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我的老家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学习得有点累了,便放下笔,抬头向窗外望去,天还是那么蓝,只不过云朵稀少。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见了鸟儿掠过树林树叶晃动的声音,闻到了泥土的芳香,这让我想起——我的老家。【以“老家”为感点,引发对“老家”人和事的回忆。】
  今年国庆节,学校放了三天假,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真是一个珍贵的长假。假期的最后一天正好是姥姥的祭日,于是我们一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点明了选材的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与姥姥的感情,我和姐姐都很浓。我们强忍着呼吸了半个多小时的汽油味,只因想去看看姥姥。终于到了。站在那个古色古香小院前,看到门前的石凳,记忆回到了十年前的一个夏日的傍晚。姥姥握着一把扇子,一边为我们拍打蚊子,一边和乡人们聊天。那个时候,姥姥还很健朗……【“与姥姥的感情,我和姐姐都很浓”,直抒胸臆,突出了感点。“姥姥握着一把扇子,一边为我们拍打蚊子,一边和乡人们聊天”,细节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真切感人。】
  那时的姥姥头发雪白,腰有点弯曲变形,面庞慈祥和蔼,深浅不一的皱纹中透着岁月的沧桑,双眼没有了年轻时的神采,双手粗糙,却依然很温暖!【肖像的描写,凸现感点,使姥姥这一人物,立体感增强。】
  用一把生锈的钥匙费尽周折地把锁打开,还得小心翼翼地去推那扇木门,不时会从上面掉下一些灰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枣树,记忆又回到了八年前。“姥姥,我要吃枣!”“姥姥,我也要吃枣!”每当听到我和姐姐企求的声音时,姥姥总会笑眯眯地不紧不慢地拿着根竹竿给我们打枣。“砰、砰”,听到枣落地时清脆的声音,我和姐姐飞快地去抢枣。那个时候,仿佛全世界的幸福都在那棵枣树下……【“姥姥总会笑眯眯地不紧不慢地拿着根竹竿给我们打枣”“‘砰、砰’,听到枣落地时清脆的声音”,细节真实生动,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虚实结合,推开木门回忆与姥姥生活的幸福片段,点明了“我”与姥姥的感情至深。】
  走进长满野草的小院,看着北屋和西屋的两口大锅,记忆回到了七年前。姥姥的身影总奔波在北屋和西屋之间,而我们总喜欢坐着小板凳,托著小脑袋看姥姥忙碌的身影,嘴里不住念叨着各种香喷喷的饭菜。那时候,姥姥认为我和姐姐是世界上最馋的小鬼!【“姥姥的身影总奔波在北屋和西屋之间,而我们总喜欢坐着小板凳,托着小脑袋看姥姥忙碌的身影”,细节描写,独特而感人。】
  “咣”一声,那把铁锁又重新锁上了。站在大门前,记忆回到了六年前。我和姐姐坐上了去城里的汽车,再也没回来过,直到现在。【虚实结合,情深意长。】
  姥姥走了,那个承载着我们童年的小院也老了。时间可以带走姥姥的生命,消磨小院的墙头,却带不走我们对姥姥的爱。【直抒胸臆,升华主旨,流露出对姥姥无限的思念。】
  久违了,我的老家。【文章围绕“感点”选材,详细写姥姥为“我们”拍打蚊子、姥姥给“我们”打枣、姥姥为“我们”做可口的饭菜三件事情,睹物思人。在叙事的基础上,议论抒情,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作者系河北省武邑中学学生】
  点评一:
  作者紧紧围绕材料中“家”展开来写,首尾呼应,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深化文章主旨,表达了对姥姥无限的思念。
  点评二:
  作者语言功底比较深厚,用词生动准确凝练。如,“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见了鸟儿掠过树林树叶晃动的声音,闻到了泥土的芳香”,以及“姥姥走了,那个承载着我们童年的小院也老了。时间可以带走姥姥的生命,消磨小院的墙头,却带不走我们对姥姥的爱”等,作者的文字具有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能力。
  点评三:
  文章的写作思路比较巧妙,值得大家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按照“回家祭奠姥姥——进入姥姥家——离开”的空间转换展开来写。
  点评四:
  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回忆了与姥姥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及肖像描写,让姥姥的形象更加立体,一个朴素、深爱着外孙女的老人形象成功跃然纸上。此外,行文过程中多次直抒胸臆,抒发出作者对姥姥无限的思念。这篇文章有很多闪光点。行文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述井然有序,丝毫不乱。作者按照进入老家的空间顺序,层层递进,夹杂叙述有关姥姥的点点滴滴,感情逐渐升华。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此外,细致的肖像描写也让一个朴素、慈祥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行文中运用了大量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回忆不断转换,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感受到深厚的祖孙情意。文章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融入了个人情感,写得很有章法,语言也有个性,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
  1.文畅情达,词雅文简
  此文抒情恳切,一气呵成。用词恰当,意境不俗。文章多次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对姥姥的爱以及思念。
  2.具体刻画,生动描摹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以及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可以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内容的生动性。肖像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容颜逼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文章在内容上,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生动具体。
其他文献
“快点,咱们争取今明两天把麦子全部收完。”听了妈妈的话,我们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走在最前面的,是拉着排车的父亲。  到了地里,扑面而来的便是金色的麦香。我们缓缓地走在金色的麦浪中,一阵风吹过,麦浪一波连着一波,感觉整个大地都跳起了金色的舞蹈。看着金色的麦子,父亲的眼中闪着光,他轻轻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吹麦芒,抬手将香嫩的麦米倒进嘴里。可我的心中却生不出一点儿欣赏和陶醉的感觉,这么大一
期刊
你若渴望成功,必将历经疼痛;你若寻找梦想,必将披荆斩棘;你若期冀荣耀,必将忍受孤寒。  炎炎盛夏已经过去了,叶子也享受了三个多月的暖阳照射,而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树冠上那片独一无二的叶子,无论从哪里射来的光线都可以照耀到它。它沐浴着阳光,从日出到日落。它无疑是幸福的,大把大把的阳光聚集在小小的葉片上,它的每一根脉络、每一个细胞都浸泡在温暖的阳光里,它舒服地在枝头颤抖。它吸收了整整一个夏天的阳光,
期刊
为了使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此外,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需要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就得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善于抓住点滴的感动,写出自己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一束温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南京某高校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1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直接把补贴款打进饭卡。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学生甲:“这是一种‘隐形慈善’,既帮助了贫困学生,又维护了他的尊严,好!”  学生乙:“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不够公开透明,难保公平公正,也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  学生丙:“这样悄悄地进行补助,对个人固然有好处,但对倡导帮贫扶困
期刊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規则(试行)》,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还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等。  教育惩戒的“回归”,酝酿多时,铺垫良久,而今终于有了顶层设计。《规则》推行之后,教师、学校实
期刊
2020年底,教育部刚颁布了惩戒《规则》仅仅十几天后,一则“武汉一小学教师惩戒学生,用尺击打学生手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介入,并对涉事教师予以停课、道歉处分。  该事件把已经颁布即将实施的“教育惩戒”又搅乱了。大家对于教育惩戒的尺度和细则问题莫衷一是。我的理解是:手中有戒尺,心中有情怀。  其实教育惩戒绝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中国文化里从来不缺教育
期刊
南京某高校以学生消费记录为准直接划定资助对象,直接打款到饭卡。这一行为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样做不够公平、透明。为什么慈善永远撕不掉“暗箱操作”的标签?这实在是难言的慈善之伤。  这并非空穴来风,是一个个诈捐的圈套生生冰冷了世人的心。  詐捐、挪用善款……这样的恶性新闻无疑给慈善泼上了难以洗去的红油漆。当善心一次次遭遇圈套,人们逐渐变得“冷漠”。这种被动的“冷漠”是慈善最难融化的坚冰。诚然,这些是
期刊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一世为人,温良恭俭,不求大鸣大放。行善亦如此。无需高调慈善以吸引众人目光,隐藏与“无名”之善,或许才是这个浮躁社会的真正解药。  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隐形善行,是对被扶助者的尊重,更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坚守。人们总期待善行为人所知,受人赞赏,强调善在公众视线中的长期露面,却不知已渐渐囿于形式之笼,形成一种“为行善而行善”的不好风气。不可否认帮贫扶困之风的导向作
期刊
【标题改后旗帜鲜明,强调了“超越平凡”的前提是“做好自己”,逻辑清晰,范围明确,便于文章展开。】  一滴水珠,折射出的光彩,也可以闪耀如钻石;一枝寒梅,散发出的清香,也可以沁人心脾;一棵小草,吐纳出的氧气,也可以清新而宜人。它们都是平凡的存在,却在做好自己的同时,演绎出最动人的不平凡。【修改部分文字,弥补逻辑上的裂痕。】  同是大千世界中的你我,都平凡得如同一瓶沙漏中的颗粒,不能总想着主沉浮,而要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我们永远要记住: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周正  2.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  3.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周国平  平凡造就平庸也成就偉大,关键是看如何在平凡中积淀,在平凡中突围。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可以堕落的时代,认知平凡的意义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读了上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