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了,我一直进行着探索,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从前没有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忽视了农村学生的独特特点,生拉硬套教参上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索然无味,尤其作文教学只重知识性指导,语言教条化,忽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写作实践缺少必要的指导与评价,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成绩也上不去。自从开展“以学为主,当堂达标”以来,我开始认真的实行了这种教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谈一谈:
了解学生特点,了解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学情:所谓“以学为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学情”后,开展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对农村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的。农村学生文学底子薄,知识面窄,如果机械的按教参的方法去,会合学生实际脱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与众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时才有可能别出心裁,才有可能不拘一格的设计教学思路,才有可能打破原来的课堂模式,赋予教材以新意,才有可能做到不同文章的教学不千人一面,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
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学生实际进行有效作文教学:农村学生最头疼的是作文教学,那么作文教学我也采用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尝到成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可以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点滴中,许多同仁也作了很多的阐述,而我却认为鼓励创作,推荐发表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因为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那份成功的喜悦,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每一次的作文,我都让学生认真对待,然后选出一些比较好的作文,精心指导后,积极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作品见诸报端,看到自己的创作能化成铅字,自信心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从而使其不断地进取和追求。
以本土学生的作品当范文。“范文引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技巧、方法及学习作文知识诸方面很有效,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优秀的作文浩如烟海,如果从一本作文书或报刊杂志上拿一篇范文让学生评析,那学生可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那些作品离他们生活太远,而且这样的作品語言华丽优美得让他们望尘莫及,所以我在选择范文时主要是找一些本乡本土的他们熟悉认识的同学的优秀范文来赏析,所以学生学起来就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教师写下水文。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想再说一说,因为对于农村孩子来讲,这是很重要的。农村学生特别有“向师性”,父母一般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所以农村孩子尊重老师,敬仰老师,如果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就会向你取经,也只有这样和学生谈写作体会、谈生活、谈写作技巧、谈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会带动影响一大批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在报刊发表散文、教学论文;在课堂上我也经常和学生写同题作文,这样在作文课上的平等参与,也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只要我们农村老师充分把握“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研究主旨,去研究农村学生的学情,不断摸索完善自己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农村的教育之花开得更艳!(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中学校)
了解学生特点,了解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学情:所谓“以学为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学情”后,开展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对农村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的。农村学生文学底子薄,知识面窄,如果机械的按教参的方法去,会合学生实际脱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与众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时才有可能别出心裁,才有可能不拘一格的设计教学思路,才有可能打破原来的课堂模式,赋予教材以新意,才有可能做到不同文章的教学不千人一面,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
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学生实际进行有效作文教学:农村学生最头疼的是作文教学,那么作文教学我也采用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尝到成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可以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点滴中,许多同仁也作了很多的阐述,而我却认为鼓励创作,推荐发表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因为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那份成功的喜悦,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每一次的作文,我都让学生认真对待,然后选出一些比较好的作文,精心指导后,积极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作品见诸报端,看到自己的创作能化成铅字,自信心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从而使其不断地进取和追求。
以本土学生的作品当范文。“范文引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技巧、方法及学习作文知识诸方面很有效,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优秀的作文浩如烟海,如果从一本作文书或报刊杂志上拿一篇范文让学生评析,那学生可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那些作品离他们生活太远,而且这样的作品語言华丽优美得让他们望尘莫及,所以我在选择范文时主要是找一些本乡本土的他们熟悉认识的同学的优秀范文来赏析,所以学生学起来就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教师写下水文。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想再说一说,因为对于农村孩子来讲,这是很重要的。农村学生特别有“向师性”,父母一般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所以农村孩子尊重老师,敬仰老师,如果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就会向你取经,也只有这样和学生谈写作体会、谈生活、谈写作技巧、谈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会带动影响一大批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在报刊发表散文、教学论文;在课堂上我也经常和学生写同题作文,这样在作文课上的平等参与,也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只要我们农村老师充分把握“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研究主旨,去研究农村学生的学情,不断摸索完善自己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农村的教育之花开得更艳!(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