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仅只是认知方面的,还应包括态度和情感的丰富与提升,学生所经历的探索与创新,所获得的成功与鼓舞,尤其后者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更具价值。而体验正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创数学”,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小学数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创数学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般都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出数学知识,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学生没有主体的体验。因此在新教学教法中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体验学习”,这迫使我们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搭建自主探究平台——让学生体验“创数学”
好奇和好胜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学习材料的呈现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打破思维的平衡,体验数学带来的挑战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教学,要大胆舍弃过多的铺垫,在学生学习中尽量少一些干预,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有关数学结论,通过“再创造”活动深刻体验数学。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出示一张圆纸片:你能在这张纸片上表示出1/4、3/8吗?学生动手操作,并很快在圆纸片上表示出来。这时教师随手写出2/3:你还能用圆纸片表示出来吗?有几个学生马上折纸,但引来了学生的反对意见:因为这张圆片纸不能平均分成3份,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挑战,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经过一番探究和交流,学生们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圆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由此,学生又不断地生成问题,为什么这样的折纸可以表示2/3呢?这里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呢?在挑战中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究、猜测、验证,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二、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习是需要体验的,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一种食品的包装盒是长方体纸盒,小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9厘米,每只大盒装10只小盒,请你设计大盒怎样包装用料最省?每只大盒用料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大纸盒怎样包装用料最省,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三、营造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要开展好合作学习,就应精心设计生生、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方式,对话发生在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的学习个体之间。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说数学”,通过个体与同伴和教师交流,顺利地共同建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先播放录象,让学生自己统计某路段一分钟内四种车经过的辆数,然后让学生汇报,但由于要统计车辆的种类多,车辆速度又快,因此学生靠自身的力量很难作出统计,于是师生一起分析了存在此问题的原因,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说让录像放得慢些,也有学生说要统计四种车,那就放四遍录像,放一遍统计一种,还有学生自己提议,要统计四种车辆我们可以四人合作,每人統计一种,最后再交流一下,四种车辆就统计好了……从中可见,教师为学生精心地设计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组织讨论、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把合作交流作为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出发,进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优越性,在体验中“说数学”,通过个体与同伴和教师交流,顺利地共同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四、创设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时,可以设计数学活动课《矿泉水中的数学问题》,其中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来策划”六(4)班有60名同学去旅游,要给每个同学准备300毫升的矿泉水。为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农夫山泉又推出两种新包装,1500毫升每瓶4元,300毫升每瓶1元,根据市场调查,有以下商场对农夫山泉的新包装进行了促销活动:供销超市1500毫升装300毫升装 买大送小;华联超市1500毫升装九折出售;千客隆超市300毫升装八折出售。然后让学生计算、比较,从而选择到哪家买最合适。
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创数学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般都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出数学知识,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学生没有主体的体验。因此在新教学教法中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体验学习”,这迫使我们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搭建自主探究平台——让学生体验“创数学”
好奇和好胜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学习材料的呈现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打破思维的平衡,体验数学带来的挑战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教学,要大胆舍弃过多的铺垫,在学生学习中尽量少一些干预,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有关数学结论,通过“再创造”活动深刻体验数学。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出示一张圆纸片:你能在这张纸片上表示出1/4、3/8吗?学生动手操作,并很快在圆纸片上表示出来。这时教师随手写出2/3:你还能用圆纸片表示出来吗?有几个学生马上折纸,但引来了学生的反对意见:因为这张圆片纸不能平均分成3份,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挑战,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经过一番探究和交流,学生们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圆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由此,学生又不断地生成问题,为什么这样的折纸可以表示2/3呢?这里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呢?在挑战中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究、猜测、验证,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二、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习是需要体验的,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一种食品的包装盒是长方体纸盒,小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9厘米,每只大盒装10只小盒,请你设计大盒怎样包装用料最省?每只大盒用料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大纸盒怎样包装用料最省,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三、营造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要开展好合作学习,就应精心设计生生、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方式,对话发生在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的学习个体之间。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说数学”,通过个体与同伴和教师交流,顺利地共同建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先播放录象,让学生自己统计某路段一分钟内四种车经过的辆数,然后让学生汇报,但由于要统计车辆的种类多,车辆速度又快,因此学生靠自身的力量很难作出统计,于是师生一起分析了存在此问题的原因,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说让录像放得慢些,也有学生说要统计四种车,那就放四遍录像,放一遍统计一种,还有学生自己提议,要统计四种车辆我们可以四人合作,每人統计一种,最后再交流一下,四种车辆就统计好了……从中可见,教师为学生精心地设计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组织讨论、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把合作交流作为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出发,进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优越性,在体验中“说数学”,通过个体与同伴和教师交流,顺利地共同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四、创设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时,可以设计数学活动课《矿泉水中的数学问题》,其中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来策划”六(4)班有60名同学去旅游,要给每个同学准备300毫升的矿泉水。为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农夫山泉又推出两种新包装,1500毫升每瓶4元,300毫升每瓶1元,根据市场调查,有以下商场对农夫山泉的新包装进行了促销活动:供销超市1500毫升装300毫升装 买大送小;华联超市1500毫升装九折出售;千客隆超市300毫升装八折出售。然后让学生计算、比较,从而选择到哪家买最合适。
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