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不足”的一课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4752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30日,我观摩了韦秋桂老师给全县农村小学教师上的一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汇报课,深有感触,有收获也有遗憾,在此谈谈我个人对该案例的一些见解。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教学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不要仅着眼于规律的结论和应用。因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学生某门学科,不是让学生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因此,作为教者,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执教者大胆地创设了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与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韦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在本节课中,韦老师通过图形引入情境,先让学生提出想法,再让学生观察老师通过剪、叠、比来证明 、 、 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此时,学生除了从中初步建立分数大小关系这一知识外,学习的上进心也被激活了,还诱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规律。然后把抽象的知识贯穿于图形变化中,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意犹未尽。
  
  二、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课的开始,韦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规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韦老师时时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间安排了一个创造性活动: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涂色表示它的 )然后再对折、三对折、四对折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比等几个操作活动,明白 = = = ,并初步体验分数大小的关系,为观察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例2这一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采用分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同时通过讨论、汇报等形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本节课新颖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观察中发现,在应用中总结, 最后运用知识,深化了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加深了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并为进一步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韦老师在教完例2后,又让学生把刚刚发现的规律立即应用到例1的验证中去,发现例1也符合这样的规律,从而强化了学生对分数大小不变规律的认识。
  
  三、 敢于揭示学生暴露的有关问题
  
  授完新课后,韦老师出示 和 、 和 两组数据,让学生自己选取一条猜测进行验证,很多学生选取了“分子和分母都乘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来验证。其实学生没有想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非零的数,分数的大小就会改变,从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在这过程中韦老师没有刻意隐藏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而是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做思维的先行者,并善于抓住学生暴露的真实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使之成为教学的最佳资源。 这一点韦老师做得很好,是值得提倡的。
  
  四、 通过强化“同时”“相同”“0除外”的概念,体现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严密性
  
   韦老师在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揭示规律时,从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 分数的大小不变 ,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同时除以 相同的数 。“同时”二字用得好,关键时刻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同时乘以、同时除以,这里的两个“同时”,去掉一个怎么改?把第二个“同时”换成“或”为什么好?再到 0除外,让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0除外”?步步深入,突出重点,深化难点,释化疑点。
  五、 以主体性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这节课中,韦老师通过一次次必要的合作学习,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韦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授完新课后,韦老师通过以开火车的形式做练习,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新知,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课堂张弛有度。练习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同时,韦老师还注意到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韦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突出了以下三大亮点:动手操作是第一亮点,学生通过折、画、涂、比来找出和 相等的分数,印象深刻。逐步发现是第二亮点,教师给了学生适当的空间,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进行思考探索。这一过程学生是共同参与的,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是一步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正向迁移是第三亮点,教师把学生刚刚发现的规律立即应用到例1的验证中去,发现例1也符合这样的规律,从中强化了认识。
  不过,笔者认为韦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也存在两点不足的地方:一是课的开始,如果韦老师能采用故事引入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人数,求第一、第二组学生的总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使一道例题变为几道例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规律,由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就比较贴近生活,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二是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概念中“相同的数”如果能延伸到数的概念:相同的数除了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是小数,还可以是分数,再进一步从具体的数延伸到用字母表示的数,从唯一的答案到有多个答案,逐步深化。这样,学生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效果会更佳。
  (责编 林剑)
其他文献
在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由学习调研向分析检查转段的关键时刻,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梧州市蒙山县召开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桂东北片区现场会,具有特殊意义。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推动各地各学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义务教育学校常
期刊
成功、幸福、美滿的人生,是人的永恒追求。小学教育应为孩子们的人生追求做什么呢?韦武平校长的《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以下简称《韦文》)做了很好的回答:为学生的成功、幸福、美满“奠基”。怎样夯实小学教育的“奠基”工程?南宁市逸夫小学进行了可贵的实践和探索。    一、牢固树立“奠基”理念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必须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的发展、成功、幸福奠
期刊
教育案例:  周三,我在出黑板报。数学老师走了过来,“梁云这家伙!”  我的心不由得一颤:“又咋了?该不是又闯祸了吧?”想到这,心咯噔一下就拔凉拔凉的。  数学老师笑容可掬:“我刚才在检查工作,你猜梁云和我说啥来着?”还在卖关子,我的心早已晾在悬崖上了。  “他说‘黄老师,明儿是端午节,祝你节日快乐。’”  噢——我如释重负,真是捏了一把汗。  “这小子真懂事!”数学老师意欲犹存。  梁云,在班里
期刊
误区——只见景美、情美,不见言美    一位教师教四年级《乡下人家》一课。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之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乡下人家美不美?”学生齐声回答:“美!”教师顺势板书一个“美”字,然后问:“那么我们先学课文第一段,看看乡下人家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匆忙读一遍之后,便议论开了:有的说瓜架很美,有的说瓜藤很美,有的说结出的瓜颜色很美。这样学完一段,再学第二段,直至学完全文。  这样以感悟美景为
期刊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5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又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教学中我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感悟文本的内容、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新课
期刊
时下,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同课异教。笔者最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两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出现一些令人深思的教学现象。她们执教的课文都是《谁的本领大》,经教研员的及时点拨,我们又获得了新的认识。    教师甲(朗读训练)    师:请大家自由读第1-3小节。想想风和太阳第一次比的是什么?  生:他们比的是谁能脱下孩子的表服。  师: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那还不
期刊
《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讲述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过后,一位父亲为了心中那个爱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历尽艰辛、坚持不懈地救援等待生命转机的儿子,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父爱。父亲坚持长达8小时的救助,像电影画面般“精彩”。这一课的教学,笔者充分地运用让学生品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父爱进行解读。    一、品读“父亲”的内心    师:
期刊
下篇:我实践我困惑我思考    数学到底应该学习什么?  学生的思维通过具体的做题体现出来。新课程教材依据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采用主题图的方式呈现,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主题图给了教师一定的创造空间,但是我发现当前数学练习存在模式化的倾向,学生学习什么就按什么思路考虑问题。不管老师出什么题,不管练些什么,学生都用最近学到的方法去套,十有八九是对的。学生头脑中建构的不是数学的模型,而
期刊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14页。  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新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復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期刊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38《观察物体》。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正面、左(右)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活动一:猜一猜  问题一:最近老师从网上买了一样东西,我从不同的方向给这个东西拍了照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