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知交融的教学情境 构建高效的科学复习课堂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复习是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相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而言,复习是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学生对知识的不再陌生,学习兴趣降低,思维兴奋性处于低潮,探究欲望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本文通过初中阶段科学复习课现状的分析,提出可以从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科学实验、社会热点、科学史、例题、认知冲突、科学发展前沿、古诗词八个方面来创设情知交融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构建高效的初中科学复习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情境;复习;情知交融;高效
  教师常叹息:复习课难上,学生常说上复习课“没意思”。教师认为难上的原因是复习课主要是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或训练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感觉就像炒剩饭,淡而无味。学生认为复习课没意思,是因为复习相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而言,是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学生对知识的不再陌生,学习兴趣降低,思维兴奋性处于低潮,探究欲望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兴味索然,造成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状。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效率提高起来呢?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把枯燥的复习课变为学生喜闻乐见、人人参与的教学活动课,这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创设情知交融的科学教学情景,构建高效的科学复习课堂,也是科学教师一直在追求的教学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创設情知交融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出高效的科学复习课堂呢?
  一、运用生活经验、生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课程。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现代社会离不开科学,科学已经渗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目前所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运用社会生活实践和具体事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和应用。课程教材改革提出教材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在复习课中也应常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二、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社会热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科学又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在科学教学中可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有两方面的优点:①从功利看,现在的中考题经常用社会热点作为中考载体,在复习课中引用适宜的社会热点做为教学情境,能够让教学和中考接轨。例如2010年的中考卷中就有冰岛的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山西五家岭煤矿透水、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能源危机等等问题作为载体。从②长远来看,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问题,而学习情境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在复习课中引用适宜的社会热点做为教学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尝试社会角色的扮演,体会知识应用的过程和价值。
  三、运用科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在复习课中创设科学实验情境不仅能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四、运用科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实际上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索,以获得科学事实,建立科学理论的发展史。在上复习课应善于运用科学史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索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五、运用例题、习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复习时,例题、习题的讲解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以下模式“出题—读题—思考—试解—分析讨论—归纳检验”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过程、问题的理解,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和探索解题方法。然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题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进行提炼、升华,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模式核心是试解,在试解中发现问题,不断尝试去解决问题,不但体会到了有失败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六、运用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科学前,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辨别,可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其中有些认识学概念是一致的,而有些却是不正确的。如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铁水是铁和水的组合、纯碱是一种碱、体重是身体的质量、盐是食盐的简称、降水就是下雨等等和平时认识有冲突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错误观念产生冲突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与科学观点之间的差异,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错误观念的转变,从而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七、运用科学发展前沿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问题与我们的科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我们教师要以其职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从报纸、杂志、因特网等及时捕捉反映科学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以便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使高科技与学生的学习拉近距离,从高不可攀变为伸手可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可以坚定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献身科学的信念。
  八、运用古诗词创设教学情境
  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短小精悍、语句精炼、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运用古诗词创设教学情景,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让复习课产生火花。例如,在讲水循环时,可以引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注:这里的“不”可以根据水循环的含义改为“又”);在讲碳酸钙、氢氧化钙时,引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讲月相时,引入“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创新,大胆设计,多创设一些情知交融的课堂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
  [2] 胡秀英.《关注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Vol.9No.4:220-221
  [3] 曹章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J].中学物理,2010.Vol.28No.12:26-27
  [4] 金慧丽.《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J].教学经纬,2010.119
  [5] 何志刚.《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例说》[J].江西教育,2011.1-2.87
其他文献
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的解答,重要的是理解诗歌的内容,要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否则陷入模式化的解题套路,诗歌鉴赏就会沦为文学常识的考查,不仅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检验,考查的有效性也无法保证。而教学中如果按这种套路来做,高三复习课教学也只能是高投入而低产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读懂诗歌,进而能够准确评价、鉴赏诗人寄寓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我们从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遵
摘 要: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
摘 要: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人生聪明识字时”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化繁为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在师生平等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关键词: 去伪存真;强化课堂教学功能;简化教学流程;重视板书;化繁为简敬业;熠熠生辉  启迪发展智力,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人生聪明识字始”,语文不行,什么都枉然。语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其中包括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出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采取“设悬生疑”、“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实验操作”等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建立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
摘 要: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十年有余的初中英语教师,面对既无英语基础,又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农村初中生,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如何“动”动起来,这是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构建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农村;英语课堂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通过一系列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