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美健康城:从深研技术到构建场景,“品质医美”初显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以来,成都通过加强产业功能区建设,促进了医美产业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医美产业迅速占领全国四分之一市场,2020年医美医护人员数量比2019年增加16%,医美产业显示度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促进医美产业做大做强,前不久,成都市、武侯区连续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规划建设医美产业功能区工作。根据市、区要求,结合功能区实际,“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更名为“华西医美健康城”,成为成都市唯一的医美产业功能区。
  “功能区更名后,聚焦高精医美产业,重点发展医美科技成果转化和医美产品研发制造、高精医美服务、‘医美+’新经济等三大细分领域。”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此举有利于鲜明功能区产业特色,推动功能区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功能区在全市、全国,甚至在更大范围内打造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集聚态势正逐步形成
  作为成都市委、市政府布局的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华西医美健康城的最新定位为成都“中国医美之都”核心承载区,通过强力打造医美创新策源中心、医美应用示范中心、医美体验消费中心、医美配套服务中心,携手相关产业功能区建强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提升医美产业发展能级,是担负成都医美产业发展任务的中坚力量。
  发展医美产业,华西医美健康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科创资源富集,功能区在医疗美容、医药研发等领域集聚了众多的创新资源,包括华西“一校四院”(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华西二院、华西四院)、12个国家级重点研发平台、8个部委级研发平台、33个省级研发平台、四川大学19个大健康重点实验室,构建了从原始研发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医美产业创新链。企业机构聚集,功能区集聚各类企业4万余家,所处的武侯区有外资企业超过1000家,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2家,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2.3亿元,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十多年领跑四川省。市场消费活跃,功能区所在的武侯区是西部高端消费核心区、品质消费样板区和新兴消费引领区,有着极强的市场消费能力。载体资源充裕,功能区拥有各类高端商务商业楼宇53栋、总面积304万平方米,结合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预计未来3年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载体空间116万平方米,将为医美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落地空间。
  目前华西医美健康城已聚集各类医疗美容机构133家,超过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美容医院10家,占全市的46%;5A级医疗美容医院4家,占全市的44.4%。2020年,华西医美健康城医美诊疗人次达190.5万人次,营业收入比 2019年上升近20%。同时,华西医美健康城不断引进产业链高端企业,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应用方面做出重要探索,功能区医美产业规模效应正逐步显现,集聚态势正逐步形成。
  构建医美全产业链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日益增加的细分需求助力医美市场开拓了更广阔的蓝海。作为以产品效果驱动消费的行业,医美要成功匹配上述需求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且合适的新型医美产品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更全的产业链、更强的企业创新力都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华西医美健康城中,目前已入驻的龙头医美机构包括华西医院美容(整形)科、华西口腔医院,医美企业包括米兰柏羽、铜雀台、西婵整形,营业收入均超过亿元,其中米兰柏羽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朗姿集团旗下医美核心板块。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依托这些机构和企业,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发力,构建医美全产业链。”
  在医美产业链上游,华西医美健康城将强化医美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医美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托华西医院干细胞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华西医院皮肤美容科和美容整形烧伤科等,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医美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开展高端医美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
  在医美产业链中游,华西医美健康城将推动行业整合建立行业标准,塑造“品质医美”形象。主要鼓励朗姿等头部企业通过投资并购推动产业链联动发展,支持医美机构提质扩能,走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推动医美产业大整合。联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制定医美产品和服务标准,树立行业标杆。强化医美领域的公共检测、鉴定、认证服务,打造高端医美标准“输出地”。
  在医美产业链下游,华西医美健康城将打造医美电商直播流量平台,壮大消费端流量新经济。主要发挥她妆电商直播产业园网红经济优势,依托魔筷科技、君栢传媒等二十余家机构,提高医美直播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打造医美主播輸出地和知名医美医生IP。与电商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立面向国内外的高端医美创新产品发布中心、产品交易和服务定制中心。
  加强成都“中国医美之都”核心承载区的战略支撑功能
  随着功能区医美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集聚态势逐步形成,华西医美健康城进一步承担起成都国际“医美之都”主承载区战略支撑功能的要求愈发明显。为此,华西医美健康城立足华西“一校四院”创新资源,精准定位“医美之都”核心承载区发展方向,以推动重大创新平台落地牵引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能级提升。先后推动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落户功能区,有效带动中科博瑞干细胞抗衰老研究项目等50余个前沿科技转化项目落地,全年实现产业技术成果交易488项,交易金额达3.2亿元。
  紧扣“两图一表”,华西医美健康城聚焦医美科技成果转化和医美产品研发制造、高精医美服务、“医美+”新经济等细分领域,创新项目招引机制,努力形成有效规模。目前成功举办“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等6场高层学术交流活动,且通过搭建投资对接平台,精准招引上海药业集团、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深圳普博科技、云南沃森生物等46家高能级头部企业。
  为有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华西医美健康城将优质资源、先进要素、专业服务向高品质科创空间倾斜。引入专业化服务企业运营管理“华西健康谷”7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吸引生基赛尔、孔确基因等45家产业链高端企业入驻。2020年,“华西健康谷”投资额达16.1亿元,投资强度3.81万元/平方米,产出强度3.03万元/平方米,税收强度1580元/平方米。   为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品质,华西医美健康城以“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为导向,合理布局教育、医疗、商务等配套设施,加快构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目前,功能区已新建产业空间载体1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30.2万平方米、社区综合体3.2万平方米;新增学校2所、学位1440个;建成公园绿地86.63公顷。
  带动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从深研技术到构建场景,华西医美健康城正逐步打开“美丽”经济,带动相关消费市场的持续活跃。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从塑造品牌、规范发展、多业融合等三个方面着力,打造武侯医美特色,形成活跃的医美消费市场。”
  塑造品牌形象,突出武侯医美创新优势。华西医美健康城将强化创新策源,依托华西“一校四院”和众多科研平台机构,探索发展干细胞等医美前沿科技,打造环华西医美品牌创新谷。同时发挥流量平台优势,推动医美企业与新氧、悦美等垂直平台以及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加强合作,利用平臺汇聚的优质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知名医美机构整合资源形成垂直平台,争取培育全国知名的武侯本土医美电商平台,实现医美品牌效应的大幅提升。并努力扩大影响,开展“干细胞+医疗美容”等国际医美前沿技术交流论坛、医美潮流节、全民医美体验日等医美会展节庆活动,引导功能区内医美机构积极参与,通过线下体验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引导规范发展,营造武侯放心消费环境。华西医美健康城将对接国际医疗美容行业标准,探索制定“中国医美之都”质量控制标准,设置准入“门槛”,完善行业规范指南,制定医疗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强医疗机构、医生资质审查、广告宣传等监管。同时,华西医美健康城将针对行业乱象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加快推动建立医美法庭、医美调解中心、医美质控中心,营造医美法制化环境。
  多业态融合发展,激发美丽经济消费需求。华西医美健康城将建设一批“医疗美容+网红”文化潮流社区,重点推进桐梓林片区规划建设医疗美容特色潮流街区,线下设立“高精医疗美容互动体验中心”。拓展医疗美容与旅游、文创、直播等业态融合,加强华西医美健康城与她妆小镇、三国文化创意城、音乐坊等功能区在“医美+”新场景上的联合打造。同时,华西医美健康城将建立医疗美容机会清单发布机制,通过每年举办医疗美容产业未来场景沉浸式沙龙,探索编制医疗美容产业新场景建设指南,开展特色典型新场景试点示范,打造新场景IP,遴选推广一批医疗美容产业创新项目。

其他文献
基于当前情况,我国提出要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开放、创新是重点。首先,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動市场化改革。当前金融抑制指数为0.6,表明政府干预的程度在全世界而言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要进一步降低政府对金融体系运行的一些干预,过去这些干预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将来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  具体而言,比如市场化的风险定价问题。政府监管部门每年都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增加贷款
期刊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开拓者们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柴达木绿洲已相继建起德令哈、香日德、诺木洪、格尔木等大型国营农场,成为青海春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  那么,清王朝至民国期间的柴达木农垦究竟怎样呢?笔者认为,那时尚处在设想阶段,虽有倡仪,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限于记载的缺乏,只能从清朝前期说起。
期刊
尽管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取得了成功,但伴随这个战略的成功,一系列问题出现了:一、国际市场容纳能力有限;二、产业体系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下降;三、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四、资源跨境跨时错配。中国发展战略需有所调整。  国际市场的容纳能力需改善。中国经过40多年的努力,重要产品出口在世界总出口中占比越来越高。事实上,十多年前野村的关志雄先生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例如,2018年中国在办公和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和
期刊
自1978年以来,从各基本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启动先后、规模演变、体系进化等逻辑看,先是进行了资金有偿使用的市场化改革,再是推进了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转变,最后才触及到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攻坚,至今才刚刚开始。  最早开始的是资本要素的市场化改革。1979年以前,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来源是财政无偿拨款;从1980年起,先在实行利润留成制度的部分国有企业进行征收固定资金占用费的试点;从
期刊
2020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已达122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近10%,百万亿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中,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私募、互联网等各路资金竞相施为。在火热的市场形势中,冷静思索“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如何精准投放到有前景的行业”是必然之举,因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有条件沿着更为规范化、智能化和普惠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百万亿市场的大时代  资产管理是否离普通民众很远?对此业
期刊
以人力资源密集、设备技术硬核闻名的建筑行业亟待以数字化转型来应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严苛的环境监管。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工程和空间场景的融合日益深化,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智慧建筑生态圈等数字化概念逐渐兴起并予以呈现,在此过程中,需要厘清不同的建筑业态在数字化转型时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努力。  “基建狂魔”的数字羽翼  工業、建筑和移动交
期刊
当前,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演进,网联、物联、数联、智联迭代发展,数字科技融合应用重塑产业发展方式已成为共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亦明确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通过研究产业数字化内涵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产
期刊
绘制产业地图,擘画发展蓝图,产业为城市的存续发展提供动力来源,但审视和解析现代城市的产业发展脉络时,需跳出原有逻辑,换以全新的视角。  如今,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给各个产业领域带来的改变清晰可见,当万象之物皆成为“互联网+各个产业”发展的风口,有数字化赋能加持的各个产业向高质、高效迈进将有望成为常态。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研发投入最为集中、创新最为活跃、应用最为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在
期刊
在9月10日举行的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透露,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出台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引导金融业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  作为弥合数字鸿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已经成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新引擎。但同时也面临金融风险,算法、数据风险甚至垄断风险,在《数据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政策之下,金融科技应如何坚守底线?未来又将走向
期刊
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9月2日,《“十四五”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