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温柔”地拒绝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初级手很容易给人造成“stupid and rude”的感觉。原因无非两种:词汇贫乏、说不清自己的感受,是为stupid;语言激烈、用词生硬。是为rude。
  
  比较常见的容易引起“stupid and rude”的场合有:没听懂对方说什么、需要打断别人谈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没听清对方在说什么,你是不是只会说“Pardon?”会议上,赞成或不赞成别人的观点时,你是不是只会说“I agree”或者“Sorry,I don't agree”?让我们看看这三种比较尴尬的情况下可以“温柔”地说些什么。
  
  情境1 你没听懂对方说什么……
  
  没听懂对方一般有两层意思:没听清楚对方的话或是单词;听清了但是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除了“Pardon?”还有很丰富的表达方式。
  在比较随意的场合,你可以说:
  “Come again?What's that?”
  在略正式的场合,你可以说:
  “Sorry,I didn't quite catch your sentence.”
  “I miss that,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还有一种很好用的“5W法”,把“XXXdid you say?”中的“XXX”根据情况替换成“Who”、“What”、“When”、“How”、“Where”即可。
  当对方没有听清你的话,请你重复时,你也可以礼貌地先说一句:“no worry,...”
  如果你没有听懂对方的意思,你一般情况下可以说:“I don't quite see what you mean,what are you getting at?”———你指的是什么呢?
  如果对方说的话笼统而空洞,可以这样问:“Could you be a little more specific?”——能说得具体些吗?
  如果跟不上对方的思路,可以说:“Sorry,I don't quite follow you,could you run through that again?”
  如果对方闪烁其词,你可以说:“What exactly are you driving at?”——你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当你只对一个单词提问时可以说:“What do you exactly mean by XXX7”
  
  情境2 你不得不打断对方……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母语不是英语,一起谈话或开会的人中有人语速飞快,你听不太懂,又插不进话。这时怎样加入谈话。又怎样把话题拉回来呢?怎样打断对方,又怎样应对被对方打断的情况呢?
  最常用的插话你可以记住:“Can I come In here?”
  还有一个打断对方最简单的办法——叫他的名字:“Sorry Bill,...”
  用一些套话打断他的思路也可以:“Excuse me for interrupting you there,but...”
  把这句话说得俏皮一点:“Sorry to butt in,but...”(butt in:一屁股坐进来)。
  那么如何对付被打断呢?如果你想继续被打断的话题,几种常见的套话是:
  “Hold on a second,let me finish what I was saying...”
  “I'll come to that in a moment...”
  “May I just finish...”
  如果你听到了对方的插话,但还是想坚持一下自己的观点,可以委婉地说: “That's all well and good.”这是一句常用来转化论点的说法,意思是“你说的有道理”。注意这里的语气并非是全部接受,而是部分承认对方有理,并含有一定的反对态度。
  
  情境3 你需要拒绝对方……
  
  相比起接受建议,拒绝更难一些。一般的思路是“先捧再摔”:
  “That's a good idea,but I'm not sure It's going to work.”
  一种更礼貌的拒绝方式是:“Good suggestion,but I can see one or two problems withthat.”
  或者简单点用“To be honest“or”To be frankly speaking”开头,也会使你的语气更温柔些,不那么激烈。
  如果是接受别人的意见,表达方式就简单多了。我们一般常说的是“good idea”或“great idea”。如果你想表达得丰富些。可以说:
  “All right,I can see whatyou mean.”
  “That's might be worthtrying.”——这值得一试。
  “OK,let's do that,that's not a bad idea,I think that would work.”
  这都是一些比较认同对方说法的回应。你也可以伺机使用一些显得你更与众不同的俗语,比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真是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无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员工的健康。  除了能为公司吸引更多的人才,赢得大众的青睐外,企业雇主注重员工健康的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是,忽视员工健康问题可能带来企业生产力降低、高昂的医疗福利成本、员工缺勤率提高以及离职率升高等问题。    在宝洁的日内瓦办公室里,摆放着3台“奇形怪状”的装置,这些类似“豆荚”形状的躺椅名为EnergyPod,他们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拯救上班族的午睡时间。  
期刊
在这个“达成中却还没达到”的时间点,人类进入了一种非常极致的享受状态!这状态将我们心中所有窍门全部轻轻地打开,不至于太过于刺激或暴力,却让好几百颗小星星在脑门里无限舒畅!    在休假刚结束时。连续两天在Facebook上问:“上班快乐,还是放假快乐?”结果我发现,远比我们想象中还多的人回答:“上班快乐!”为何大家都会觉得工作的时候竟然比放松休息的时候还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Csfkszentmi
期刊
兼真聪明,锐气与国际化视野的汤蕾16年始终站在公关手段变革的潮尖上,这个正处上升状态的行业每天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公关行业的老板,汤蕾最重要的职责是画出蓝图。    我1994年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拿到了国际新闻和英语的双学位。我没有进新华社,而是选择去做北京王府饭店的公关。在当时这很危险——因为新闻学院是新华社的直属院校。如果不进新华社的话可能就没有北京户口了。而且那个年代大家并不理解公关这个
期刊
“大哥型”领导有助于个人发展,但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威权型”的领导下工作日子安生,但提升也会比较漫长。    上下级的关系从来都很难处理,这是因为对于下级来说,直属上级是自己一切劳累、辛苦、麻烦的源头。而对于上级来说,直属下级直接决定了更上一层对自己的评价。下级本质上是不想干活的,而上级的任务就是驱使下级工作。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用的全都是法术和技巧。在单位里常见一种“大哥型”的领导——
期刊
广告圈里的人,很少有人知道MiCol Chan,但许多人都知道麦迪逊邦。许多人每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看麦迪逊邦,从这个网站上可以看到几乎是最新的广告行业动态。  MiCol Chan是麦迪逊邦的创始人和主笔,他名片的正面这样印着他的Title;而在他名片的背面,印着标题这句话。MiCol Chan将“MiCol Chan”当做个人品牌在铸造,所以应MiCol的要求,我们没有用他的中文名字。 
期刊
尽管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由30位外企资深人士过目修改,变“录取”为“收到Offer”,变“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为“为什么离开上一个岗位”,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外企语境,但当我们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心里还是不由得冒出一个声音——太不像了!  从职场主题到职场商业,《职场》坚持的一直是去掉包装,不装,保持真实,和智联招聘联合发起的“寻找杜拉拉”的意义也在于此。  在这场活动中,我们选出4位真实的杜
期刊
很多职场人都感叹:“忙得把当年喜欢的运动全丢了!”其实“忙”,只是一个懒惰的借口,人家奥巴马在当选美国总统的那天晚上,虽然凌晨两点才入睡,第二天早上仍然一大早起床上健身房。为什么不在抱怨城市生活带来繁忙的同时,也去享受城市带来的便利呢?——大部分体育场馆都会营业到23点,只要你愿意,上班的时候,带上一个运动包,也就带上了下班后的另一个世界!    1 Vito    想要发泄情绪,又希望找到成就感
期刊
《无间道》里有这样一句话,大概是说好的警察也要会写好的报告。其实这个道理对于在企业里工作的人一样适用。   好报告的背后    我在一家外企做了三年的采购经理,老板是美国人,叫Tony。曾有一次他对我发给他的工作报告大为光火。事情很简单,由于某个供应商没有遵守承诺,我们丢掉了一批紧俏的原料,然后我如实地、第一时间把这件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告给了他。Tony是这样批评我的:“告诉我一个这样的消息有什
期刊
很多应聘者会揣测企业的用人标准,在试题里伪装性格。但你是很难准确猜到企业对每个职位的要求,如果你的性格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也很难做得长久。    如果你去一家企业应聘,企业要求你做性格测试,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与一个人交往时。你倾向于看重:a.情感上的相容性,表达爱意;b.智慧上的相容性,沟通想法,讨论事情。你会选a还是b呢?你是否觉得企业会倾向你选择更理智的b呢?  Calm down!这只是个
期刊
据调查,在公关、传媒等需要沟通的行业,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达54%。都说“做女人不容易,做职场女性更不容易”,职场女性担负了比职场男性更大的压力,因此,了解身边的职场女性,将有助于帮你更好地与她们沟通。    在你的眼里,身边的成功职业女性可能要么温和优雅,好像再琐碎的事情都不会让她举止忙乱;要么大大咧咧,什么事情都不在乎;要么精明能干。任何事情都在掌握之中……其实,在这些光鲜的外表下,职场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