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真正的落实到物理教学中去。 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独立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认识和感受科学美。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在物理学习中,意志主要表 现在克服具体困难,实际就是学生情绪自我控制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从失败中取得真知走向成功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史和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进行习题教学时,选题应注重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能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讲解题目时,应注重解题 思路,一步步引导他们从不知如何下手到顺利地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2、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可引用我国在物理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我国是世界上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把磁悬浮列车成功在轨道上试车运行的国家;航天英雄畅利伟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己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等。
3、通过物理学的科学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学具有科学美,主要表现在:它有美的内容。揭示了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它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定律圾公式)建构而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有一套完美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如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公式、弹簧振子和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处理机械运动用牛顿力学。 处理电磁现象用麦氏方程…..这些有着多么和谐的对称美。法拉第虚拟的磁感线和电场线是如此成功和完美等。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动量内容部分,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一个重难点,为克服学生厌学情绪。 我努力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在讲《动量定理》时,我带来一个鸡蛋、一个小褥子。让鸡蛋从一定高度往小褥子上自由下落,一开始,许多学生都担心鸡蛋会破,结果鸡蛋却象球一样弹跳起来。后来不断提升鸡蛋高度。 结果都一样。有学生怀凝我用的是熟鸡蛋、我当场把鸡蛋磕破到预先准备的碗里,全场一片疑然。 在讲“完全失重”时。 学生不易理解“此时物体好像不受重力的一样”这句活,我先让学生分析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然后用一个在底部一侧扎有小孔的矿泉水瓶。 装满了水,盖上盖子,并在其上钻个小孔,让学生观察瓶静止时和自由下落时。 从侧孔喷出的水流情况。结果是静止时水的射程较远。 而自由下落时。 水几乎不从小孔溢出。 这和水不受重力时的现象一致。然后结合压强产生原因和自由下落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情况提出“此时的重力干什么去了?”继而此发讨论,最后统一意见。通过做实验,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尽可能少用强制手段,多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学生。我班曾有一名学生。 有时他的意见或方法与我讲的不一致时。 总爱在下边小声嘀咕。 我趁机鼓励他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充许他随时可以站起来质疑。后来,不但他自己的成绩直线上升。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同学思考的积极性。现在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一昕就懂,但一做题就不会,不知该从什么地方下手。 怎样下手。 不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两种:一是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定理和产生原因,或根本不熟悉、不能运有自如;再就是没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我认为培养独立的能力,具体应着重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理解物理概念
熟练掌握基本规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是个体到抽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学中可利用物理概念的形式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培养该方面的能力。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明确定律的来源,再讲内容前提出条件以及作用,然后进行适当练习。并总结常见类型。 最后找出与动量定理的区别和联系。利用物理中的理想化模型。 如质点、弹簧振子、点电荷等,也是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
2、创设情境
鼓励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弹簧秤的用途时,可设想弹簧秤除测重力外,还有哪些用途?(横向发散);讲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思考而发现了“磁生电”(逆向发散);测一张纸的厚度时。 可先测出 100张或200张纸的厚度,(分合发散);另外,借助一题多解,也可以训练发散的开阔性,从而产生多种联想。
总之, 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用 自 己的独特见解去看问题、处理问题,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在物理学习中,意志主要表 现在克服具体困难,实际就是学生情绪自我控制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从失败中取得真知走向成功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史和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进行习题教学时,选题应注重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能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讲解题目时,应注重解题 思路,一步步引导他们从不知如何下手到顺利地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2、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可引用我国在物理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我国是世界上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把磁悬浮列车成功在轨道上试车运行的国家;航天英雄畅利伟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己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等。
3、通过物理学的科学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学具有科学美,主要表现在:它有美的内容。揭示了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它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定律圾公式)建构而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有一套完美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如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公式、弹簧振子和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处理机械运动用牛顿力学。 处理电磁现象用麦氏方程…..这些有着多么和谐的对称美。法拉第虚拟的磁感线和电场线是如此成功和完美等。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动量内容部分,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一个重难点,为克服学生厌学情绪。 我努力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在讲《动量定理》时,我带来一个鸡蛋、一个小褥子。让鸡蛋从一定高度往小褥子上自由下落,一开始,许多学生都担心鸡蛋会破,结果鸡蛋却象球一样弹跳起来。后来不断提升鸡蛋高度。 结果都一样。有学生怀凝我用的是熟鸡蛋、我当场把鸡蛋磕破到预先准备的碗里,全场一片疑然。 在讲“完全失重”时。 学生不易理解“此时物体好像不受重力的一样”这句活,我先让学生分析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然后用一个在底部一侧扎有小孔的矿泉水瓶。 装满了水,盖上盖子,并在其上钻个小孔,让学生观察瓶静止时和自由下落时。 从侧孔喷出的水流情况。结果是静止时水的射程较远。 而自由下落时。 水几乎不从小孔溢出。 这和水不受重力时的现象一致。然后结合压强产生原因和自由下落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情况提出“此时的重力干什么去了?”继而此发讨论,最后统一意见。通过做实验,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尽可能少用强制手段,多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学生。我班曾有一名学生。 有时他的意见或方法与我讲的不一致时。 总爱在下边小声嘀咕。 我趁机鼓励他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充许他随时可以站起来质疑。后来,不但他自己的成绩直线上升。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同学思考的积极性。现在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一昕就懂,但一做题就不会,不知该从什么地方下手。 怎样下手。 不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两种:一是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定理和产生原因,或根本不熟悉、不能运有自如;再就是没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我认为培养独立的能力,具体应着重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理解物理概念
熟练掌握基本规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是个体到抽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学中可利用物理概念的形式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培养该方面的能力。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明确定律的来源,再讲内容前提出条件以及作用,然后进行适当练习。并总结常见类型。 最后找出与动量定理的区别和联系。利用物理中的理想化模型。 如质点、弹簧振子、点电荷等,也是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
2、创设情境
鼓励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弹簧秤的用途时,可设想弹簧秤除测重力外,还有哪些用途?(横向发散);讲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思考而发现了“磁生电”(逆向发散);测一张纸的厚度时。 可先测出 100张或200张纸的厚度,(分合发散);另外,借助一题多解,也可以训练发散的开阔性,从而产生多种联想。
总之, 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用 自 己的独特见解去看问题、处理问题,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