引入型问题链
  引入型问题链一般设置在课程开始,一是为了回顾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旧知识点;二是为了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典型的哲理、生动的情境、丰富的案例导入新课。如教师在教学等比数列时可以设置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将一张白纸对折六次后的厚度是多少?
  问题二:汉诺塔问题,在印度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大梵天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柱子,一根柱子上从上而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大梵天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一根柱子上,并且规定,不能在小圆盘上放大圆盘,在三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据说,当所有金盘按照规定从第一根柱子移到第三根柱子上时,世界就会毁灭,那么何时世界会毁灭呢?
  问题三:观察这些数列,分析其规律,总结出等比数列的规律。
  在等比数列的课程导入中,一共设置了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都有具体生动的情境,都是为第三个知识性的问题做铺垫的,三个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引导学生进入等比数列的情境,从而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1.2  迁移性问题链
  所谓迁移,就是在两个相似的知识之间,把已经学习掌握的方法或原理,通过类比的方式迁移到新的知识点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点解决新的困难,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教学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问题一:一次函数的形式是什么?在坐标系中画出图像,归纳总结出其性质。
  问题二:观察以下二次函数,画出其图像。
  问题三:类比一次函数的性质,总结出二次函数的
  性质。
  在本案例的教学中,把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一次函数的性质迁移到二次函数上,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新的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通过类比记忆知识。
  1.3  总结型问题链
  总结型问题链是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课或学习完一章的内容后,为了唤醒其对于整体知识的回忆,并且引导归纳对分散、孤立的知识点,帮助其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梳理知识结构,搭建属于其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而专门设置的问题链[2]。
  如在“三角函数”的复习中,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三角函数这一章节一共学了几个函数公式?
  问题二:三角函数公式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问题三: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
  问题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习了哪些数学方法?
  问题五: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本章节的学习心得。
  经过这五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可对自己本章节的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条知识线索,再编制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
  2   问题链教学方式的优势
  问题链教学方式之所以受到当今教育者的广泛重视,根本原因在于问题链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拥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
  2.1  丰富课堂形式,创造高效课堂
  对于课堂内容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导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長此以往,教师会失去教学热情,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从而缺乏学习动力。问题链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鲜感,增添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问题链教学方式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一个讲一个听,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2.2  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在问题链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学生。问题链教学方式的不断应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激发和锻炼。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通过问答的方式,学生不得不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不再一味地依赖教师。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和训练。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而经过问题链式教学的系统训练,学生能逐渐能掌握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思维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对于学习也更加得心应手。最后是在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链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外解决问题链还能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3]。   3   推动问题链教学发展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都在运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次尝试问题链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问题链教学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不断促进问题链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关于推进问题链教学的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3.1  及时转变观念
  自古以来,教学都是以教師为中心,强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长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时间很难改变,学生的潜能也难以进一步发挥。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学习问题链教学新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置问题链上,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学习,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全盘负责者。
  3.2  合理设置问题链
  问题链教学的重点是问题链的设置,这是问题链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握住设置问题链的三个关键点:一是要完全契合知识体系。问题链是讲解知识的工具,因此问题链的设置必须要贴合知识体系,不仅要符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而且要符合旧知识的框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问题链的设置必须要以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问题难度要适中,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意义,也要适合绝大多数学生。三是要注重问题链的内在逻辑性。问题链必须是前后关联、层层递进的,要注重问题逻辑前后自恰,不可前后矛盾,或毫无关联,否则就会失去问题链的意义。
  3.3  注重双向互动
  问题链的设置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双向互动的有效性、高效性是问题链式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后,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适时地开展小组讨论合作,让学生探究较难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双向互动是影响问题链式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牢牢把握[4]。
  总之,问题链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虽然问题链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只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理念,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方法,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必将使问题链成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得力工具。
  【参考文献】
  [1]唐恒钧,HAZEL TAN,徐元根,等.基于问题链的中学数学有效
  教学研究—— 一项课例研究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
  2018(3).
  [2]武桂花.精心设计问题链,引领高效新课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问题链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3]任建文.高中数学概念生成过程的“问题链”式教学设计刍议[J].新课程导学,2018(8).
  [4]龚含笑,唐恒钧.数学方法论指导下的数学问题链教学研究——基于“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34).
  【作者简介】
  耿亚君(1980~),男,汉族,山东单县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曹秀梅(1982~),女,汉族,山东曹县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物理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以引导学生高效地学好物理知识。初中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思维的重要时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STEAM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化、智能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物理人才。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有关知识,就如何实现物理教学中STEAM教育的渗透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STEAM;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数学课程目标“四基”与“四能”的培养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要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本文以厦门市2020年3月线上质检理科数学第11题为例,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开展探究,以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问题探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串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功率的求解为背景,对每一种电路都采用了两种思路求解,详细分析了配方法在此类问题计算中的运用策略,通过推导及图像分析,得到了串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功率的求解思路,并讨论了其对中考物理复习的启示。  【关键词】滑动变阻器;最大功率;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97-02  滑动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事物的本质都是数据。经过分析发现潜藏在其后的规律,能够给予制定决策方案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中物理学情诊断现状,提出从概念出发,提升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开展更多的专题讲解,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系统性的纠错回顾学习机制,形成“肌肉记忆”等基于教育大数据,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高中物理;学情诊断;教学优化策
期刊
【摘 要】很多学生都知道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但却经常认识不到其与线圈电阻的关系,导致对一些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不到位。本文从自感电动势与线圈电阻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自感现象,并辨析自感电动势的三个公式,强调大学电磁学理论知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磁感应;自感电动势;磁通量;线圈电阻;自感系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职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中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推动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31-02  随着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局限性,开始思考如何把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引入课堂教学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整体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开展深入教学,指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在积累解题经验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迁移与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结合运用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容易让学生了解图形的特点,高效性地解题。本文重点探讨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直观想象;培养策略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增强学生的解题速度方面,并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关于计算有多种优秀的解题方式,如因式分解、配方法等。其中因式分解是具有技巧与实用特点的方法,也是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因式分解的灵活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思维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因式分解,找寻其在解题过程中的特点与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19-0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材是立足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知识体系的安排、教材结构的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编写的。既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又具有权威性的教材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其中,课本上的例题和習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的,既是合理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模板,还蕴含着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对此,本文基于变式教学思想探讨裂项求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