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母爱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盛夏,一个炎热缺雨的中午,娘因突发心梗,在妹妹家悄悄地走了,没有花费一分钱,没有留下一句话,也没有见到一个子女。从那天起,39岁的我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
  
  1963年深秋,娘32岁时生下了我。那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但是,从十月怀胎开始,我就一直沐浴在娘的爱河里,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
  娘离开我已整整16年了。16年来,母子阴阳相隔,相见只能在梦里。可我想娘啊!每每看到年逾花甲的好朋友给耄耋的父母祝寿,羡慕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思娘之情也随之更甚。母爱博大无私。每当回想起母亲给予的点点滴滴的爱,有一种感慨便会在心底升腾:有娘的日子真好啊!
  多数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可我们家却是慈父严母。虽然父母就我一个儿子,但母亲从不娇惯我,也不护犊子,我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冲突,不管我是否有理,母亲总是让我反思自身问题,并主动向对方道歉。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有一次却出奇地反常。我在村里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作为班长组织同学们做课间操,高年级的三个男生故意捣乱,我当众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们。这三个人怀恨在心,中午放学后“教训”了我一顿,还把我关在了学校的教室里。母亲费了不少周折找到我后,气愤至极,当即带着我去找班主任老师和打我的学生家长评理要说法。第二天,那几个报复我的学生都受到了嚴肃处理,母亲维护儿子尊严的正义之举,在学校和全村产生了轰动,后来再也没人敢欺负我。
  母亲心灵手巧,她不但会纺线织布,让我的穿戴令别的小朋友羡慕, 而且擅长烹调做饭,就是粗茶淡饭也让我吃得有滋有味。最让我佩服的是,母亲还精通一些传统中医,是个名副其实的“家庭土医生”。我小的时候,村里看病很不方便,加之家里穷,当我有个头疼脑热,母亲就靠着她多年的经验,嚼碎生姜,蘸上香油白酒,使劲给我搓前胸后背,并用手反复给我挤眉心,直到发紫为止,有时还用针扎我的耳垂放血,之后让我盖上被子睡一觉,出一身大汗,病魔便随之被赶跑了。我的病痛被祛除后,母亲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母亲虽是个家庭妇女,却不乏远见卓识。她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20世纪70年代,父母上要赡养爷爷奶奶,下要抚养我们五个孩子,只好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巴。可屋漏偏逢连夜雨,1979年春天,正当我卯足劲儿备战来年高考的节骨眼儿上,父亲却因公致残,还险些丢了性命。村里的大队干部和亲朋好友,都劝说母亲让我放弃学业,撑起这个多难的九口之家。可不管别人怎么劝说,母亲自有她的主见。一天夜里,在父亲的病床前,我正认真地复习功课,母亲深情地对我说:“小子,娘知道没文化就难有出息,娘也知道你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别说你爹已脱离生命危险,就是他真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有娘撑着哩,你只管安心学习考大学。”当时,我和母亲都哭了,我被母亲的坚强和无私感动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口气,绝不能让她老人家失望。第二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军队院校录取,成了全国解放后村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平时我要出个门,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多加小心。如果我不能按时回来,母亲总会坐立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嘴里念叨个不停,有时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有时还要到村口去瞧,不管多晚都等我回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她老人家去世。有人说,母亲爱操心,心眼儿小,但我感受到的却是母亲的博大爱心。记得1986年冬天,我奉命赴滇轮战,整装待发的前一天,母亲抱病和伤残的父亲冒着严寒赶到部队为我送行,让我着实感动和幸福。在前线一年半的时间里,母亲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我。她因此而不敢看电视,生怕看到战斗场面受不了刺激,诱发心脏病。次年夏天,我在战场上得了疟疾,看到我大病初愈后又黑又瘦的照片,母亲心疼得不得了,为了让我补补身子、解解馋,她老人家把家里准备麦季吃的咸鸡蛋咸鲅鱼,煮熟煎好后给我寄到了前线。这个来自几千里之外的战地邮包,里面包裹的分明是母亲的一片爱心,我和战友们倍受鼓舞,这也成为我们杀敌报国的精神动力。
  娘走了,但娘的爱始终没有离去。这爱如同春风化雨,时时刻刻温暖滋润着我的心田。
其他文献
面朝大海  只有春天  那潮声是激情的表白  岸上的卵石  沐浴着阳光、海风  不久就會破壳  一朵朵浪花汇入大海的狂欢  依恋这片海  从心里喊一声  “永远的故乡”  共和国的水兵  梦不止在浪尖之上  还有更远的远方
期刊
金鸡报晓,大地回春。抟沙转石之间,又将是新的一年。  时间是有重量的,也是有温情的。当2017年的阳光打在你的身上,无论你在飘雪的北国,还是在和煦的南国;无论你施人过以多少援手,还是接受过多少馈赠,都会满怀对未来的期待和梦想,许下一个属于你的“小目标”,都会意气风发地迈出新的步伐。  回首过去的一年,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响亮地提出了“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期刊
一个普通的早晨,河南省南阳市街头有些热闹。行人依旧步履匆匆,交谈的低语、商场的音乐、门店的吆喝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  湿漉漉的街道两边,摆着几排椅子,椅子前放着小桌,城里的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环坐桌子周围,桌子上摆着包子、腊八粥、菜肴。史英超穿梭在人群中间,穿着红色上衣,看到哪一桌上要添饭,他就灵活地端走盘子,须臾回来,将盛满饭菜的盘子放到桌上。几个老人向他道谢,他只是憨厚一笑,又跑到其他桌子旁帮
期刊
在中国,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自组建之日起便凝聚起世人关注的目光,他们面对时代风云担负着最困难复杂的反恐作战任务,在巨大的挑战前奋发求索,打磨克敌尖刀,时刻准备战斗。  从参与新疆喀什9.18反恐战斗,到圆满完成全国两会、APEC峰会、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厦门“金砖”会晤、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从训练场摸爬滚打精武强能,到两次蝉联国际特种兵比武桂冠、勇夺第一届
期刊
白玉是天津疗养院院长,人如其名,拥有纯净通透、一尘不染的个性,温润坚韧、热忱正直的品格。她刚上任时就向全院官兵承诺:一不贪、二不占、三不搞特殊,请全院同志监督。她也要求大家做到:损害官兵利益的事不能干,砸疗养院牌子的事不能干,昧着良心欺骗患者的事不能干。  1  白玉刚当上院长不久,一位合作科室的地方负责人得知院里准备整治军地合作科室,担心科室被撤,便悄悄来到白玉办公室送礼。  没成想,看起来温和
期刊
“黝黑的皮肤,中等个头,半月眉下藏着一双小眼睛,脸上时常挂着憨厚而拘谨的笑容”,在中部战区某通信团三营八连,战友们都喜欢这样描述炊事班班长于龙。  2008年入伍至今,于龙在冀辽蒙交界的河北平泉县山沟深处,已待了8年。他乐于助人,爱管闲事,无论是群众的事、战友的事,只要他遇到了、看到了、知道了,就一定要幫一帮。  帮群众灭火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于龙到连队附近副食店购买调料,店主是一位上了岁数的
期刊
4月的高密,春意盎然,生机无限。在这座城市,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马路边,看得见穿红马甲的引路人;进商铺,有增添免费服务的店家;学校里,有传承“雷锋精神”的孩子们……眼下的高密,每天都有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一个个凡人善举,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文明之花深植城乡沃土,让雷锋精神扎根凤城大地。  近年
期刊
党员志愿服务,是全国学雷锋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项创新实践。党员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使贯彻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新时代呈现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形式。山东省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注重发掘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强化党建创新对于学雷锋志愿服务方向性的引导和支撑,在实践中探索党建创新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路径,成效显著,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以高密市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调研主体,探讨党员引领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志
期刊
在抚顺市望花区的瓢儿屯车站,走进车站的候车大厅,一处座设计简洁大气、展示内容丰富的雷锋精神教育展厅特别引人注目。自2016年11月中旬,展厅建成并免费开放后,瓢儿屯车站以雷锋精神建站育人有了更具特色、更为优秀的载体和阵地,让雷锋精神在候车室内“扎根落户”,又随着进出这里的旅客“传播四方”。  瓢儿屯车站因为与雷锋的历史渊源而远近闻名。据老职工回忆,雷锋生前经常来到车站义务除雪,或是帮着清打扫候车室
期刊
傍晚下班一进家门,发现阳台上新买的几株花在陶瓷花盆里袅袅娜娜,原本粗陋的一次性塑料盆已无踪影,花砖地板上干净利落。像花一样欣喜的心情只持续了不足5分钟,我立马反应过来:爸妈又爬楼了。  一个电话打过去:“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腿脚又不好,有时间来看看就行了,还拎着那么沉的土和花盆。这不算,还给换盆换土。我爸血压高,使劲低着头干活对身体不好。跟你们说了那么多次了,就是不听……”  妈妈忙解释:“我跟你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