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付淑霞想着新来的病号可能要起夜,一晚上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
8月5日早上,她伺候王老太起床,一摸褥子湿了。她把王老太移到轮椅上,推进卫生间。对于体重50多公斤的付淑霞来说,要抱起80公斤的王老太并非易事。她将双手伸到老人的胳膊下方,在背后交叉,一鼓作气把王老太抱起来,慢慢挪到马桶上。
68岁的王老太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懵懂不知。付淑霞收起床单、褥子、裤子,转过身连摁了两下呼叫器,她想让护士换个干净的褥子和床单,走廊里响起了呼叫器的音乐声。
不同于医疗护理,这个承担照料病人日常生活护理的行当,让和付淑霞一样文化程度不高的外乡人有了养活家人的能力。
护工的责任
在同一病房的胡老太被付淑霞安顿在椅子上,小米稀饭和包子摆在她面前。付淑霞担心汤汁溅到衣服上,把白色的毛巾挂在她胸前。
这位80岁的老人,半个月前因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子女年岁大了,未转院前,就打听找护工。有人推荐了付淑霞。
在乌鲁木齐市胜利路这家公立医院康复科住院的患者,大都是脑梗、心梗之后留下后遗症: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失语等。由于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有人照顾。这种费时费力的照管,让繁忙的家人无法抽身,护工成为众多患者家属的选择。
新疆家政行业协会副会长穆照鸿介绍,护工行业门槛低、流动性大。据统计,全市护工行业的从业人数在2000人左右,年龄大都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女性较多。
付淑霞正是他们中的一员。2007年,她从甘肃庆阳来到新疆当护工,当时的工资是每天100元。这份工资足以让周围人羡慕。
此前,住在王老太旁边的是72岁的陈老太(已出院),照顾她的是另外一名护工。
即便有护工照顾,陈老太的儿子每天中午都要来医院送饭。母亲换下来的脏衣服,他顺手就在医院洗了。“就希望护工对母亲好些。”
付淑霞睡觉轻,半夜几次,她都听见陈老太在叫:要上厕所。睡在一旁的护工也不吭声。付淑霞纳闷,难道就不担心老太太尿床?
第二天,照顾陈老太的护工从她裤子里抽出尿不湿,付淑霞才明白。但用尿不湿,长时间不透气,屁股上会起一层小疹子。陈老太能够起夜,为啥还要用尿不湿?
“这样的事,我们不好明说,会被人误会抢生意。”她曾善意地提醒过陈老太的护工,可对方依然没有改变。不久,陈老太便给儿子叨叨,辞了之前的护工,请了付淑霞。
信任问题
6月底,儿子参加中考前最后一次家长会,付淑霞请了两小时的假,让其他护工帮忙看护病人。临走前,她嘱咐陈老太跟着其他护工去做康复训练,老人答应得好好的。
家长会上,老师说了参加中考的注意事项。其他家长都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做笔记,付淑霞却连根笔都没有带。
开完家长会赶回来一看,陈老太没去训练房。同行说,付淑霞不在,老人哪也不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评价护工服务的好与坏,双方甚至一纸协议都没有。一旦出现意外,哪些是护工需要承担的责任,大家都只靠经验来判断。
而护工的工作内容,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能看到的,就是看病人是否生褥疮、身上是否有外伤、个人卫生是否干净等。
7月25日下午4点,沙区一家医院神经康复科病房外,毛雁娟为了照顾做手术的病患,错过饭点,只好啃点馒头咸菜。
这已经是她照顾的第5位病人了。毛雁娟说,每天晚上只要听到病人“哎哟、哎哟……”她就立刻从临时弹簧床上弹起来。如此三番五次,折腾到天亮。
每次在打饭前,这个当了4年护工的女人都要问病人吃什么,但是买回来后,因为不对胃口,病人常会皱起眉头。
而最让毛雁娟心里难受的是病人家属的不信任。一次,病人的女儿来医院,说了一句:“昨天带来的苹果怎么少了一个?”
毛雁娟听在耳里,一口气就堵在了心里。
患者与护工
采访中记者发现,护工大都是老乡之间相互介绍。
目前,护工一天的工资为180~300元。按照行内不成文的规矩,通过中间人找到的活儿,需要将一天的工资作为感谢送给中间人。
来自四川的吴美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护工行业的。
有一次,丈夫给她送饭,看到她在给一位男性擦拭身体,扭头就走了。对方是一位45岁的男病患,是脑溢血后遗症,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两人为此冷战了一个多月。
而吴美丽认为,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是护工的基本工作,无法回避,也是为了赚钱养孩子,推掉工作划不来。两人经常为此事争执,一度闹到离婚的地步。
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病房做护工的许瑞每天工资300元,可是有的病人还要她帮忙干别的事。
一次,她照顾病人吃完饭,正打算自己也吃口饭时,病人又让她去交家里欠下的水电费。在她看来,这事不在护理病人的范围内,她拒绝了。可就是这次的拒绝成了导火索,针对日常的护理,病人每天都会挑出一大堆的毛病。如要她喂饭,不许她上病房内卫生间,水果不新鲜要她重买等。为此,双方发生了争执。
在国内,护工们必须不分昼夜地陪护在患者周围,除了给患者接尿、擦身,还要满足雇主提出的种种要求。
另一方面,患者家属总怕护工不尽心。
罗建忠母亲被查出患肝癌,加上老人本身身子骨虚弱,需要有人照顾。他家有兄妹5人,大家工作忙,有人在国外回不来,而他要照顾身患肾病的妻子,精力有限。只有大姐已退休,但长期照顾老人,对方认为不公平。
姊妹间为此事争执不断,最终认为应该请个护工。于是,罗建忠托朋友找到一名护工。
而护工素质的参差不齐令他头痛不已,从朋友那里得知:要不时给护工点好处,人家才能照顾好病人。“我们每个月还要私下里偷偷多给她100元钱,担心照顾不好老人。”
生命的冷暖
经历得多了,护工也用旁观者的角度感受着人情的冷暖。
据说,王老太生病前,是一名退休教师,一辈子心气高,要强。脑梗之后的三年,她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意识并不清楚。付淑霞就照顾了她三年,此后的一次转院治疗,王老太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有所了解:吃喝拉撒全都成了问题,大号的尿不湿垫在身下。
王老太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她的病床就在窗户边,她曾指着窗户对付淑霞说“下去”。付淑霞能觉察这位老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她知道,对方希望她能够帮助其终结生命。
每年的春节,都是付淑霞和王老太在医院度过。老人有三个子女,孩子们都忙,每次过来探望不超过半个小时。
同病房的陈老太有一子一女。付淑霞常会感慨,陈老太是有福之人,“孩子这么孝顺”。一旁的王老太盯着窗外,并不说话。
付淑霞的丈夫在外包工程,平时都是丈夫照看儿子。中午抽空,她抓紧时间给儿子买身衣服送回家,还没见到家人,又得赶回医院。
今年中考成绩出来后,儿子没有考上高中,付淑霞感觉对不起儿子。说到这她抱着左胳膊弯的右手,不自觉地上下摩挲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
旁边病房的护工袁淑霞,是付淑霞的表姐,两人的名字只差一个字。2013年,从甘肃老家来到新疆。
三天前,当了一年护工的袁淑霞实在是不想干了。她照顾的老人是四肢瘫痪,屁股下经常生褥疮。尽管每月5000元的工资,但袁淑霞依旧决定放弃。
每天连轴转,她曾和同行们说起,如果有一天休息了,她要好好睡一觉。
如今袁淑霞彻底休息了,已经习惯了护工生活的她,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8月5日早上,她伺候王老太起床,一摸褥子湿了。她把王老太移到轮椅上,推进卫生间。对于体重50多公斤的付淑霞来说,要抱起80公斤的王老太并非易事。她将双手伸到老人的胳膊下方,在背后交叉,一鼓作气把王老太抱起来,慢慢挪到马桶上。
68岁的王老太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懵懂不知。付淑霞收起床单、褥子、裤子,转过身连摁了两下呼叫器,她想让护士换个干净的褥子和床单,走廊里响起了呼叫器的音乐声。
不同于医疗护理,这个承担照料病人日常生活护理的行当,让和付淑霞一样文化程度不高的外乡人有了养活家人的能力。
护工的责任
在同一病房的胡老太被付淑霞安顿在椅子上,小米稀饭和包子摆在她面前。付淑霞担心汤汁溅到衣服上,把白色的毛巾挂在她胸前。
这位80岁的老人,半个月前因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子女年岁大了,未转院前,就打听找护工。有人推荐了付淑霞。
在乌鲁木齐市胜利路这家公立医院康复科住院的患者,大都是脑梗、心梗之后留下后遗症: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失语等。由于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有人照顾。这种费时费力的照管,让繁忙的家人无法抽身,护工成为众多患者家属的选择。
新疆家政行业协会副会长穆照鸿介绍,护工行业门槛低、流动性大。据统计,全市护工行业的从业人数在2000人左右,年龄大都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女性较多。
付淑霞正是他们中的一员。2007年,她从甘肃庆阳来到新疆当护工,当时的工资是每天100元。这份工资足以让周围人羡慕。
此前,住在王老太旁边的是72岁的陈老太(已出院),照顾她的是另外一名护工。
即便有护工照顾,陈老太的儿子每天中午都要来医院送饭。母亲换下来的脏衣服,他顺手就在医院洗了。“就希望护工对母亲好些。”
付淑霞睡觉轻,半夜几次,她都听见陈老太在叫:要上厕所。睡在一旁的护工也不吭声。付淑霞纳闷,难道就不担心老太太尿床?
第二天,照顾陈老太的护工从她裤子里抽出尿不湿,付淑霞才明白。但用尿不湿,长时间不透气,屁股上会起一层小疹子。陈老太能够起夜,为啥还要用尿不湿?
“这样的事,我们不好明说,会被人误会抢生意。”她曾善意地提醒过陈老太的护工,可对方依然没有改变。不久,陈老太便给儿子叨叨,辞了之前的护工,请了付淑霞。
信任问题
6月底,儿子参加中考前最后一次家长会,付淑霞请了两小时的假,让其他护工帮忙看护病人。临走前,她嘱咐陈老太跟着其他护工去做康复训练,老人答应得好好的。
家长会上,老师说了参加中考的注意事项。其他家长都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做笔记,付淑霞却连根笔都没有带。
开完家长会赶回来一看,陈老太没去训练房。同行说,付淑霞不在,老人哪也不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评价护工服务的好与坏,双方甚至一纸协议都没有。一旦出现意外,哪些是护工需要承担的责任,大家都只靠经验来判断。
而护工的工作内容,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能看到的,就是看病人是否生褥疮、身上是否有外伤、个人卫生是否干净等。
7月25日下午4点,沙区一家医院神经康复科病房外,毛雁娟为了照顾做手术的病患,错过饭点,只好啃点馒头咸菜。
这已经是她照顾的第5位病人了。毛雁娟说,每天晚上只要听到病人“哎哟、哎哟……”她就立刻从临时弹簧床上弹起来。如此三番五次,折腾到天亮。
每次在打饭前,这个当了4年护工的女人都要问病人吃什么,但是买回来后,因为不对胃口,病人常会皱起眉头。
而最让毛雁娟心里难受的是病人家属的不信任。一次,病人的女儿来医院,说了一句:“昨天带来的苹果怎么少了一个?”
毛雁娟听在耳里,一口气就堵在了心里。
患者与护工
采访中记者发现,护工大都是老乡之间相互介绍。
目前,护工一天的工资为180~300元。按照行内不成文的规矩,通过中间人找到的活儿,需要将一天的工资作为感谢送给中间人。
来自四川的吴美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护工行业的。
有一次,丈夫给她送饭,看到她在给一位男性擦拭身体,扭头就走了。对方是一位45岁的男病患,是脑溢血后遗症,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两人为此冷战了一个多月。
而吴美丽认为,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是护工的基本工作,无法回避,也是为了赚钱养孩子,推掉工作划不来。两人经常为此事争执,一度闹到离婚的地步。
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病房做护工的许瑞每天工资300元,可是有的病人还要她帮忙干别的事。
一次,她照顾病人吃完饭,正打算自己也吃口饭时,病人又让她去交家里欠下的水电费。在她看来,这事不在护理病人的范围内,她拒绝了。可就是这次的拒绝成了导火索,针对日常的护理,病人每天都会挑出一大堆的毛病。如要她喂饭,不许她上病房内卫生间,水果不新鲜要她重买等。为此,双方发生了争执。
在国内,护工们必须不分昼夜地陪护在患者周围,除了给患者接尿、擦身,还要满足雇主提出的种种要求。
另一方面,患者家属总怕护工不尽心。
罗建忠母亲被查出患肝癌,加上老人本身身子骨虚弱,需要有人照顾。他家有兄妹5人,大家工作忙,有人在国外回不来,而他要照顾身患肾病的妻子,精力有限。只有大姐已退休,但长期照顾老人,对方认为不公平。
姊妹间为此事争执不断,最终认为应该请个护工。于是,罗建忠托朋友找到一名护工。
而护工素质的参差不齐令他头痛不已,从朋友那里得知:要不时给护工点好处,人家才能照顾好病人。“我们每个月还要私下里偷偷多给她100元钱,担心照顾不好老人。”
生命的冷暖
经历得多了,护工也用旁观者的角度感受着人情的冷暖。
据说,王老太生病前,是一名退休教师,一辈子心气高,要强。脑梗之后的三年,她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意识并不清楚。付淑霞就照顾了她三年,此后的一次转院治疗,王老太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有所了解:吃喝拉撒全都成了问题,大号的尿不湿垫在身下。
王老太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她的病床就在窗户边,她曾指着窗户对付淑霞说“下去”。付淑霞能觉察这位老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她知道,对方希望她能够帮助其终结生命。
每年的春节,都是付淑霞和王老太在医院度过。老人有三个子女,孩子们都忙,每次过来探望不超过半个小时。
同病房的陈老太有一子一女。付淑霞常会感慨,陈老太是有福之人,“孩子这么孝顺”。一旁的王老太盯着窗外,并不说话。
付淑霞的丈夫在外包工程,平时都是丈夫照看儿子。中午抽空,她抓紧时间给儿子买身衣服送回家,还没见到家人,又得赶回医院。
今年中考成绩出来后,儿子没有考上高中,付淑霞感觉对不起儿子。说到这她抱着左胳膊弯的右手,不自觉地上下摩挲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
旁边病房的护工袁淑霞,是付淑霞的表姐,两人的名字只差一个字。2013年,从甘肃老家来到新疆。
三天前,当了一年护工的袁淑霞实在是不想干了。她照顾的老人是四肢瘫痪,屁股下经常生褥疮。尽管每月5000元的工资,但袁淑霞依旧决定放弃。
每天连轴转,她曾和同行们说起,如果有一天休息了,她要好好睡一觉。
如今袁淑霞彻底休息了,已经习惯了护工生活的她,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