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性文章阅读是中考阅读考查的“重头戏”。从2015年黑龙江省六个地区(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绥化市和龙东地区)及外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来看,试卷中所选的阅读材料大多为名家经典、时鲜美文等,分值大多在8~12分之间(大庆市为16分),设题4~5道。而从同学们的中考答题情况来看,记叙文阅读题丢分较多。记叙性文章知识点繁多而复杂,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掌握阅读策略。
那如何提高记叙性文章阅读答题的准确率呢?除了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答题技巧训练,同学们在考场答题时还应做到四个“认真”,即认真读选文、认真读题干、认真看分值和认真表述。本文重点分析如何“认真读选文”的策略。
如何认真读选文呢?
第一,静心聚力。古人云:“静以修身。”这里可以化用为“静以答题”。同学们在考场上,面对试题时只有静心聚力,方能发挥正常或超常的水平。我们在考场上一定要心态平和地看选文,犹如赛道上的运动员一样:心无旁骛,沿着跑道,奋勇向前。
第二,阅读速度适当。阅读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到答题质量。“新课标(2011版)”要求:七、八、九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当然,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2015年哈尔滨市的记叙文阅读选文《橡树之谜》共900多字,一般同学大约需要2分钟阅读选文,但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训练时的情况而定,只要控制到3分30秒之内都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最终追求的还是答题的正确率。在控制好阅读速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理解选文:前一句读懂了,再读后一句;前一段读懂了,再读下段。总之,读完一篇选文,同学们应基本感知选文的大意,这就是适当的阅读速度。
第三,揣摩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具有简洁醒目、生动形象和新颖独特等特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同学们在阅读此文时,可以先从语法结构上分析题目的结构:从语法结构上看,这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由一个偏正短语组成,“花儿”是中心语,“爸爸”是修饰语,动词“落了”是谓语。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爸爸的花儿”是什么意思?是爸爸养花儿,还是爸爸种花儿?作者写“爸爸的花儿”有什么用意?“花儿”在什么情况下落的?为什么落?花儿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另外,仔细揣摩助词“了”,不难发现这里颇有遗憾和忧伤的韵味,而这恰恰是此文的情感基调。在阅读课文前这一系列的追问,既能使同学们更好地感知全文,也可以为之后的阅读正文打下必要的基础。
有时候,题目也是记叙性文章阅读的出题点。如2015年绥化市中考选文《格布上的花》第18题:选文标题“格布上的花”好在哪里?同学们在阅读之前可以先就题目中的“格布”和“花”进行追问:什么质地的“格布”?“格布”上印的什么“花”? “花”漂亮吗?追问之后,再去阅读正文。通过阅读,我们发现,文章并没有具体描绘“格布”和“花”的样子,“格布”和“花”都是有着象征意义的。文章以“格布上的花”为题,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好日子和坏日子比喻成格子布,把有爱的日子比喻成花,文章的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是标题的好处。
再如2015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选文《烟花惊艳》第21题:文章以“烟花惊艳”为题好在哪里?考生阅读时首先要揣摩“烟花”一词:“烟花”是什么,什么时间放,放“烟花”代表什么意思等等。经过反复追问,我们会明白,“烟花”一般是庆贺重大节日的时候放,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烟花”又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然后再揣摩“惊艳”一词:从字面讲“惊”是“惊奇”的意思,“艳”是“艳丽”的意思。“烟花惊艳”四字合起来的意思是,烟花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丽。同学们想想,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去阅读选文,我们发现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物的特点,又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由此,我们不难回答出文章标题的好处是:文题简洁、新颖别致、巧妙;借用烟花绽放时的美艳,象征了理发店老板和女顾客等人的高尚品质,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所以,同学们在阅读选文时,首先要认真揣摩题目,特别是那些文学色彩浓郁、有韵味的题目,这对理解文章的主旨或写作手法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四,注意开头。文章开头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揭示主题,定好基调;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埋下伏笔;描绘环境,渲染气氛等。常见的开头方式有描写式、交代式、倒叙式、抒情式、总领式等等。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体味文章开头段落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主旨。我们来重新温习一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背影》的开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这两句,初读的感觉是既无华丽的辞藻,也无哲理性的句子。但仔细揣摩,我们就发现这短短的24个字,包含着诸多的记叙要素:关键词(同时也是点题词语)——背影;人物——我与父亲; 特点——最不能忘记;写作此文的缘由——不相见已二年余了。由此看来,这篇文章开头言简意丰,可谓“凤头”的典范。经过如此细致认真的体味,同学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了。当然,若要更好地体味开头语言韵味,同学们还要放慢阅读速度,阅读过程中要认真思考 。
我们再来看2015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选文《素颜如雪》的开头部分: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第17题: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我们看,文章开头简单交代了地点、店铺的特点之后就出现了“素颜如雪”一词,这是开篇点题。另外,细心揣摩“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这一意味悠长的句子,不难发现这又是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文章开头段落或段落中的相关词语,这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筛选主体。主体部分是表现文章主旨的最重要的部分。同学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章主体部分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可以使记叙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准确,这两类词既能使形象突出、表达情感到位,也常常是记叙性文章的出题点。
如2015年牡丹江市中考选文《无声的尊重》中第3段:
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朋克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后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第26题:赏析第3段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加点的三个动词是盲人男子上车后“火红短发朋克的女孩”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无声的,却又是自然而然的, 表现了朋克女孩对盲人男子的无声尊重。
再如2015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选文《烟花惊艳》中第4段:
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加点词语“犹豫”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这个形容词写出了理发店老板在时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是否给女人理发的矛盾心理。
二是过渡句、描写句、抒情句和议论句等特殊语句。这些句子既是文章重点也是命题者常常关注的地方。如2015年龙东地区中考选文《贫寒是凛冽的酒》的第6段:
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 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第24题: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我们看,“抱着”“哭”“喊着”这些都是动作描写,引号里面母亲的话语是语言描写,联系前后文,我们不难发现,描写的作用就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受伤时母亲的心痛与自责,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尽的爱。
三是重点段落。这里的段,主要指记叙性文章的过渡段、插叙段、抒情和议论段等。如2015年绥化市中考选文《格布上的花》的第3段:
不知他人的答案如何,我猜,是爱吧?
第20题:第3段单独成段好在哪里?试分析。这是一个过渡段,表面看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从全文来看,我们就发现它是重在启下,即引出文中的主旨。另外,这个过渡段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第六,体味结尾。文章结尾通常有如下作用:从内容上讲,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从结构上讲,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标题,前后呼应。文章结尾也是中考记叙性文章阅读的一个出题点。所以,阅读时,我们可以在阅读速度上比主体部分更慢些,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来体味文章的主旨。另外,在阅读文章结尾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和句子(主要指抒情句和议论句)。如2015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选文《烟花惊艳》的最后一段: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第22题: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出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讲,“汽车欢快地开走了”意味着故事结束了,收束全文。另外,最后一句中“烟花”和“惊艳”两词合起来正好是文章的题目,照应了文题。从内容看,最后一句表面上是写烟花绽放的美丽,而实际上通过阅读,我们应该知道,作者这里把美丽的烟花比作理发店老板、女顾客的善解人意、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崇高品质。
再如2015年牡丹江市中考选文《无声的尊重》的最后一段: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第27题: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表面上看是交代故事结束时的景物描写,实际上是用环境的寒冷衬托“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与温暖。
综合上述六点,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静心阅读、认真体味文章,这样才能更好地整体感知选文体裁、内容和主旨。因为对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是答好中考记叙性文章试题的重要前提。 如果我们能严格按照以上的策略来进行记叙性文章的阅读训练,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如何提高记叙性文章阅读答题的准确率呢?除了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答题技巧训练,同学们在考场答题时还应做到四个“认真”,即认真读选文、认真读题干、认真看分值和认真表述。本文重点分析如何“认真读选文”的策略。
如何认真读选文呢?
第一,静心聚力。古人云:“静以修身。”这里可以化用为“静以答题”。同学们在考场上,面对试题时只有静心聚力,方能发挥正常或超常的水平。我们在考场上一定要心态平和地看选文,犹如赛道上的运动员一样:心无旁骛,沿着跑道,奋勇向前。
第二,阅读速度适当。阅读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到答题质量。“新课标(2011版)”要求:七、八、九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当然,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2015年哈尔滨市的记叙文阅读选文《橡树之谜》共900多字,一般同学大约需要2分钟阅读选文,但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训练时的情况而定,只要控制到3分30秒之内都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最终追求的还是答题的正确率。在控制好阅读速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理解选文:前一句读懂了,再读后一句;前一段读懂了,再读下段。总之,读完一篇选文,同学们应基本感知选文的大意,这就是适当的阅读速度。
第三,揣摩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具有简洁醒目、生动形象和新颖独特等特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同学们在阅读此文时,可以先从语法结构上分析题目的结构:从语法结构上看,这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由一个偏正短语组成,“花儿”是中心语,“爸爸”是修饰语,动词“落了”是谓语。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爸爸的花儿”是什么意思?是爸爸养花儿,还是爸爸种花儿?作者写“爸爸的花儿”有什么用意?“花儿”在什么情况下落的?为什么落?花儿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另外,仔细揣摩助词“了”,不难发现这里颇有遗憾和忧伤的韵味,而这恰恰是此文的情感基调。在阅读课文前这一系列的追问,既能使同学们更好地感知全文,也可以为之后的阅读正文打下必要的基础。
有时候,题目也是记叙性文章阅读的出题点。如2015年绥化市中考选文《格布上的花》第18题:选文标题“格布上的花”好在哪里?同学们在阅读之前可以先就题目中的“格布”和“花”进行追问:什么质地的“格布”?“格布”上印的什么“花”? “花”漂亮吗?追问之后,再去阅读正文。通过阅读,我们发现,文章并没有具体描绘“格布”和“花”的样子,“格布”和“花”都是有着象征意义的。文章以“格布上的花”为题,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好日子和坏日子比喻成格子布,把有爱的日子比喻成花,文章的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是标题的好处。
再如2015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选文《烟花惊艳》第21题:文章以“烟花惊艳”为题好在哪里?考生阅读时首先要揣摩“烟花”一词:“烟花”是什么,什么时间放,放“烟花”代表什么意思等等。经过反复追问,我们会明白,“烟花”一般是庆贺重大节日的时候放,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烟花”又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然后再揣摩“惊艳”一词:从字面讲“惊”是“惊奇”的意思,“艳”是“艳丽”的意思。“烟花惊艳”四字合起来的意思是,烟花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丽。同学们想想,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去阅读选文,我们发现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物的特点,又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由此,我们不难回答出文章标题的好处是:文题简洁、新颖别致、巧妙;借用烟花绽放时的美艳,象征了理发店老板和女顾客等人的高尚品质,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所以,同学们在阅读选文时,首先要认真揣摩题目,特别是那些文学色彩浓郁、有韵味的题目,这对理解文章的主旨或写作手法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四,注意开头。文章开头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揭示主题,定好基调;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埋下伏笔;描绘环境,渲染气氛等。常见的开头方式有描写式、交代式、倒叙式、抒情式、总领式等等。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体味文章开头段落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主旨。我们来重新温习一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背影》的开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这两句,初读的感觉是既无华丽的辞藻,也无哲理性的句子。但仔细揣摩,我们就发现这短短的24个字,包含着诸多的记叙要素:关键词(同时也是点题词语)——背影;人物——我与父亲; 特点——最不能忘记;写作此文的缘由——不相见已二年余了。由此看来,这篇文章开头言简意丰,可谓“凤头”的典范。经过如此细致认真的体味,同学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了。当然,若要更好地体味开头语言韵味,同学们还要放慢阅读速度,阅读过程中要认真思考 。
我们再来看2015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选文《素颜如雪》的开头部分: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第17题: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我们看,文章开头简单交代了地点、店铺的特点之后就出现了“素颜如雪”一词,这是开篇点题。另外,细心揣摩“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这一意味悠长的句子,不难发现这又是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文章开头段落或段落中的相关词语,这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筛选主体。主体部分是表现文章主旨的最重要的部分。同学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章主体部分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可以使记叙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准确,这两类词既能使形象突出、表达情感到位,也常常是记叙性文章的出题点。
如2015年牡丹江市中考选文《无声的尊重》中第3段:
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朋克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后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第26题:赏析第3段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加点的三个动词是盲人男子上车后“火红短发朋克的女孩”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无声的,却又是自然而然的, 表现了朋克女孩对盲人男子的无声尊重。
再如2015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选文《烟花惊艳》中第4段:
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加点词语“犹豫”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这个形容词写出了理发店老板在时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是否给女人理发的矛盾心理。
二是过渡句、描写句、抒情句和议论句等特殊语句。这些句子既是文章重点也是命题者常常关注的地方。如2015年龙东地区中考选文《贫寒是凛冽的酒》的第6段:
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 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第24题: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我们看,“抱着”“哭”“喊着”这些都是动作描写,引号里面母亲的话语是语言描写,联系前后文,我们不难发现,描写的作用就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受伤时母亲的心痛与自责,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尽的爱。
三是重点段落。这里的段,主要指记叙性文章的过渡段、插叙段、抒情和议论段等。如2015年绥化市中考选文《格布上的花》的第3段:
不知他人的答案如何,我猜,是爱吧?
第20题:第3段单独成段好在哪里?试分析。这是一个过渡段,表面看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从全文来看,我们就发现它是重在启下,即引出文中的主旨。另外,这个过渡段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第六,体味结尾。文章结尾通常有如下作用:从内容上讲,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从结构上讲,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标题,前后呼应。文章结尾也是中考记叙性文章阅读的一个出题点。所以,阅读时,我们可以在阅读速度上比主体部分更慢些,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来体味文章的主旨。另外,在阅读文章结尾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和句子(主要指抒情句和议论句)。如2015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选文《烟花惊艳》的最后一段: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第22题: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出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讲,“汽车欢快地开走了”意味着故事结束了,收束全文。另外,最后一句中“烟花”和“惊艳”两词合起来正好是文章的题目,照应了文题。从内容看,最后一句表面上是写烟花绽放的美丽,而实际上通过阅读,我们应该知道,作者这里把美丽的烟花比作理发店老板、女顾客的善解人意、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崇高品质。
再如2015年牡丹江市中考选文《无声的尊重》的最后一段: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第27题: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表面上看是交代故事结束时的景物描写,实际上是用环境的寒冷衬托“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与温暖。
综合上述六点,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静心阅读、认真体味文章,这样才能更好地整体感知选文体裁、内容和主旨。因为对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是答好中考记叙性文章试题的重要前提。 如果我们能严格按照以上的策略来进行记叙性文章的阅读训练,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