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只有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够保障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置教学问题、适当融入生活元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四个维度出发,来分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
受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过去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于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思维的僵化,也严重影响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进步。针对这种情况,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彻底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科学的思想,并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最终达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能够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并具备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转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和优化课堂教学,对语文知识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和展示出来,巧妙地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优化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助力教学实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白鹭》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白鹭展开的描写,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白鹭的特点。随后,笔者打开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有关白鹭的图片,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白鹭的外貌形态进行详细的观察,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寻找描写白鹭外貌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勾画,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们对白鹭描写的句子理解的更加深刻。这样,笔者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设置教学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问题是基础理论知识的载体,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能够直接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向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并掌握知识的内容。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意义和作用,试图从语文教材课本的重点、难点内容中来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制造教学悬念,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展开学习与探究,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授《将相和》时,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独立阅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通过第一遍的阅读,学生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笔者再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将其设置成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们的思维,问题如下: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件事?你对课文中的哪位人物印象最深?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以此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待学生们得出答案后,笔者再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笔者通过合理设置教学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所以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直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感知语文的重要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拓展和延伸教学的思路、范围,主动地去观察、挖掘并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再巧妙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去,有效还原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无处不在,认识语文的意义和价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鸟的天堂》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在生活中,学生们每天都会见到鸟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在树枝上欢快的歌唱,根据课文特点,笔者引入了生活元素。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鸟类的栖息地在哪里,很快,学生们便由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想到了答案,也对这节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这时,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带领学生们深入分析课文。这样,笔者通过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和不同,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出现不同的层次化,只有關注和重视这些差异才能够缩短相互间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与进步。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下情况的出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发展情况,基于差异来将他们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而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应性的发展和进步,实现补优和提差。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和深入的强大动力与重要支撑。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地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把握全新的教育形势和教学要求,结合语文学科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思考和探索,以实现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置教学问题、适当融入生活元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策略的运用,进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渠道,开创全新的课堂教学局面,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谢冬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7(21):86-87.
[2] 黄清华.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1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
受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过去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于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思维的僵化,也严重影响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进步。针对这种情况,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彻底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科学的思想,并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最终达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能够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并具备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转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和优化课堂教学,对语文知识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和展示出来,巧妙地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优化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助力教学实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白鹭》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白鹭展开的描写,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白鹭的特点。随后,笔者打开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有关白鹭的图片,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白鹭的外貌形态进行详细的观察,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寻找描写白鹭外貌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勾画,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们对白鹭描写的句子理解的更加深刻。这样,笔者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设置教学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问题是基础理论知识的载体,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能够直接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向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并掌握知识的内容。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意义和作用,试图从语文教材课本的重点、难点内容中来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制造教学悬念,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展开学习与探究,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授《将相和》时,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独立阅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通过第一遍的阅读,学生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笔者再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将其设置成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们的思维,问题如下: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件事?你对课文中的哪位人物印象最深?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以此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待学生们得出答案后,笔者再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笔者通过合理设置教学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所以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直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感知语文的重要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拓展和延伸教学的思路、范围,主动地去观察、挖掘并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再巧妙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去,有效还原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无处不在,认识语文的意义和价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鸟的天堂》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在生活中,学生们每天都会见到鸟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在树枝上欢快的歌唱,根据课文特点,笔者引入了生活元素。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鸟类的栖息地在哪里,很快,学生们便由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想到了答案,也对这节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这时,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带领学生们深入分析课文。这样,笔者通过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和不同,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出现不同的层次化,只有關注和重视这些差异才能够缩短相互间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与进步。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下情况的出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发展情况,基于差异来将他们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而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应性的发展和进步,实现补优和提差。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和深入的强大动力与重要支撑。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地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把握全新的教育形势和教学要求,结合语文学科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思考和探索,以实现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置教学问题、适当融入生活元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策略的运用,进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渠道,开创全新的课堂教学局面,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谢冬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7(21):86-87.
[2] 黄清华.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