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引导幼儿展开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达到深度的阅读效果,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是做到顺势而为,要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构建起他们深入阅读的桥梁。
一、前期经验积累及自主阅读
在组织幼儿展开阅读之前,为了确保最终的阅读质量,教师要通过一些知识概念和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绘本《小猪胖脸儿》的教学中,为了使幼儿对故事的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在阅读之前,笔者帮助幼儿展开以下学习铺垫:了解小猪的外形、生活特征,组织幼儿绘画等来加深他们对小猪的记忆;其二,认识木瓜,包括认识木瓜的外形和作用,品尝木瓜等。
对于中班的幼儿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阅读水平,但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本,他们还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原因在于其缺乏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子儿,吐吐》的阅读当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分别是:一是师生共读,即在幼儿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有针对性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找出绘本的内容和主题,并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故事情节。二是自主阅读,即在有关于《小猪胖脸儿》情绪变化的这一部分,教师将小猪情绪相关的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引导他们自主分析情绪变化的原因,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文本内容的表达和呈现
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将文本内容呈现在幼儿面前,可以使幼儿对文本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够实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锻炼。
第一,续编故事。在文本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胖脸儿”干什么去了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幼儿能够自主展开讨论。
第二,表演故事片断。即组织幼儿选择其中情节性较强的片断进行表演,使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情表达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
第三,以绘画方式加以表达。即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加以想象,包括凌乱的线条展示出小猪肚子疼的感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他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在阅读过程当中,以上三种文本呈现方式都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为幼儿良好的阅读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反思中调整教学策略
在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剖析之后,教师要对文本的内涵加以深刻反思,结合幼儿的实际阅读水平和需求,对教学策略展开進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首先,结合实际经验。在活动开展之前,通过组织幼儿的视听等感官体验,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幼儿文本的阅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降低阅读难度。将篇幅较长的阅读文本通过分段、提问等方式,基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实现对文本阅读难度的降低,从而使幼儿对文本内容的细节观察得更加全面。
再就是引导有效互动。教师在阅读时引导幼儿展开自主阅读,给予了幼儿较大的选择性,在幼儿观察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培养幼儿自身的观察能力,更能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教师通过对幼儿的阅读和想法过程的观察,可以适当与幼儿展开互动,适时加以引导,进而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最后,就是融入共情体验,即在幼儿的阅读过程当中展开情感教育。例如,在分析“胖脸儿”为什么会哭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对“胖脸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表演,体验它当时的担心、害怕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体验到“胖脸儿”的情绪变化,增加幼儿的共情能力。
为了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取得更高效的效果,教师应该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兴趣等方面,顺势而为,突出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他们阅读能力和习惯方面的培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晏坝镇幼儿园
一、前期经验积累及自主阅读
在组织幼儿展开阅读之前,为了确保最终的阅读质量,教师要通过一些知识概念和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绘本《小猪胖脸儿》的教学中,为了使幼儿对故事的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在阅读之前,笔者帮助幼儿展开以下学习铺垫:了解小猪的外形、生活特征,组织幼儿绘画等来加深他们对小猪的记忆;其二,认识木瓜,包括认识木瓜的外形和作用,品尝木瓜等。
对于中班的幼儿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阅读水平,但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本,他们还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原因在于其缺乏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子儿,吐吐》的阅读当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分别是:一是师生共读,即在幼儿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有针对性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找出绘本的内容和主题,并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故事情节。二是自主阅读,即在有关于《小猪胖脸儿》情绪变化的这一部分,教师将小猪情绪相关的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引导他们自主分析情绪变化的原因,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文本内容的表达和呈现
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将文本内容呈现在幼儿面前,可以使幼儿对文本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够实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锻炼。
第一,续编故事。在文本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胖脸儿”干什么去了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幼儿能够自主展开讨论。
第二,表演故事片断。即组织幼儿选择其中情节性较强的片断进行表演,使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情表达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
第三,以绘画方式加以表达。即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加以想象,包括凌乱的线条展示出小猪肚子疼的感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他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在阅读过程当中,以上三种文本呈现方式都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为幼儿良好的阅读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反思中调整教学策略
在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剖析之后,教师要对文本的内涵加以深刻反思,结合幼儿的实际阅读水平和需求,对教学策略展开進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首先,结合实际经验。在活动开展之前,通过组织幼儿的视听等感官体验,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幼儿文本的阅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降低阅读难度。将篇幅较长的阅读文本通过分段、提问等方式,基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实现对文本阅读难度的降低,从而使幼儿对文本内容的细节观察得更加全面。
再就是引导有效互动。教师在阅读时引导幼儿展开自主阅读,给予了幼儿较大的选择性,在幼儿观察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培养幼儿自身的观察能力,更能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教师通过对幼儿的阅读和想法过程的观察,可以适当与幼儿展开互动,适时加以引导,进而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最后,就是融入共情体验,即在幼儿的阅读过程当中展开情感教育。例如,在分析“胖脸儿”为什么会哭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对“胖脸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表演,体验它当时的担心、害怕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体验到“胖脸儿”的情绪变化,增加幼儿的共情能力。
为了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取得更高效的效果,教师应该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兴趣等方面,顺势而为,突出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他们阅读能力和习惯方面的培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晏坝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