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材中摩擦力方向表达的不准确性问题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物理的人都清楚,在物理中,公式、定律的描述必须准确明了,一个模糊的描述会给学习的人带来很多判断和运用上的困难.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中,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是这样描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沿着接触面(如果接触面是曲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司南版)第一册第四章第3节“摩擦力”中,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是这样描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在高中阶段,力学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其中最难学的算是摩擦力,它的方向判断,真叫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对课本上的这一描述,总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的从定义上把方向弄清楚,对其进行准确判断.
  1 究其原因
  有两点描述不够准确,或者说不够明了.致使学生非常模糊!
  1.1 相对的参考系不清楚
  如图1,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 (相对地面)做匀速运行,此时刻工件A正以v2(相对地面)的速度向右运动,且v2  对于A所受传送带的摩擦力的方向,有的说向右,有的说向左.就是因为学生不知道相对的参考系是哪一个,是相对于地面,还是相对于传送带;还有的学生还会以工件A为参考系,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
  1.2 对“相对” 的模棱两可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中“相对”二字是哪一个相对于哪一个的理解,比如上面,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呢,还是传送带相对于物体,对于这一问题也是不太清楚的.
  究其上面的两个原因,都是描述的不够准确造成的.假如[JP3]将判断的条件进一步描述清楚明了一些,就能够更准确的判断了.
  2 解决方式
  现在我们先做一个规定,把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或者要判断其受力的物体作为受力物体,对该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把上面的条件改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且总与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且总与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这样一来,物体和相对运动情况就完全清晰了,学生用起来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
  3 判断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研究对象)和施力物体(2)以相应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或参考系)
  (3)判断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4)由定义得出结论
  4 实例解析
  例1 某人用水平推力F拉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问木箱所受摩擦力方向?若木箱未被拉动呢?
  解析 木箱为受力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地面,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木箱(受力物体)相对于地面(施力物体)向前运动,可判定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碍物体的运动.
  同理,若木箱未被拉动,参照物仍为地面,木箱在拉力作用下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可判定木箱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亦向后,阻碍木箱的运动.
  例2 如图2,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v1(相对地面)做匀速运行,此时刻工件A正以v2(相对地面)的速度向右运动,且v2  解析 工件A是受力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传送带,选传送带为参照物,A相对于传送带在向左运动,所以工件A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该力使工件A加速运动.
  对于传送带受摩擦力的方向(还没有学牛顿第三定律,只能用定义判断),传送带是受力物体,工件A是施力物体,所以以工件A为参照物,皮带相对于工件A向右运动,所以受到A给他向左的摩擦力.
  例3 分析人走路时,后脚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假设脚不打滑.
  解析 摩擦力的受力物体是人的脚板,施力物体为地面,选地面为参照物,当后脚用力向后蹬地时,脚板有向后滑的趋势(若地面光滑,则脚将后滑),可知脚板所受静摩擦力向前,此即为人前进的动力.
  例4 分析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前后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假设车轮不打滑.
  解析 因为是分析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车轮是受力物体,地面是施力物体,所以选地面为参照物,分析前后轮的相对运动情况.
  自行车后轮是主动轮,对车轮上与地面接触的点来说,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应向前,此摩擦力为动力,牵引自行车前进.
  自行车前轮被车的架体推着前进,对前轮上与地面接触的点来说,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故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之一.
  若人推车前进而非骑车前进,同理可分析得到前后两轮所受摩擦力均向后为阻力的结论.
  例5 如图3,工件A静止在绕中心O匀速转动的水平转盘上,问工件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若转盘加速转动,假设A仍相对转盘静止,摩擦力方向又如何?
  解析 工件A为受力物体,所受摩擦力施力物体是转盘,选转盘为参照物.
  转盘加速转动时,工件A不仅在法向仍有远离中心O的运动趋势f法,而且在切向由于惯性,有保持原来较小速度运动而具有的与线速度v方向相反的运动趋势,受到与v方向相同的的静摩擦力f切,所以工件所受静摩擦力的合力应指向如图4(俯视图)所示方向,既阻碍法向的运动趋势又阻碍切向的运动趋势.
  其实该静摩擦力在法向的分量提供工件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切向的分量提供工件A切向的加速度,因此根据工件的运动状态亦可分析出其静摩擦力的方向.
  从以上可知,将判断条件准确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更准确的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减少给学生带来更多判断上的困扰,这也是对物理公式、概念定律描述必须的方式.
其他文献
1 借助乒乓球、足球,考查平抛运动规律  例1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1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的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
“联校网教”在黄沙镇梅田联校试点,成功覆盖柏树、楂林、明水三个教学点,“联校网教”周课时达20余节,覆盖了75%的课程教学。  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实施“联校网教”后,教学点 80%以上的学科均可运用网教实现教学,教学点实现了按时、按课表上课,大大提高了联校各教学点的课程完成率。  提高了师资资源的利用率。实施“联校网教”后,联校本部80%以上的教师均能很好地胜任网教工作,教学点同步拥有了丰富的师资
所谓“包节到人”,指的是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节内容都下放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包节到人”视域下如何有效推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应该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本文就该话题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1“包节到人”视域下的合作学习的特点  基于“包节到人”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  1.1任务为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物理实验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特别是那种按部就班的实验操作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目标—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则可以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参与性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本文以“目标—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就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物理实验的开展.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303。  摘要: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试题中分值较高的一类题型,它是能否取得英语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已被更多的学生所关注。要想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不但要有足够的词汇量,更要求学生熟知这类题型的特点和方向,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才能达到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好的
期刊
2015江苏高考物理试卷比起同省其他理科类的试卷,在情景设计方面颇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并努力从物理学科的实际出发,为考生营造了易于入题、乐于探究、多元思考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巧妙地引领考生的价值导向.  1 情景设计的“趣”是考生易于入题的切入点  为了有助于考查考生的较高层次能力,增强考试的公平性,情景设计应该有适当的复杂性和陌生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让考生难以进入答题情景,并快速找
国家、地方课程因缺乏灵活度,不能将最时髦、最优秀、最经典的世界文化及时反映出来.但是,班本课程“船小好调头”,却能即时应对.班级平台,永远是课程开发最生动、最灵活、最
题目 如图1,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KF(]2gh[KF)]  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试题解析 从
【摘 要】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一般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最后再以课下作业的形式进行教学巩固,这样的教学模式普遍运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结合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学、讲、练”教学模式出现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本文对该教育模式下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 学、讲、练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1. 正确引导学生自学  在该教育模式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