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夏地区有丰富的岩画资源,通过平面设计中的要素线与面分析宁夏岩画中的视觉美,线条所表现的原始岩画质朴粗犷的美,块面所表现的体积和张力,展现原始艺术中原始人的审美特征在岩画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岩画;形式美;视觉构成
引言
宁夏自古是少数民族地区,岩画作为原始先民遗留下的远古遗址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本文针对宁夏岩画形式美的分析,岩画中线条表现的美,块面表现的美体现原始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美感。
一、宁夏岩画的背景
岩画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历史,分布在大江南北,各个地区的发展又各有不同,自古以来,宁夏地区就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曾经是鬼方、西戎、猃狁、匈奴、鲜卑、突厥、羌、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文明的发源地,孕育文明的摇篮,在黄河两岸生活的原始先民,这些民族在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将历史记录在岩画上,一幅幅岩画长卷刻画着宁夏地区远古人民生活的篇章,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无论是对于考古学还是艺术学、民族学、岩画所产生的价值还是十分巨大的。
宁夏岩画分布也比较广,集中在贺兰山与北山岩画区,石嘴山岩画区、贺兰岩画区、青铜峡岩画区、永宁县岩画区。贺兰山岩画发现于六十年代末,岩面二百五十公里的贺兰山与北山岩画,北自石嘴山麦汝井,南到中卫县北山大通沟,有二十余个岩画点,总数也在万幅以上,岩画描绘了原始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再现了原始人民对于生活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贺兰山与北山岩画题材也十分丰富,线条粗犷,构图朴实,题材上游牧类岩画、狩猎类岩画、天体符号类、动物类、人物类。
宁夏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的要道,东西方文化自然可以在岩画中有些线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少许佛教的文字与佛塔的岩画。龙在中国岩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而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地区也有关于龙的岩画,可以看出宁夏地区岩画的中华文化渊源的体现。先民们早期就创造了优秀的狩猎文化与畜牧文化,在宁夏地区的岩画中有很多是描绘原始民族狩猎放牧图,这是北方游牧地区与南方地区岩画不同的地方,岩画描绘着人与宗教、巫术、神灵等和整个自然的关系。原始先民的任意想象体现在岩画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让我们洞悉了他们的世界。
二、线条体现的重复美
中国绘画自古就讲究线条,线条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条中体现出原始人对于生活美的感受。线条在原始先民的刻画手法中是比较多见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使用线条的手法已经十分流畅,线可以像音乐一样,谱出各种语调,也可以有风、雅、颂之分,线条的美感在中国绘画中也有很多的体现。线条的种类也有曲线和直线两大类,线条也分实线与虚线,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受,线条的他被组合也可以构成不一样的装饰,在中国彩陶文化中线条的发展造就了很多艺术成就。在岩画中的线条多表现的很粗犷,这和原始先民所用的工具也有一定的关系,岩画中的凿刻、磨刻的线条往往都深浅不一,力度不同,造型上也有写意古风歌与写实风格的岩画,整体上略显拙朴,原始先民的绘画风格与儿童的绘画在造型上略显相似。
这幅回回沟的巨牛图用线条的双重勾勒体现出别样的造型手法,这幅岩画位于贺兰山中部,制作方式用磨刻制作的方法,这幅岩画如同真牛一样十分巨大,给人壮观的视觉感受。我们可以看到牛的外部轮廓是由两三条轮廓线构成的,嘴部刻画十分大,尾巴呈现卷曲状态,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牛的身上还刻有北山羊的岩画,这可能是出于原始先民装饰心理,可见在当时他们已经有了初步审美心理,将勾勒运用的很到位。可以从牛的形态中看出这勾勒的线条一圈比一圈的也是将牛刻画的巨大无比想通过巫术实现美好愿望的心理期盼。这种单纯的复线刻画体现了原始先民对于线条美的感悟。
中国岩画中线条很多都是重复线条,在刻画动物的四肢时所用的重复线条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相似美,原始先民很善于总结线条,很少有重复的岩画,但是岩画中体现的重复美感又各有不同,如图二所示,这幅变形的羊四条腿呈现拉长的比例,平行线的模式下腿部是单线刻画,这种重复的比例体现岩画的线条美。这种线条虽然单调简单,但是这种简约的美感也是体现原始先民的审美观念。
三、面体现的形态美
在岩画中原始先民在感受世界的同时除了用线条的勾勒方式也在用面体现他们的生活美,块面比线条更具有视觉上的张力,块面的体积比线条大,面给人的直接感受是视觉上的满足感,这是比线条更能吸引人的地方。
岩画中面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剪影式,把表现的面整体在岩画画面上凿磨下去,整体呈现块面感,另一种是以线勾勒出轮廓呈现的块面,如下图是两种面的方式,图三中对于羊的刻画是线条的勾勒形成的块面,图四这匹马的刻画是整块面积的剪影式呈现的块面,两种块面呈现的方式不同,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同,造型上羊的形态特征很形象,羊角弯曲的走势和神态都很形象,圖四马的形象叶恒些事,用整体块面显示出马儿的健壮美。
这种单一的块面感必然很无趣,原始先民在这种块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造型,就是面对分割带来的视觉感受,相比之前更为复杂,分割是平面造型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对块面的分割体现不一样的美感。我们知道国外有1:1.618这种黄金分割比例的关系,分割自古就有这不一样的形式美感,在中国艺术上,分割也有不一样的艺术造就。我们现代的块面分割有等比例分割、自由分割、等形分割等,在岩画中的分割一般都是自由分割,可以看到图五这张变形虎的岩画,外形很抽象,身体部分是等快线条的分割样式,体现了原始先民在造型上的探索。
四、结语
岩画是原始人抒情达意的表现方式,几千年来,岩画的魅力还在向人们展示着不一样的味道,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亮丽的风景线,岩画的故事是反映原始先民宗教、习俗的地域文化,使我们学习的资源,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它。
参考文献
[1]李祥石.解读岩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2]雷圭元.中国图案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李祥石 朱存世.贺兰山与北山岩画[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4]冯军胜.中国岩画造型的面的表现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3)
[5]朱媛.中国岩画线条的审美特征[N].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2(3)
[6]熊真.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与原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马双良子,女,回族,籍贯青铜峡市,现就读于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17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关键词:岩画;形式美;视觉构成
引言
宁夏自古是少数民族地区,岩画作为原始先民遗留下的远古遗址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本文针对宁夏岩画形式美的分析,岩画中线条表现的美,块面表现的美体现原始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美感。
一、宁夏岩画的背景
岩画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历史,分布在大江南北,各个地区的发展又各有不同,自古以来,宁夏地区就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曾经是鬼方、西戎、猃狁、匈奴、鲜卑、突厥、羌、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文明的发源地,孕育文明的摇篮,在黄河两岸生活的原始先民,这些民族在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将历史记录在岩画上,一幅幅岩画长卷刻画着宁夏地区远古人民生活的篇章,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无论是对于考古学还是艺术学、民族学、岩画所产生的价值还是十分巨大的。
宁夏岩画分布也比较广,集中在贺兰山与北山岩画区,石嘴山岩画区、贺兰岩画区、青铜峡岩画区、永宁县岩画区。贺兰山岩画发现于六十年代末,岩面二百五十公里的贺兰山与北山岩画,北自石嘴山麦汝井,南到中卫县北山大通沟,有二十余个岩画点,总数也在万幅以上,岩画描绘了原始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再现了原始人民对于生活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贺兰山与北山岩画题材也十分丰富,线条粗犷,构图朴实,题材上游牧类岩画、狩猎类岩画、天体符号类、动物类、人物类。
宁夏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的要道,东西方文化自然可以在岩画中有些线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少许佛教的文字与佛塔的岩画。龙在中国岩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而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地区也有关于龙的岩画,可以看出宁夏地区岩画的中华文化渊源的体现。先民们早期就创造了优秀的狩猎文化与畜牧文化,在宁夏地区的岩画中有很多是描绘原始民族狩猎放牧图,这是北方游牧地区与南方地区岩画不同的地方,岩画描绘着人与宗教、巫术、神灵等和整个自然的关系。原始先民的任意想象体现在岩画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让我们洞悉了他们的世界。
二、线条体现的重复美
中国绘画自古就讲究线条,线条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条中体现出原始人对于生活美的感受。线条在原始先民的刻画手法中是比较多见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使用线条的手法已经十分流畅,线可以像音乐一样,谱出各种语调,也可以有风、雅、颂之分,线条的美感在中国绘画中也有很多的体现。线条的种类也有曲线和直线两大类,线条也分实线与虚线,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受,线条的他被组合也可以构成不一样的装饰,在中国彩陶文化中线条的发展造就了很多艺术成就。在岩画中的线条多表现的很粗犷,这和原始先民所用的工具也有一定的关系,岩画中的凿刻、磨刻的线条往往都深浅不一,力度不同,造型上也有写意古风歌与写实风格的岩画,整体上略显拙朴,原始先民的绘画风格与儿童的绘画在造型上略显相似。
这幅回回沟的巨牛图用线条的双重勾勒体现出别样的造型手法,这幅岩画位于贺兰山中部,制作方式用磨刻制作的方法,这幅岩画如同真牛一样十分巨大,给人壮观的视觉感受。我们可以看到牛的外部轮廓是由两三条轮廓线构成的,嘴部刻画十分大,尾巴呈现卷曲状态,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牛的身上还刻有北山羊的岩画,这可能是出于原始先民装饰心理,可见在当时他们已经有了初步审美心理,将勾勒运用的很到位。可以从牛的形态中看出这勾勒的线条一圈比一圈的也是将牛刻画的巨大无比想通过巫术实现美好愿望的心理期盼。这种单纯的复线刻画体现了原始先民对于线条美的感悟。
中国岩画中线条很多都是重复线条,在刻画动物的四肢时所用的重复线条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相似美,原始先民很善于总结线条,很少有重复的岩画,但是岩画中体现的重复美感又各有不同,如图二所示,这幅变形的羊四条腿呈现拉长的比例,平行线的模式下腿部是单线刻画,这种重复的比例体现岩画的线条美。这种线条虽然单调简单,但是这种简约的美感也是体现原始先民的审美观念。
三、面体现的形态美
在岩画中原始先民在感受世界的同时除了用线条的勾勒方式也在用面体现他们的生活美,块面比线条更具有视觉上的张力,块面的体积比线条大,面给人的直接感受是视觉上的满足感,这是比线条更能吸引人的地方。
岩画中面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剪影式,把表现的面整体在岩画画面上凿磨下去,整体呈现块面感,另一种是以线勾勒出轮廓呈现的块面,如下图是两种面的方式,图三中对于羊的刻画是线条的勾勒形成的块面,图四这匹马的刻画是整块面积的剪影式呈现的块面,两种块面呈现的方式不同,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同,造型上羊的形态特征很形象,羊角弯曲的走势和神态都很形象,圖四马的形象叶恒些事,用整体块面显示出马儿的健壮美。
这种单一的块面感必然很无趣,原始先民在这种块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造型,就是面对分割带来的视觉感受,相比之前更为复杂,分割是平面造型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对块面的分割体现不一样的美感。我们知道国外有1:1.618这种黄金分割比例的关系,分割自古就有这不一样的形式美感,在中国艺术上,分割也有不一样的艺术造就。我们现代的块面分割有等比例分割、自由分割、等形分割等,在岩画中的分割一般都是自由分割,可以看到图五这张变形虎的岩画,外形很抽象,身体部分是等快线条的分割样式,体现了原始先民在造型上的探索。
四、结语
岩画是原始人抒情达意的表现方式,几千年来,岩画的魅力还在向人们展示着不一样的味道,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亮丽的风景线,岩画的故事是反映原始先民宗教、习俗的地域文化,使我们学习的资源,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它。
参考文献
[1]李祥石.解读岩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2]雷圭元.中国图案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李祥石 朱存世.贺兰山与北山岩画[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4]冯军胜.中国岩画造型的面的表现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3)
[5]朱媛.中国岩画线条的审美特征[N].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2(3)
[6]熊真.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与原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马双良子,女,回族,籍贯青铜峡市,现就读于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17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