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讨论教学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师生就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知识点,在独立钻研课本的基础上,相互进行讨论、争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数学课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营造良好讨论氛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讨论教学方式已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合理的使用讨论教学方法,能有效提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组织学生讨论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实践中所做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尝试。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是允许学生争论的地方。
  例如:针对“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探究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后,个别小组汇报,当说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其它小组质疑:“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当迥然不同的结论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学生围绕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相等时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讨论。这样就为营造讨论的良好氛围。
  要把握讨论的层次。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如果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如果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所以,选择恰当时机进行课堂讨论很重要。
  培养敏捷、缜密的思维品质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的表现。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见解产生分歧时。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组织讨论,甚至展开争辩。然后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统一见解。捕捉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教师出示不同的角,让学生先说说准备把它们按怎样的标准分类。有的学生说按角的个数来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角的大小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边的长短分。对于他们的见解,教师先不要马上否定或肯定,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按照上面三种想法,边讨论边操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认为第一种的想法如果碰到有很多角时,这方法就行不通了。第二种想法,可以直角为标准,看这些角中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角比直角小,这种方法比较合理。第三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是没有关的。在讨论中,学生发现角分类的正确方法,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有意识地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障碍,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惑;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探讨水平出发,为学生进行数学探讨铺路搭桥,使学生的探讨顿开茅塞,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展现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曲折中求思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在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起点、思考的方法、思考的路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如果在策略上教师组织学生动脑自由争辩,呈现出不同解题思路和过程的策略方法,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又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是信息输出和接受的过程,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获得信息,还要全面、公正、及时地评价。同时,同学间、小组间也要评价。这样,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大家互相的争论与研究很容易的解决了,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
  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学生有计划的组织,又要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在指导讨论的过程中,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允许学生有错误,不要“及时”打断,要在不断的讨论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把握课堂讨论的契机,发挥课堂讨论中合作学习的作用,就能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身份积极思维,主动地输入、输出信息,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交互式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西铁小学)
其他文献
“随笔化写作”是一种随时随地、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的写作教学方式。它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开发学生写作的潜能,让师生在读写交流中,共同感受写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写作教学效益。本文就将“随笔化写作”引入小学作文教学,对以“情境随笔课”为基础、随笔与论文相结合、激励学生写作等实践策略做出初步探索。  “随笔化写作”理念  随笔化写作并不是一种新事物。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事业也步入较快的发展轨道,各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如何采取多样化手段降低工程造价,使利润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成为整个工程相关行业的控制点。  关键词:工程施工;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92-02     1 工程造价控制的概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
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数与代数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三部分,而且数与代数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笔者就此针对数与代数复习谈几点认识。  数与式  吃透“数与式”的概念 《课标》中指出“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因为“知识与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
一、通识教育课程  (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以美国高等学校实行选修制为起因,以“七艺”(文法、辩证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及博雅艺术为主要学科。此后,美国哈佛大学新增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学科,逐渐发展形成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体系,并且经过多年实践,其通识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日臻完盖。在我国,通识教育通常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方式出现,是针对大学过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总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
摘 要:文章对我国企业目前的员工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和培训工作发展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使员工从技能培训、标准执行培训及管理培训等方面都收到实效,最终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97-02     1 我国企业目前的员工培训状况  1.1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在探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等途径,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而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家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在西方国家起源较早,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在我国开展,评价制度也随之建立健全。其中学生评教制度作为教学评价制度的一个重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大学生正面临着自我认同矛盾、理想与现实冲突、就业创业压力等一些列的特殊问题。其中以就业压力为最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