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一书作者埃伦·兰格列了六种创意生活的绊脚石:担心他人的评价;害怕犯错;相信有绝对的规则;受限于他人的比较;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已知事物造成的盲点。
我们都熟练地掌握了“心不在焉的技巧”,回顾时有些事似乎没有做过、发生过,我们失去了体会精妙事物的能力。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专门研究这种心不在焉(Mindless),倡导专注力(Mindfulness)的价值。
在她以自己作为画家的创作体会进行分析的《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中,她甚至把专注力和“个人的文艺复兴”联系起来,认为通过专注,我们可以过有创意、有目的和投入地生活。埃伦!兰格期望生活和工作中能有“Mindful Creativity”,这个词可译为“专注的创作”,也可译为“用心的创意”。
专注,从字面上讲是经过思虑。心不在焉.就是对眼前的世界失去知觉;而专注力,则是能够看到新鲜事物。她写道:“若心不在焉,行为便会受规则与惯例所主宰,我们的领悟力会变得迟钝,进而忽略细微变化……专注其实只是留意新事物的过程,也就是看到被视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被视为相似事物之间的差异。”
要变得专注,我们先要做是从“刺激一反应”变成“刺激一思虑一反应”,能够有意识地观察到自己的念头在变动:“为什么这样做?”或“为什么不这样做?”用《金刚经》这部关于念头的经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做到“念起即觉”。
思虑不是太多人的追求,大多数人要追求的是快乐,但问题是,没有思虑,就没有快乐。埃伦·兰格认为:“有太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听不到;品味不到:也体验不到让枯燥孤单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我们不经意地放弃创作的潜力,过封闭的生活,让单调成为常规。”艺术家和我们的最大不同,就是他们成人后仍能敏感地感受到世界,埃伦·兰格写道:“艺术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术、音乐或文学,向我们展示只有从他们的角度才能看到、感受到或了解到的东西。”
工作,也可以是创作,工作中也可以充满创意。要过有创意的生活,从工作中找到创作的乐趣,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比学艺术创作要重要与快捷得多,因为一天中的多数时间要么是在工作,要么是围绕着工作展开。对于每天的工作或者其他那些必须做的事情,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我们将无数潜在的乐趣弃置一旁,却又抱怨这一切很无聊。”我们应“专注地”(Mindfully)投入工作,发现新鲜之处,从中获得乐趣。
埃伦·兰格关于专注力的分析,是通过她的经历、研究和思考帮我们看到视为惯常的事物,而这些所谓的规则、惯例与思考模式,在她看来正是“创意生活的绊脚石”。她列了六种绊脚石:担心他人的评价;害怕犯错;相信有绝对的规则;受限他人的比较: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已知事物造成的盲点。踢开这些绊脚石,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与创造。
受限于外界的、他人的赞扬或批评,或受限于心中相信一定有绝对的规则,都会让我们失去创意能力。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为什么一定就是对的呢?评价通常把事物压成平面,失去细节。当我们处于“他人”的角色时,我们要的做是区别事物,而不是评价:“用心留意新事物,是专注;但给予它们单一的绝对评价,毫不怀疑,则是心不在焉。”
埃伦·兰格给我们开了一扇窗,它不复杂,却是我们多数人见而未见之事。她说:“我们所在之处,便是我们从未到过之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了个人的“文艺复兴”,专注而用心,并因而感到生气勃勃。
我们都熟练地掌握了“心不在焉的技巧”,回顾时有些事似乎没有做过、发生过,我们失去了体会精妙事物的能力。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专门研究这种心不在焉(Mindless),倡导专注力(Mindfulness)的价值。
在她以自己作为画家的创作体会进行分析的《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中,她甚至把专注力和“个人的文艺复兴”联系起来,认为通过专注,我们可以过有创意、有目的和投入地生活。埃伦!兰格期望生活和工作中能有“Mindful Creativity”,这个词可译为“专注的创作”,也可译为“用心的创意”。
专注,从字面上讲是经过思虑。心不在焉.就是对眼前的世界失去知觉;而专注力,则是能够看到新鲜事物。她写道:“若心不在焉,行为便会受规则与惯例所主宰,我们的领悟力会变得迟钝,进而忽略细微变化……专注其实只是留意新事物的过程,也就是看到被视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被视为相似事物之间的差异。”
要变得专注,我们先要做是从“刺激一反应”变成“刺激一思虑一反应”,能够有意识地观察到自己的念头在变动:“为什么这样做?”或“为什么不这样做?”用《金刚经》这部关于念头的经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做到“念起即觉”。
思虑不是太多人的追求,大多数人要追求的是快乐,但问题是,没有思虑,就没有快乐。埃伦·兰格认为:“有太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听不到;品味不到:也体验不到让枯燥孤单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我们不经意地放弃创作的潜力,过封闭的生活,让单调成为常规。”艺术家和我们的最大不同,就是他们成人后仍能敏感地感受到世界,埃伦·兰格写道:“艺术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术、音乐或文学,向我们展示只有从他们的角度才能看到、感受到或了解到的东西。”
工作,也可以是创作,工作中也可以充满创意。要过有创意的生活,从工作中找到创作的乐趣,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比学艺术创作要重要与快捷得多,因为一天中的多数时间要么是在工作,要么是围绕着工作展开。对于每天的工作或者其他那些必须做的事情,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我们将无数潜在的乐趣弃置一旁,却又抱怨这一切很无聊。”我们应“专注地”(Mindfully)投入工作,发现新鲜之处,从中获得乐趣。
埃伦·兰格关于专注力的分析,是通过她的经历、研究和思考帮我们看到视为惯常的事物,而这些所谓的规则、惯例与思考模式,在她看来正是“创意生活的绊脚石”。她列了六种绊脚石:担心他人的评价;害怕犯错;相信有绝对的规则;受限他人的比较: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已知事物造成的盲点。踢开这些绊脚石,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与创造。
受限于外界的、他人的赞扬或批评,或受限于心中相信一定有绝对的规则,都会让我们失去创意能力。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为什么一定就是对的呢?评价通常把事物压成平面,失去细节。当我们处于“他人”的角色时,我们要的做是区别事物,而不是评价:“用心留意新事物,是专注;但给予它们单一的绝对评价,毫不怀疑,则是心不在焉。”
埃伦·兰格给我们开了一扇窗,它不复杂,却是我们多数人见而未见之事。她说:“我们所在之处,便是我们从未到过之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了个人的“文艺复兴”,专注而用心,并因而感到生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