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真正的落实到物理教学中去。 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独立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认识和感受科学美。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在物理学习中,意志主要表 现在克服具体困难,实际就是学生情绪自我控制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从失败中取得真知走向成功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史和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进行习题教学时,选题应注重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能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讲解题目时,应注重解题 思路,一步步引导他们从不知如何下手到顺利地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2、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可引用我国在物理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我国是世界上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把磁悬浮列车成功在轨道上试车运行的国家;航天英雄畅利伟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己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等。
  3、通过物理学的科学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学具有科学美,主要表现在:它有美的内容。揭示了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它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定律圾公式)建构而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有一套完美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如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公式、弹簧振子和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处理机械运动用牛顿力学。 处理电磁现象用麦氏方程…..这些有着多么和谐的对称美。法拉第虚拟的磁感线和电场线是如此成功和完美等。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动量内容部分,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一个重难点,为克服学生厌学情绪。 我努力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在讲《动量定理》时,我带来一个鸡蛋、一个小褥子。让鸡蛋从一定高度往小褥子上自由下落,一开始,许多学生都担心鸡蛋会破,结果鸡蛋却象球一样弹跳起来。后来不断提升鸡蛋高度。 结果都一样。有学生怀凝我用的是熟鸡蛋、我当场把鸡蛋磕破到预先准备的碗里,全场一片疑然。 在讲“完全失重”时。 学生不易理解“此时物体好像不受重力的一样”这句活,我先让学生分析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然后用一个在底部一侧扎有小孔的矿泉水瓶。 装满了水,盖上盖子,并在其上钻个小孔,让学生观察瓶静止时和自由下落时。 从侧孔喷出的水流情况。结果是静止时水的射程较远。 而自由下落时。 水几乎不从小孔溢出。 这和水不受重力时的现象一致。然后结合压强产生原因和自由下落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情况提出“此时的重力干什么去了?”继而此发讨论,最后统一意见。通过做实验,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尽可能少用强制手段,多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学生。我班曾有一名学生。 有时他的意见或方法与我讲的不一致时。 总爱在下边小声嘀咕。 我趁机鼓励他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充许他随时可以站起来质疑。后来,不但他自己的成绩直线上升。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同学思考的积极性。现在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一昕就懂,但一做题就不会,不知该从什么地方下手。 怎样下手。 不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两种:一是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定理和产生原因,或根本不熟悉、不能运有自如;再就是没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我认为培养独立的能力,具体应着重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理解物理概念
  熟练掌握基本规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是个体到抽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学中可利用物理概念的形式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培养该方面的能力。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明确定律的来源,再讲内容前提出条件以及作用,然后进行适当练习。并总结常见类型。 最后找出与动量定理的区别和联系。利用物理中的理想化模型。 如质点、弹簧振子、点电荷等,也是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
  2、创设情境
  鼓励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弹簧秤的用途时,可设想弹簧秤除测重力外,还有哪些用途?(横向发散);讲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思考而发现了“磁生电”(逆向发散);测一张纸的厚度时。 可先测出 100张或200张纸的厚度,(分合发散);另外,借助一题多解,也可以训练发散的开阔性,从而产生多种联想。
  总之, 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用 自 己的独特见解去看问题、处理问题,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高中化学新教材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关注,对新教材的各种研究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本人通过这近一年对新教材的使用和学习研究,感到新教材很多方面能够很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我现在将自己在学习和使用新教材过程中,对高中新教材化学实验与多媒体CAI课件整合的探究的感受写出来,意在与广大同行们共同理解、研讨、挖掘并用
期刊
【摘要】 新课改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而同时又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提高高考升学率。实际上,落脚点都在对基础较差生的转化上。只要这部分学生学习水平提高了,很多目标就实现了。  【关键词】 物理教学;兴趣;差生    作为物理教师,本人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发现,要提高基础较差生的物理成绩,首先要找到物理落下的原因。基础较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因素除
期刊
【摘要】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物理;提问意识;能力培养    一、怎样
期刊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许多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曾多次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推动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实验是物理的灵魂,是物理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物理实验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物理实
期刊
中学物理内容多,复习任务繁重,涉及到力、热、光、电、声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物理考试中还强调了要考查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用教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得试题灵活多变。不少考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 但检测成绩却不理想,从而挫伤了考生复习物理的积极性,产生了畏难情绪。建议大家复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考查的知识范围和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认真分析研
期刊
英语,是一种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对于学习者,语言既是工具又是文化。语言教学本应是一切学科中最富有人性、情感、表现力和想象力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其思想也正处于最后的发展和定型期。因此,人文思想教育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我们的英语教育过程中不仅应注意语言工具训练,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具有文学的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化学教师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完成固有的内容,特别是初三化学教学,与原来相比减少了近1/3课时,这就给化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优化课堂结构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在此与同仁们商榷。  【关键词】 初三化学;教学;方法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企图通过赶进度,多做题,做难题来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他们起早
期刊
【摘要】 近些年来,对中学化学的课程模式问题有不少争论,有推崇“学科中心论”的,也有推崇“社会中心论”的,不同的课程模式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也都有体现。课程模式在“学科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间的来回摇摆,本身就说明了这两种课程模式都有其长处,但又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于是又有人提出了“融合论”,意在将这两种课程模式融合,互相取长补短,以求使课程模式更完美。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程模
期刊
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摒弃了以前呆板,机械的教学模式,要求营造适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氛围和空间,创设一个平等温暖、充满善意、毫无威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快乐学习。既“好知之,不如乐知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
期刊
对于学习语言来说,我们不能否认,各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有的受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影响,有的还受学校、社会、家庭等等的影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一、教学层次分配要合理,组织教学要精心  由于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及技能能力的不同,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合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