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无牙颌患者对全口义齿适应期的长短及影响因素。 方法 总结近6年口腔门诊无牙颌病例38例,均为初次佩戴全口义齿者。常规制取无牙颌印模,颌位记录及排牙。 结果 牙槽骨中度吸收患者26例:30 d内适应16例,占61.5%;31~60 d内适应10例,占38.5%。重度吸收患者12例:30 d内适应5例,占41.7%;31~60 d内适应6例,占50%;无法适应1例,占8.3%。年龄在55~65岁患者21例:30 d内适应14例,占66.7%;31~60 d内适应7例,占33.3%。年龄在66~75岁患者17例:30 d内适应7例,占41.2%;31~60 d内适应9例,占52.9%;无法适应1例,占5.9%。 结论 多数无牙颌患者可在30 d内适应全口义齿,牙槽骨吸收程度及患者年龄可影响适应期的长短。
[关键词]义齿; 修复; 无牙颌
[中图分类号] R78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73-02
相对于牙列缺损,无牙颌患者的心理和功能受到的影响更大,所以无牙颌患者对全口义齿的需求更加迫切[1-2]。无牙颌患者因失去天然牙,颌面部肌张力平衡遭到破坏,肌肉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唇颊部软组织凹陷,舌体肥大,口腔黏膜变薄,因此全口义齿修复较为困难 [3-4]。患者应该对义齿有充分的认识,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对适应性差的患者,要仔细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5月~2012年5月口腔门诊全口义齿修复病例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所有均为初次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其中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中度吸收26例,重度吸收12例。年龄55~65岁21例,年龄66~75岁17例。
1.2 方法
修复前检查患者颌面部左右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是否有颌骨前突或后缩的情况,口唇的松弛程度,开口度、开口型是否正常。采用二次法制取无牙颌印模,重度吸收患者采用个别托盘制取无牙颌印模。测得息止颌位时鼻底到颊底的距离,减去息止颌间隙的平均值,即为患者的垂直距离。
分别于30、60、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适应全口义齿标准为:无明显异物感,发音无障碍,可行使咀嚼功能,面型基本满意,反之则为未适应。
2 结果
由表1可见牙槽骨中度吸收患者,多数(61.5%)可在30 d内适应全口义齿;而牙槽骨重度吸收患者适应期延迟,50%患者在31~60 d内适应全口义齿,1例甚至无法适应。
表2 显示55~65岁患者,多数(66.7%)可在30 d内适应全口义齿;而66~75岁高龄患者适应期延迟,52.9%患者在31~60 d内适应全口义齿,1例甚至无法适应。
3 讨论
通常全口义齿修复应在拔牙后3个月,牙槽嵴吸收基本稳定后开始,义齿修复后有一个适应期。临床上多数无牙颌患者年老体弱,惧怕疼痛。因此医护人员应详细正确地解释全口义齿修复过程,说明无牙颌患者口腔解剖的变化及义齿的局限性,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形成正确的义齿概念。义齿的使用是一个渐进过程,这就是全口义齿的特殊性,使患者对义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估计。义齿基托占据了口腔部分空间,初戴义齿异物感强烈属于正常现象,因此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义齿。义齿的正常使用不仅取决于义齿的质量,也取决于患者的耐心以及使用全口义齿的熟练程度,持之以恒,耐心的老人适应全口义齿较快。
在制作全口义齿时,应该准确重建符合口腔生理功能的咬合关系,咬合关系记录错误是义齿修复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天然牙可以依靠上下牙列咬合面的尖窝关系维持良好的咬合关系,维持面下1/3的正常高度。天然牙缺失后,原有的咬合关系随之消失。颌位记录是否正确,与患者的配合密切相关。在确定颌位关系时,常见的问题是下颌前伸或偏侧咬合。如误将下颌前伸位当作正中咬合位,那么患者戴义齿后,在正中咬合时,前牙就会无咬合,后牙尖对尖咬合,且垂直距离增高。患者在使用全口义齿时,应该纠正不良咬合习惯,一些患者因为长期缺牙,失去上下颌间的正常咬合关系,出现下颌习惯性前伸、偏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戴用义齿后,上下义齿常常咬合在不正常位置上,影响了义齿的稳定,咀嚼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初次戴用义齿时,患者应反复练习,口腔条件不好且适应能力差,又有不良咬合习惯的患者,不宜急于使用义齿吃东西,应该等到逐渐适应义齿后,从吃较软食物开始,咀嚼动作要小而慢,避免大张口和过度侧向咬合运动[5-6]。患者试戴义齿时,医生应该做咬合检查,只有上下颌运动无障碍后,义齿才能发挥应有的咀嚼功能[7-8]。
综上所述,影响患者适应全口义齿的因素有患者的黏膜厚薄、牙槽骨吸收程度等解剖因素,义齿的质量以及患者的心理等因素。要想为老人提供一副满意的全口义齿,必须掌握老人的心理状态,并精心设计和制作义齿。本调查发现26例牙槽骨中度吸收患者,30 d内能够适应全口义齿有16例,占61.5%。21例年龄在55~65岁患者,30 d内能够适应全口义齿有14例,占66.7%。说明多数口腔条件较好,年龄在55~65岁的无牙颌患者可在30 d内适应全口义齿。口腔条件差及年龄较大的患者适应全口义齿的时间较长,对此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 ichaud PL,de Grandmont P,Feine JS,et al. Measuring patient-based outcomes: is treatment satisfaction associated with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J Dent,2012,40(8):624-631.
[2]Bilhan H,Geckili O,Ergin S,et al.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existing complete dentures[J].J Oral Sci,2013,55(1):29-37.
[3]张怀勤.无牙颌患者的面形恢复[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95-96.
[4]余占海.口腔修复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278-280.
[5]Komagamine Y,Kanazawa M,Kaiba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lf-assessment of complete dentures 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J Oral Rehabil,2012,39(11):847-857.
[6]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
[7]Cleary TJ,Hutter L,Blunt-Emerson M,et al. The effect of diet on the bearing mucosa during adjustment to new complete dentures: a pilot study[J].J Prosthet Dent,1997,78(5):479-485.
[8]Kivovics P,Jáhn M,Borbély J,et al.Frequency and location of traumatic ulcerations following placement of complete dentures[J].Int J Prosthodont,2007,20(4):397-401.
[关键词]义齿; 修复; 无牙颌
[中图分类号] R78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73-02
相对于牙列缺损,无牙颌患者的心理和功能受到的影响更大,所以无牙颌患者对全口义齿的需求更加迫切[1-2]。无牙颌患者因失去天然牙,颌面部肌张力平衡遭到破坏,肌肉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唇颊部软组织凹陷,舌体肥大,口腔黏膜变薄,因此全口义齿修复较为困难 [3-4]。患者应该对义齿有充分的认识,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对适应性差的患者,要仔细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5月~2012年5月口腔门诊全口义齿修复病例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所有均为初次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其中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中度吸收26例,重度吸收12例。年龄55~65岁21例,年龄66~75岁17例。
1.2 方法
修复前检查患者颌面部左右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是否有颌骨前突或后缩的情况,口唇的松弛程度,开口度、开口型是否正常。采用二次法制取无牙颌印模,重度吸收患者采用个别托盘制取无牙颌印模。测得息止颌位时鼻底到颊底的距离,减去息止颌间隙的平均值,即为患者的垂直距离。
分别于30、60、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适应全口义齿标准为:无明显异物感,发音无障碍,可行使咀嚼功能,面型基本满意,反之则为未适应。
2 结果
由表1可见牙槽骨中度吸收患者,多数(61.5%)可在30 d内适应全口义齿;而牙槽骨重度吸收患者适应期延迟,50%患者在31~60 d内适应全口义齿,1例甚至无法适应。
表2 显示55~65岁患者,多数(66.7%)可在30 d内适应全口义齿;而66~75岁高龄患者适应期延迟,52.9%患者在31~60 d内适应全口义齿,1例甚至无法适应。
3 讨论
通常全口义齿修复应在拔牙后3个月,牙槽嵴吸收基本稳定后开始,义齿修复后有一个适应期。临床上多数无牙颌患者年老体弱,惧怕疼痛。因此医护人员应详细正确地解释全口义齿修复过程,说明无牙颌患者口腔解剖的变化及义齿的局限性,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形成正确的义齿概念。义齿的使用是一个渐进过程,这就是全口义齿的特殊性,使患者对义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估计。义齿基托占据了口腔部分空间,初戴义齿异物感强烈属于正常现象,因此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义齿。义齿的正常使用不仅取决于义齿的质量,也取决于患者的耐心以及使用全口义齿的熟练程度,持之以恒,耐心的老人适应全口义齿较快。
在制作全口义齿时,应该准确重建符合口腔生理功能的咬合关系,咬合关系记录错误是义齿修复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天然牙可以依靠上下牙列咬合面的尖窝关系维持良好的咬合关系,维持面下1/3的正常高度。天然牙缺失后,原有的咬合关系随之消失。颌位记录是否正确,与患者的配合密切相关。在确定颌位关系时,常见的问题是下颌前伸或偏侧咬合。如误将下颌前伸位当作正中咬合位,那么患者戴义齿后,在正中咬合时,前牙就会无咬合,后牙尖对尖咬合,且垂直距离增高。患者在使用全口义齿时,应该纠正不良咬合习惯,一些患者因为长期缺牙,失去上下颌间的正常咬合关系,出现下颌习惯性前伸、偏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戴用义齿后,上下义齿常常咬合在不正常位置上,影响了义齿的稳定,咀嚼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初次戴用义齿时,患者应反复练习,口腔条件不好且适应能力差,又有不良咬合习惯的患者,不宜急于使用义齿吃东西,应该等到逐渐适应义齿后,从吃较软食物开始,咀嚼动作要小而慢,避免大张口和过度侧向咬合运动[5-6]。患者试戴义齿时,医生应该做咬合检查,只有上下颌运动无障碍后,义齿才能发挥应有的咀嚼功能[7-8]。
综上所述,影响患者适应全口义齿的因素有患者的黏膜厚薄、牙槽骨吸收程度等解剖因素,义齿的质量以及患者的心理等因素。要想为老人提供一副满意的全口义齿,必须掌握老人的心理状态,并精心设计和制作义齿。本调查发现26例牙槽骨中度吸收患者,30 d内能够适应全口义齿有16例,占61.5%。21例年龄在55~65岁患者,30 d内能够适应全口义齿有14例,占66.7%。说明多数口腔条件较好,年龄在55~65岁的无牙颌患者可在30 d内适应全口义齿。口腔条件差及年龄较大的患者适应全口义齿的时间较长,对此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 ichaud PL,de Grandmont P,Feine JS,et al. Measuring patient-based outcomes: is treatment satisfaction associated with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J Dent,2012,40(8):624-631.
[2]Bilhan H,Geckili O,Ergin S,et al.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existing complete dentures[J].J Oral Sci,2013,55(1):29-37.
[3]张怀勤.无牙颌患者的面形恢复[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95-96.
[4]余占海.口腔修复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278-280.
[5]Komagamine Y,Kanazawa M,Kaiba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lf-assessment of complete dentures 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J Oral Rehabil,2012,39(11):847-857.
[6]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
[7]Cleary TJ,Hutter L,Blunt-Emerson M,et al. The effect of diet on the bearing mucosa during adjustment to new complete dentures: a pilot study[J].J Prosthet Dent,1997,78(5):479-485.
[8]Kivovics P,Jáhn M,Borbély J,et al.Frequency and location of traumatic ulcerations following placement of complete dentures[J].Int J Prosthodont,2007,20(4):3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