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高层建筑在当今的发展中结构越来越复杂,而转换层也成为高层建筑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施工项目,在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中需要有很多的技术支撑,这些技术在转换层施工中的应用很好的提高了转换层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关键施工技术,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进步,这也使得我国的高层建筑不断的增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层建筑承载结构的承载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换层结构也成为了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施工结构,通常来设计说,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转换层和混凝土强度以及裂缝整体的控制方面,其次是转换层结构模板支撑系统如何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后就是转换层结构构件内部钢筋的设置和安装。
1 转换层混凝土强度及裂缝控制
1.1 混凝土强度控制
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强度,在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的严格,有关数据显示,砂的含水率会对很多指数都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通常的情况下,影响程度会在5%到20%之间,而站在水灰比的角度上来说,水灰比每增加1%,混凝土的强度就会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通常都在5%到10%之间,所以针对配合比应该予以更加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计算,同时还要对配合比进行有效的调整,在进行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还要对砂的含水率进行严格的观察,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避免在实际的施工中往混凝土中不能随意加水,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要和配合比的要求完全相符,同时在养护的过程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和要求来执行,泵送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非常好的易于操作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即使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还是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和没有進行有效的养护是非常有关系的,有可能是养护的措施并不是很合理,也有可能是养护时间的掌握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对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也要更加严格的对混凝土的现场检测和配比和通灵期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同时还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试块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因为试块在检验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因素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一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员都比较重视现场检测的手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监测的条件进行研究,可以采取辅助检测的手段,通常都会使用钻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强的破坏性,相关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不能很好的去修补钻芯法产生的破损部位,结构的实际承载力下降的幅度有可能超过10%,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更加的谨慎和小心,保证受损的部位能够得到有效的修理。
1.2 混凝土裂缝控制
放的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构件截面的位置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或者是采取有效的混凝土收缩的技术。抗的措施:首先就是尽量不要使用早强的水泥,要使用添加过外加剂的混凝土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的降低水泥的实际用量。其次是要选择合适的砂石粒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泥当中的水化反应,从而也减少了化学放热的过程。再次是在振捣的过程中应该予以严格的控制,保证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振捣或者是漏捣的现象。第四是在尺寸突变位置的构造一定要重视其钢筋的配置,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由于应力过于集中而出现的超载现象。最后一定是要在两种强度不同的混凝土交界位置用钢丝网进行妥善的搭接处理。
抗和放相互结合的措施,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非常明显的裂缝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新较混凝土的养护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同时还要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水分蒸发过快的现象,而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构件而言,水化反应中的放热量是控制的重点,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还要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 转换层结构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
因转换层区域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通常较大、受力钢筋及构造钢筋密布、构件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为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及稳定性,同时考虑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就必须正确设计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并进行合理的构造措施。
转换层大梁施工时最大荷载往往超过10t/m2力,如何承担这么大的荷载,成为模板设计的难点,通常是将转换层垂直荷载有效可靠地传递到地下室顶板,甚至基础上。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模板采用12mm厚木质胶合板拼装,下垫截面50mm×100mm的木方,间距小于0.5m,甚至小至0.3m,采用48×3.5mm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转换层大梁的底模和侧模可采用18mm厚木质胶合板,梁侧模部位采用竖向间距不大于0.3m的50mm×100mm木方作为竖肋,当梁高大于2.2m时,梁底模部位设置横向间距不大于0.3m的50mm×100mm木方作为横肋,木方的跨度应小于0.6m。
3 转换层结构构件内钢筋的安装
施工时按相应的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执行,对转换层各类构件而言,楼板内受力钢筋通常采用搭接接长,框架梁中受力钢筋通常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框支柱的受力主筋一般采用电渣压力焊方法进行接长。考虑到转换层框支梁截面下部的纵向钢筋必须弯折插入锚固在框支柱内的长度为1.2m~1.5m,因此应先安装绑扎框支梁内的钢筋,并设置临时钢管支撑,再进行框支柱混凝土的浇捣,并应特别注意保护梁内钢筋,避免发生移位和污染,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拆模要求并拆模后,正式搭设梁支模架。当梁宽大于850mm时,除绑扎设计配筋外,应保证施工中已就位的钢筋骨架不发生变形,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辅助支撑钢筋;为保证梁底钢筋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偏差,一般采用长度为150mm,直径为25短钢筋头作垫块,梅花形布置,纵距不大于1.0m,横距不大于0.3m,则不采用普通混凝土垫块来设置钢筋保护层,否则可能因梁自重较大而压碎混凝土垫块,导致钢筋保护层尺寸偏差,这些辅助钢筋均为施工构造措施,可由施工单位自行掌握。
结束语
高层建筑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产财产安全,必须在结构设计和结构施工上严格控制,特别是对本文论述的若干关键施工技术的控制,保证施工技术能够良好地实现设计意图,真正做到高层建筑建设的安全、经济、科学及合理。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王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进步,这也使得我国的高层建筑不断的增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层建筑承载结构的承载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换层结构也成为了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施工结构,通常来设计说,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转换层和混凝土强度以及裂缝整体的控制方面,其次是转换层结构模板支撑系统如何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后就是转换层结构构件内部钢筋的设置和安装。
1 转换层混凝土强度及裂缝控制
1.1 混凝土强度控制
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强度,在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的严格,有关数据显示,砂的含水率会对很多指数都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通常的情况下,影响程度会在5%到20%之间,而站在水灰比的角度上来说,水灰比每增加1%,混凝土的强度就会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通常都在5%到10%之间,所以针对配合比应该予以更加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计算,同时还要对配合比进行有效的调整,在进行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还要对砂的含水率进行严格的观察,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避免在实际的施工中往混凝土中不能随意加水,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要和配合比的要求完全相符,同时在养护的过程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和要求来执行,泵送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非常好的易于操作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即使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还是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和没有進行有效的养护是非常有关系的,有可能是养护的措施并不是很合理,也有可能是养护时间的掌握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对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也要更加严格的对混凝土的现场检测和配比和通灵期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同时还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试块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因为试块在检验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因素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一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员都比较重视现场检测的手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监测的条件进行研究,可以采取辅助检测的手段,通常都会使用钻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强的破坏性,相关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不能很好的去修补钻芯法产生的破损部位,结构的实际承载力下降的幅度有可能超过10%,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更加的谨慎和小心,保证受损的部位能够得到有效的修理。
1.2 混凝土裂缝控制
放的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构件截面的位置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或者是采取有效的混凝土收缩的技术。抗的措施:首先就是尽量不要使用早强的水泥,要使用添加过外加剂的混凝土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的降低水泥的实际用量。其次是要选择合适的砂石粒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泥当中的水化反应,从而也减少了化学放热的过程。再次是在振捣的过程中应该予以严格的控制,保证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振捣或者是漏捣的现象。第四是在尺寸突变位置的构造一定要重视其钢筋的配置,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由于应力过于集中而出现的超载现象。最后一定是要在两种强度不同的混凝土交界位置用钢丝网进行妥善的搭接处理。
抗和放相互结合的措施,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非常明显的裂缝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新较混凝土的养护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同时还要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水分蒸发过快的现象,而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构件而言,水化反应中的放热量是控制的重点,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还要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 转换层结构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
因转换层区域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通常较大、受力钢筋及构造钢筋密布、构件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为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及稳定性,同时考虑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就必须正确设计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并进行合理的构造措施。
转换层大梁施工时最大荷载往往超过10t/m2力,如何承担这么大的荷载,成为模板设计的难点,通常是将转换层垂直荷载有效可靠地传递到地下室顶板,甚至基础上。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模板采用12mm厚木质胶合板拼装,下垫截面50mm×100mm的木方,间距小于0.5m,甚至小至0.3m,采用48×3.5mm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转换层大梁的底模和侧模可采用18mm厚木质胶合板,梁侧模部位采用竖向间距不大于0.3m的50mm×100mm木方作为竖肋,当梁高大于2.2m时,梁底模部位设置横向间距不大于0.3m的50mm×100mm木方作为横肋,木方的跨度应小于0.6m。
3 转换层结构构件内钢筋的安装
施工时按相应的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执行,对转换层各类构件而言,楼板内受力钢筋通常采用搭接接长,框架梁中受力钢筋通常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框支柱的受力主筋一般采用电渣压力焊方法进行接长。考虑到转换层框支梁截面下部的纵向钢筋必须弯折插入锚固在框支柱内的长度为1.2m~1.5m,因此应先安装绑扎框支梁内的钢筋,并设置临时钢管支撑,再进行框支柱混凝土的浇捣,并应特别注意保护梁内钢筋,避免发生移位和污染,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拆模要求并拆模后,正式搭设梁支模架。当梁宽大于850mm时,除绑扎设计配筋外,应保证施工中已就位的钢筋骨架不发生变形,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辅助支撑钢筋;为保证梁底钢筋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偏差,一般采用长度为150mm,直径为25短钢筋头作垫块,梅花形布置,纵距不大于1.0m,横距不大于0.3m,则不采用普通混凝土垫块来设置钢筋保护层,否则可能因梁自重较大而压碎混凝土垫块,导致钢筋保护层尺寸偏差,这些辅助钢筋均为施工构造措施,可由施工单位自行掌握。
结束语
高层建筑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产财产安全,必须在结构设计和结构施工上严格控制,特别是对本文论述的若干关键施工技术的控制,保证施工技术能够良好地实现设计意图,真正做到高层建筑建设的安全、经济、科学及合理。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王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