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跃进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六年里,中国人在穿着打扮方面经历了一场近乎革命性的蜕变。与社会更加开放、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步伐相匹配的,是中国人时尚风格上的变化。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以及淘宝为代表的网络购物的兴盛,使得曾经单纯以品牌和价格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时尚的“二元”评价体系,逐渐被更加多元化、更注重自我个性表达的评价体系所代替。
  从2007年开始,以社交网络应用的形式引导着中国年轻人时尚生活方式的Pl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中国主要大城市拍摄了超过600万张街拍照片。这个庞大的影像数据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料库,它前所未有地记载了中国的街头时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并以鲜活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展现了中国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状态在这六年中的变迁。同时,它也用科学的分析数据揭示了“时尚潮流”这个看似浅显的命题背后更深层的意义。
  2007年:名牌热潮
  看到这些“财大气粗”的街拍照片时,请不要太过惊讶。2007年P1开始街拍的时候,街上最时髦的人们都是这么穿的。为P1工作的50多名专业街拍摄影师和他们拍摄的600万张街拍照片可以证明,这是当年高富帅与白富美的标配:Burberry格纹围巾、Gucci环扣腰带、LouisVuitton经典印花包等。那会儿大伙儿仿佛都把自己当成移动的奢侈品橱窗,专挑Logo大的东西往身上招呼。可以说,2007年的中国人消费的不是时尚,而是奢侈。在经济腾飞举国奔“奥运”的这段冲刺时间里,带有明显Logo的奢侈品是各种社交场合的必备武器。人们不介意购买相同的产品,“撞衫”“撞包”更被认为提供了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
  2008年:奢侈标签
  2008年和2009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全体中国人在对“时尚”的理解上真正开始与世界接轨。国际一线品牌的直营店铺开始入驻中国主要大城市的高端购物街区。伴随如潮水般涌入的客人,各大品牌“经典款”商品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一时间,满坑满谷的名牌包充斥着大街小巷,从高端购物地到街边市场小摊,从一身贵气的明星名媛到拿着LV挤公车的公司职员,消费主义驱使下的中国人仍然迷失在“时尚”与“奢侈”之间并不那么清晰的界限中。
  2009年:个性萌芽
  在一片奢侈品的消费浪潮中,也有几个与众不同的弄潮儿。他们往往都有着国际化的人生经历,并且敢于在穿着上尝试特立独行的造型。同时出现在这一年的,是无镜片眼镜框的流行。这个在外国人看来颇为怪异的潮流在亚洲地区尤其受到欢迎。从大明星范冰冰到普通路人甲,热衷时尚的潮人们纷纷戴上了黑色、白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镜框来搭配他们的穿着。这种镜框据说可以从廓形上修饰脸型,同时也能代替化妆品遮盖部分黑眼圈,还能让人看起来更可爱年轻,可谓一举多得。而社交网络的成熟也催生了这些时尚趋势的传播和流行,时装潮流冲破一线城市的消费壁垒,伴随网络和淘宝以及强大的中国物流业,一层层传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2010年:新兴潮流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不再只是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国,更引导中国人的眼光投向广阔的世界。许多中国人因为拥有了国际化的生活经验,而将这种独特的眼光植入自己的穿衣风格中,逐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特殊的造型。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发现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潜力,开始努力开拓中国消费市场的疆土。而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来说,曾经独霸天下的Louis Vuitton和Gucci等传统一线大牌,开始被更加限量、定制的Hermes所代替。“lt Item”充斥着时尚杂志的头版头条,而“It Girl”也作为继明星模特之后的新一代时装偶像,成为城市街头潮人们竞相模仿的对象。例如,随着时尚网站和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而在中国广为传播的国际超模Kate Moss的时尚风格就曾经被无数中国少女模仿,同样的Leggings,豹纹围巾也常被称为“XX款”在淘宝等购物网站上热卖。另外,根据P1公司的数据分析表明,这一年,宠物作为时尚配饰开始被潮人们带上街头。从宠物的穿戴,到携带宠物的方式,我们仿佛依稀能看到欧美名媛,诸如Paris Hilton等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毕竟最初在Birkin包里装着吉娃娃登上全球八卦杂志头版的就是这几位大小姐。
  2011年:风格大爆炸
  随着2009年李宇春获得“超级女声”冠军,她所引领的一股另类的女性时尚风潮便席卷了中国。女性选择中性的装扮开始被认为是一种时髦,而相比之下,男性的时装风格也更加多元。曾经被认为是刻板老土的西服,也在许多时尚达人的演绎下变得更正宗或者更有趣。男穿女衣,女扮男装,就像李宇春一样,人们开始选择用时尚来做自己,选择渐渐不去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并学习摘下有色眼镜看人,以欣赏的角度,去接受与众不同的想法和人。就像那一年开始,在人们的发梢上跳跃起来的一抹抹荧光挑染,或者背包和鞋子上一片片散发着朋克气质的金属铆钉一样,“个性”成为了时尚的最新定义。
  2012年:时尚万花筒
  随着街拍照片在网络盛行,越来越多国外与国内的时装达人的风格被传播、追逐和模仿。而随着时尚消费习惯的稳定以及时尚品位的提升,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将选择伸向了相对小众设计师品牌。“限量定制版”或者是稀有的东西才是他们追求的。在着装风格上,以受关注度为导向的搭配方法是主流,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将不同的材质,繁复的印花,以及自己五颜六色的发色结合起来,形成万花筒一般的视觉效果。
  2013年:特立独行的年代
  趋势一:单车
  中国曾经被称作“自行车的王国”。20世纪80年代,在物质仍然相对紧缺的国情下,能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当时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90年代,自行车品牌、款式逐渐多样,它一跃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出行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行车的出镜率忽然间被满坑满谷的汽车所替代。自行车似乎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消费主义浪潮下对汽车数量、品牌和价格的疯狂追求。   然而,自行车并没有被人们遗忘。随着汽车的普及,北京、上海等主要大城市开始受到交通拥堵的困扰。汽车尾气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空气质量,而堵车现在也在默默消耗着每个人宝贵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形下,经历了十年的沉寂,自行车忽然在近些年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市场,并重新受到特别是时髦年轻人的追捧。一方面,曾经萎靡不振的自行车老字号,例如“永久”和“凤凰”等,将老款式重新设计,带回清新的怀旧风潮,迎合了正在全世界的城市青年中蓬勃发展的复古文化。另一方面,定制类自行车也满足了一批追求新鲜、刺激和个性的年轻人,各式各样的“死飞”自行车和其改装店开始出现在街头时髦年轻人的生活中。骑着这样的自行车,这些年轻人仿佛在说,我选择环保,我定制只属于自己的出行方式。
  自行车的回归,是中国年轻人对逐渐走向极端的消费观念的叛逆。自行车对他们来说,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如今的自行车代表着环保、健康,代表着对慢节奏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回归。自行车已经成为他们表达自我个性的重要方式。
  自行车在中国很有趣,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自行车是个普通的交通工具,2012年之前它的这
  功能还是以交通工具为主。现在的年轻人将环保作为了一种生活态度,同时,更多复古骑行团体的组建,将自行车做交通工具之余,有了更多的怀旧、环保的意义。在街拍中,自行车成为时尚年轻人们的新宠。
  趋势二:荧光色
  明亮的颜色总是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因此最耀眼的荧光色成了众多爱冒险的时装达人的最爱。强烈的视觉刺激带来的不仅是关注度,更能营造出充满活力的造型。同时它也能为简单的搭配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塑造强烈的个人风格。20世纪90年代曾经席卷西方时尚界的荧光色近三年开始在中国年轻人时尚造型中的崛起。对于三十年前仍旧浸泡在清一色黑、白、灰中的中国人来说,萤光色无疑成为了他们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最好武器。无论是涂抹在指甲上,或是拎一只萤光色系的包,它的高亮度特性:能立刻为你锁住众人的视线。
  全世界最喜欢荧光色的,是非洲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皮肤的颜色,决定了他们对荧光色疯狂的偏好。在2010年之前,荧光色这种跳跃度很高的颜色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直到2011年开始,年轻人更多的是喜欢过一种自我且张扬的生活,所以荧光色也被更多人接受。进入2013年,荧光色的应用达到了最高值。图中所示,北京年轻人与上海年轻人相比,更喜欢采用荧光色的混搭原理。
  趋势三:染发
  光亮顺直的黑色头发,映衬着雪白的肌肤,这种典型的亚洲形象的确可以轻而易举地引人注目。但当置身于千千万万相同的黑发中,想要让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似乎只有两种:发型和染发。曾经只在100种黑色中彷徨的年轻人在近些年中越发地敢于大胆尝试不同的发色。染发的颜色也从曾经的一两种单色,发展成今天各式各样的发色。无论是挑染,Dip-Dye还是耀眼的萤光色系,不同的发色搭配不同的穿衣风格,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时尚元素之一。在15~24岁的年轻群体中,染发人数的比例在过去3年中上涨了50%,并且热度不减。
  趋势四:铆钉
  铆钉作为朋克的标志性元素,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种硬朗的配饰而被运用在着装上。在西方,铆钉的使用往往都根植在深刻的文化土壤中,有着属于它自己的使用规范。而随着一些奢侈品牌的设计漂洋过海来到亚洲,铆钉不再是叛逆摇滚少年的专利,它成为了一种强调个性的配饰,为整个造型增添了一种潇洒不羁的摇滚态度。
  铆钉这种非常朋克的元素已经火了很多年,伴随着年轻人对自我风格的张扬,铆钉出现在了不同的装饰、衣上。同样也是2012年的夏天,铆钉在街拍中出现的频率达到了最高值。2013年,铆钉时代好像有所回落,进入了理智的状态。
其他文献
距离伦敦不远的诺坦普顿(Northampton),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皮革及鞋履业的发展中心。也是英国著名品牌Church’s的发家之地。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洗礼,Church’s至今仍拥有约350位工匠,坚持纯手工制造每一双鞋履,保持着原有的250道工序,每一双鞋的完成需要10~12周的时间。以人手制作手工鞋履的方法要追溯到Church’s家族自1675年开始积累的制鞋经验,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期刊
继2012年举办的爱马仕“摇曳丝舞”复古电音派对之后,今年爱马仕结合2013年“韵动人生”的年题,在上海电影广场倾情呈现了一场以丝巾为主题的运动盛会。爱马仕丝巾素以精美的做工和艺术化的图案而著称,时间之手在爱马仕享誉盛名的工坊中织就了一段段美丽隽永的丝巾故事。而这场运动盛会则完美诠释了爱马仕对于运动的无限崇尚以及对丝巾的优雅传承。现场几百位嘉宾身着轻便的运动时尚华服,尽情畅游在爱马仕精心构筑的丝巾
期刊
Ferragamo,一个历久不衰的意大利经典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一位被誉为电影巨星的专用鞋匠。自1927年以鞋业起家的Ferragamo一直不断在尝试并推动着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时装发展到香薰与化妆品,再到推出眼镜系列等。2011年,品牌决定进军高级珠宝领域,开启全新旅程。并以Ferragamo三个最著名的品牌灵魂特质作为高级珠宝系列的灵感来源:Vara,品牌最著名也最受
期刊
为了庆祝圣诞节的到来,BVLGARI宝格丽于上海恒隆广场点亮2013年圣诞节。2013年11月29日晚7点30分,意大利知名珠宝品牌BVLGARI宝格丽于沪上与大众一起迎接圣诞佳节的到来。蛇年临近尾声,BVLGARI宝格丽珠宝家族中的经典杰作SERPENTI蛇形图腾搭配周围环绕的晶亮圣诞树以美轮美奂的形态呈现于公众眼前,也揭开了年终节日的氛围。  气质高雅出众的钟楚红小姐佩戴着SERPENTI高级
期刊
关于卡地亚历史性的高级珠宝我们先前做过预热报道,为的是迎接2013年年底的这个特别的展览“卡地亚:风格史诗”。因为它蕴含的历史与内涵不是简单几页纸可以表述清楚的。2013年12月4日,卡地亚典藏环球之旅回到了极为重要的一站——法国巴黎大皇宫。展览为期三个半月,通过解读卡地亚的传奇历史,展现丰富的艺术理念和变迁的时代品位。  此次展览是卡地亚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展览,不仅展示了为卡地亚奠定地位的重要历史
期刊
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年轻设计师Davidson,曾先后担任HussienChalayan的设计助理,以及Celine伦敦的成衣创意版型Creative Pattern设计师。并先后在设计师Phoebe Philo的带领下参与了Celine 2010年秋冬至2012年春季系列服饰设计。2012年,他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创立自己的同名品牌DavidsonTsui。2013年秋冬的高级
期刊
顶级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近日与连卡佛在上海举行了一场以水晶为主题的时装秀——“Runway Rocks Shanghai”。当天,位于上海时代广场的连卡佛的新旗舰店前竖立起了一个黑色的大盒子。这里就是时装秀的主会场。活动从时装走秀开始,随后是连卡佛商店里的展览,展示中外设计师们以施华洛世奇水晶为创作材料,所设计的独一无二的首饰藏品以及艺术作品。  Runway Rocks Shanghai时装秀可谓
期刊
时尚的再教育  还未不及对过去的一年做总结陈词,新的一年就已经来临。  想想,我已经在iLOOK第六个年头,从一个公司的新人成为老人,看着旧同事离开,新同事加入。但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做中国自己的时尚,想当年我还在做编辑时采访的设计师如今都已经名声鹊起,设计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不停地修订着大多数人对“中国设计”的理解,这是一件特别让人激动的事情。从中国设计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对时尚的另一种定义。  最初
期刊
对于护肤程序已经烂熟于心,产品功能也是如数家珍。但你对美容时间是否有所了解?是否能利用好投入到护肤时间的分分秒秒。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护肤品的价格和数量并不等于好皮肤,花下血本甚至去美容院做天价护理也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其实只要掌握护肤的最佳时间,就能将产品发挥最大的价值,哪怕是平价的美容产品也可以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对皮肤至关重要的时间概念吧!  测试Test  先进行几道
期刊
“虽然我们尝试多种方式来寻找灵感,但是我们一直非常尊重和坚持我们的信念和熟知我们到底是谁。这比任何的时装潮流都要重要。”作为ETRO家族成员,雅可波·艾特罗(Jacopo Etro)是创始人Gimmo Etro四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他目前是ETRO皮革、家居、和纺织部门的创意总监。此次他来上海是为了淮海路上的IAPM商场ETRO旗舰店的开幕。1968年ETRO由Gimmo Etro先生创立,色彩和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