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发布会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话语交际类型,它公布信息和传达观念,成为媒体和公众索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重大灾难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的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为依据,结合十五场发布会的相关视频和新闻发布文稿,对发布会的话语和话语的建构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
一、“东方之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文本分析
(1)词汇:钟爱使用“集体词汇”,时间观念较强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新闻发言稿中有明确的时间词,如“6月1日晚上9点28分左右”、“客船共载有454人”、“截至2日晚21时”、“截止到下午三点”、“当天晚上20时开始难船扶正起浮工作”等等,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2)表达方式:记叙为主,举出具体的动态事例,以情动人
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参与救援行动的各支力量,武警、消防官兵以及医护人员也在发布会的现场,进行了对事件现场情况的转述和通报。例如,在6日下午召开的“东方之星”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现场,广州军区参谋长刘小午几度哽咽,给现场媒体讲述了官兵们进船搜寻“东方之星”最小遇难者的过程,多名参与前方一线救援的官兵代表,也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在救援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广州军区舟桥旅旅长曾从华讲到:“官兵们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基本上都没有休息,大家完成任务以后,只要一躺在江艇上,马上就能睡着,但是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同志们有任务!我们的战士就立即从江艇上弹起,迅速精神焕发地投入到各项任务中。”虽然代表们讲述的话语并不具有十分浓厚的感情色彩,但依然能让公众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二、 “东方之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语境分析
(1)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立场
“东方之星”事件的信息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政治权力话语来体现政治高度。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出面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体现出我国政府对这次灾难的立场和态度,能让公众借助这些政治权力话语了解灾情信息。新闻发言人多次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话语来强调当务之急便是抢救生命。总参谋长助理马宜明表示,“我们多一分努力,被困者就多一分生还希望。”“只要有半点希望,我们就要尽万分的努力,决不放弃。”这些政治权力话语表达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东方之星”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中也彰显了知识精英话语的作用。发布会现场邀请了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涉及到气象部门、船舶设计方面以及医学专家等诸多领域,借助他们的话语指导救援。例如“东方之星”第十一次新闻发布会中,针对现场记者提出的“为何没有第一时间切舱搜救”问题,重庆长航中山舰水工救捞事业部总经理、高级船舶起重师罗小云,作出了正面回答:“如果一开始就切舱搜救,就是‘犯了大忌’。因为这艘2200吨的沉船瞬间翻沉时,舱内空气被挤到上层。如果盲目对沉船进行切割,让空气跑掉,沉船失去浮力,就有可能沉没,幸存者也会因为呼吸不到空气而失去生命。”这群知识精英的主体可以是各类知识学者,也可以是精通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具有深度的见解能够为灾难的救援提供可靠依据,加深受众的认知。
(2)话语表达具有道德取向
縱观“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的新闻发布活动,其话语在表达时具有鲜明的道德取向。灾难救援中,搜救官兵在船舱4楼前舱的一等舱内发现一名3岁小女孩的遗体,搜寻到这名小女孩的官兵回忆:很多舱室内杂物横陈,需要特别小心。先把杂物清开,然后进去慢慢地把她抱出来,因为要尊重遗体,不能蛮干,弄伤了她 ,把他们当自己亲人来看待。话语表达者没有刻意表现悲痛,仅用平实的话语进行叙述,体现出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爱护的人文情怀。
三、 受众心理分析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是无法在事先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们目睹死亡,面临生存威胁,这会让他们产生忧虑和恐惧的心理,但从事故发生后的这段时间看,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社会各界,都团结在一起,时刻在传达着对生命的坚持和尊重,传达着爱与被爱的理念,这让灾难中的受害者得到了帮助,让遇难者家属感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也让所有关注这一事件的受众的心灵得到安抚。此刻,受众是能够从这些信息中得到爱、归属和尊重的满足的。
结论
从我国政府灾难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传播中可以总结出,话语的传播基本上都遵循同一顺序的框架:公布事实、做出承诺、严厉问责、尽力善后。我们要明白,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体现着传播主体的价值立场,它从来就不是中立的产物,其一字一句的推敲,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在建构着现实与传播信息。尽管我国在重大灾难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会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也能看到我国政府部门所做出的努力,其在话语的组织建构中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积极发挥社会的共同力量,传播中满足受众的真正需求,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形象正逐步在公众心中树立。
一、“东方之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文本分析
(1)词汇:钟爱使用“集体词汇”,时间观念较强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新闻发言稿中有明确的时间词,如“6月1日晚上9点28分左右”、“客船共载有454人”、“截至2日晚21时”、“截止到下午三点”、“当天晚上20时开始难船扶正起浮工作”等等,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2)表达方式:记叙为主,举出具体的动态事例,以情动人
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参与救援行动的各支力量,武警、消防官兵以及医护人员也在发布会的现场,进行了对事件现场情况的转述和通报。例如,在6日下午召开的“东方之星”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现场,广州军区参谋长刘小午几度哽咽,给现场媒体讲述了官兵们进船搜寻“东方之星”最小遇难者的过程,多名参与前方一线救援的官兵代表,也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在救援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广州军区舟桥旅旅长曾从华讲到:“官兵们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基本上都没有休息,大家完成任务以后,只要一躺在江艇上,马上就能睡着,但是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同志们有任务!我们的战士就立即从江艇上弹起,迅速精神焕发地投入到各项任务中。”虽然代表们讲述的话语并不具有十分浓厚的感情色彩,但依然能让公众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二、 “东方之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语境分析
(1)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立场
“东方之星”事件的信息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政治权力话语来体现政治高度。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出面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体现出我国政府对这次灾难的立场和态度,能让公众借助这些政治权力话语了解灾情信息。新闻发言人多次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话语来强调当务之急便是抢救生命。总参谋长助理马宜明表示,“我们多一分努力,被困者就多一分生还希望。”“只要有半点希望,我们就要尽万分的努力,决不放弃。”这些政治权力话语表达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东方之星”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中也彰显了知识精英话语的作用。发布会现场邀请了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涉及到气象部门、船舶设计方面以及医学专家等诸多领域,借助他们的话语指导救援。例如“东方之星”第十一次新闻发布会中,针对现场记者提出的“为何没有第一时间切舱搜救”问题,重庆长航中山舰水工救捞事业部总经理、高级船舶起重师罗小云,作出了正面回答:“如果一开始就切舱搜救,就是‘犯了大忌’。因为这艘2200吨的沉船瞬间翻沉时,舱内空气被挤到上层。如果盲目对沉船进行切割,让空气跑掉,沉船失去浮力,就有可能沉没,幸存者也会因为呼吸不到空气而失去生命。”这群知识精英的主体可以是各类知识学者,也可以是精通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具有深度的见解能够为灾难的救援提供可靠依据,加深受众的认知。
(2)话语表达具有道德取向
縱观“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的新闻发布活动,其话语在表达时具有鲜明的道德取向。灾难救援中,搜救官兵在船舱4楼前舱的一等舱内发现一名3岁小女孩的遗体,搜寻到这名小女孩的官兵回忆:很多舱室内杂物横陈,需要特别小心。先把杂物清开,然后进去慢慢地把她抱出来,因为要尊重遗体,不能蛮干,弄伤了她 ,把他们当自己亲人来看待。话语表达者没有刻意表现悲痛,仅用平实的话语进行叙述,体现出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爱护的人文情怀。
三、 受众心理分析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是无法在事先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们目睹死亡,面临生存威胁,这会让他们产生忧虑和恐惧的心理,但从事故发生后的这段时间看,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社会各界,都团结在一起,时刻在传达着对生命的坚持和尊重,传达着爱与被爱的理念,这让灾难中的受害者得到了帮助,让遇难者家属感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也让所有关注这一事件的受众的心灵得到安抚。此刻,受众是能够从这些信息中得到爱、归属和尊重的满足的。
结论
从我国政府灾难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传播中可以总结出,话语的传播基本上都遵循同一顺序的框架:公布事实、做出承诺、严厉问责、尽力善后。我们要明白,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体现着传播主体的价值立场,它从来就不是中立的产物,其一字一句的推敲,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在建构着现实与传播信息。尽管我国在重大灾难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会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也能看到我国政府部门所做出的努力,其在话语的组织建构中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积极发挥社会的共同力量,传播中满足受众的真正需求,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形象正逐步在公众心中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