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逸云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续中着力塑造的一个特殊的女性形象。本文将《老残游记》续中一至六回逸云的遭遇分为着相与无相两个时期,通过其在两时期中的表现与变化,深入分析逸云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老残游记》;逸云;着相;无相
在《老残游记》这本小说当中,刘鹗塑造了多个鲜明而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但笔墨花费最多,形象勾勒得最为丰满的一位,便是斗姥宫的尼姑——逸云。斗姥宫虽是个尼姑庙,但它具有着非传统性,由于历史原因,庙内的尼姑虽说是佛门中人,念经和做功课并不落下,但又并非持戒终身。历年以来,尼姑们虽不至于像卖身的娼妓,但接待官绅,谈笑作陪也是不少,甚至破戒涉欲的也是十有八九。这座尼姑庙与其说是戒律森严的佛门重地,更像是高级会所,靠着交际花周转营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逸云,思想上接受着佛教的经典教义,行为上却过着世俗的生活,使得她的性格充满着多重性与矛盾性。然而刘鹗对拥有此身份的逸云,在人物塑造上基本是以赞美为主,在其着相和无相的两个时期内,从多个角度出发,赋予了逸云不同的高贵品质。
一、着相的逸云
在《老残游记》续的第五回中逸云清晰地总结了她对自身过往经历的看法。逸云原名为华云,童年时期的她单纯而无忧,做到了《金刚经》中的“无人相,无我相”,内心无明显的男女分别。但到了十四五岁,情窦初开,分别心便愈发地重了,沉迷于爱情,爱慕美男子、有斯文气或是英气男子的华云,对任三爷一往情深而不可止。从小便接受教育,又生活在这个特殊的尼姑庙内,华云的思想自是有别于一般的尼姑和一般的读书人,她认为“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毫不避讳情欲,对被情丝束缚而失身的尼姑更是表示理解。正是这种思想,使得着相于爱情的华云敢于自由地追求和大胆地表白属于自己的爱情。华云一见任三爷便觉得投缘,两三面后更是无法忘怀,这份感情对她来说,虽陌生但又十分甜蜜。于是辗转反侧了好几晚,再见到任三爷,虽羞涩难堪,华云仍是勇敢地扯住他的衣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努力追求爱情。但世事又岂全是一帆风顺的,任三爷虽颇有几分才情,但终究不是华云真正的良人。在任三爷的家人看来,身份卑微的华云只能算得上是小小的玩物,他们根本没想过要纳一个尼姑归家,又觉得两人间的情义只会是短暂的,哪舍得花这么多的冤枉钱去养一个“花心”的交际花。任三爷又是个软弱的才子,家中大事由不得他做主,他也没这个心做主,虽也想与华云欢好,但在现实的阻扰下他担当不起,几乎无能为力。但华云又哪会轻易放弃呢,她着在了爱情的相中,被内心的欲望烧灼着,不停地盘算着该如何应对。但她所想出的解决之法,终归是不利于他人又不利于己的泥潭。无论是假意与他人欢好哄骗钱财来维持两人间的爱情还是成为侍妾受尽正室的刁难,这都是一条不归路。着相的困难是如此之大,叫她无法承受和解决,但一场梦境,使得她顿悟了。一切烦难皆因情欲所起,只要抛开这心中的欲望便能求得解脱,豁然开朗的华云从此改名为逸云,迎来了新生。
二、无相的逸云
出了情相后,逸云对男女相的认识便更深了,在第五回中,她说道:“我辈种种烦恼,无穷痛苦,都从自己知道自己是女人这一念上生出来的。若看明白了男女本无分别,这就入了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了。”贪婪,嗔恨,嫉妒,痴恋皆因为分别心,逸云所表达的无相并非是不区别男女性别,而是在洞悉了其中的区别后,去超越区别,越过外在,看到内在的相同的本质,从男女出发,又不止于男女,进一步超越地理解万事万物。有人认为,逸云的出相只是一种逃避,是她对这个无望的爱情做出的不得已中最好的妥协。其实这种想法低估了逸云所悟出的禅意。逸云所说的进入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实质上指的是内心解脱的体验。解脱并非逃避,自我结束一段不合适的爱情是一种选择,且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大众追求爱情是为了得到幸福,但爱情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一条路。悟懂真正的智慧,学得真正的知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逸云明确了爱情不是她要走的路后,转向其他方式来求道又怎会是逃避,不过是世人的误解罢了。那无相的生活便是那种不为凡人,终日念经诵佛而度日吗?自然是不正确的,普通的凡人若日日只会念经诵佛,哪能生存于世间,又哪能悟得真正的智慧。六祖慧能吃肉边菜即是这个理,重要的是心。逸云第五回的末尾说道“近來我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既做了斗姥宫的姑子,凡我应做的事都做。不管什么人,要我说话就说话,要我陪酒就陪酒,要搂就搂,要抱就抱,都无不可,只是陪他睡觉做不到。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逸云,终日里但凡闲暇的时候,就去同那儒释道三教的圣人顽耍,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身于凡尘,不可避免染上凡俗,这是逸云的入世;处于世间却不起欲念,不惹红尘,这是逸云的出世。用超越的态度来度过世间的生活,这便是逸云所悟出的无相道法。
着于情相的逸云表现了自己对爱情坦荡、勇敢而自由追求的心,这是被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束缚的古代女子所不能达到的;出相的逸云则展现了自己豁达、勇于放弃、追求自心和真理的品质,通达了一般人所不能领悟的禅意。刘鹗在继承太谷学派的思想上加入了启蒙思潮的新观念,塑造了逸云这么一位奇女子,在复杂的环境中完好地遵循了和超越了自己的本心,做到了超凡入世。
关键词:《老残游记》;逸云;着相;无相
在《老残游记》这本小说当中,刘鹗塑造了多个鲜明而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但笔墨花费最多,形象勾勒得最为丰满的一位,便是斗姥宫的尼姑——逸云。斗姥宫虽是个尼姑庙,但它具有着非传统性,由于历史原因,庙内的尼姑虽说是佛门中人,念经和做功课并不落下,但又并非持戒终身。历年以来,尼姑们虽不至于像卖身的娼妓,但接待官绅,谈笑作陪也是不少,甚至破戒涉欲的也是十有八九。这座尼姑庙与其说是戒律森严的佛门重地,更像是高级会所,靠着交际花周转营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逸云,思想上接受着佛教的经典教义,行为上却过着世俗的生活,使得她的性格充满着多重性与矛盾性。然而刘鹗对拥有此身份的逸云,在人物塑造上基本是以赞美为主,在其着相和无相的两个时期内,从多个角度出发,赋予了逸云不同的高贵品质。
一、着相的逸云
在《老残游记》续的第五回中逸云清晰地总结了她对自身过往经历的看法。逸云原名为华云,童年时期的她单纯而无忧,做到了《金刚经》中的“无人相,无我相”,内心无明显的男女分别。但到了十四五岁,情窦初开,分别心便愈发地重了,沉迷于爱情,爱慕美男子、有斯文气或是英气男子的华云,对任三爷一往情深而不可止。从小便接受教育,又生活在这个特殊的尼姑庙内,华云的思想自是有别于一般的尼姑和一般的读书人,她认为“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毫不避讳情欲,对被情丝束缚而失身的尼姑更是表示理解。正是这种思想,使得着相于爱情的华云敢于自由地追求和大胆地表白属于自己的爱情。华云一见任三爷便觉得投缘,两三面后更是无法忘怀,这份感情对她来说,虽陌生但又十分甜蜜。于是辗转反侧了好几晚,再见到任三爷,虽羞涩难堪,华云仍是勇敢地扯住他的衣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努力追求爱情。但世事又岂全是一帆风顺的,任三爷虽颇有几分才情,但终究不是华云真正的良人。在任三爷的家人看来,身份卑微的华云只能算得上是小小的玩物,他们根本没想过要纳一个尼姑归家,又觉得两人间的情义只会是短暂的,哪舍得花这么多的冤枉钱去养一个“花心”的交际花。任三爷又是个软弱的才子,家中大事由不得他做主,他也没这个心做主,虽也想与华云欢好,但在现实的阻扰下他担当不起,几乎无能为力。但华云又哪会轻易放弃呢,她着在了爱情的相中,被内心的欲望烧灼着,不停地盘算着该如何应对。但她所想出的解决之法,终归是不利于他人又不利于己的泥潭。无论是假意与他人欢好哄骗钱财来维持两人间的爱情还是成为侍妾受尽正室的刁难,这都是一条不归路。着相的困难是如此之大,叫她无法承受和解决,但一场梦境,使得她顿悟了。一切烦难皆因情欲所起,只要抛开这心中的欲望便能求得解脱,豁然开朗的华云从此改名为逸云,迎来了新生。
二、无相的逸云
出了情相后,逸云对男女相的认识便更深了,在第五回中,她说道:“我辈种种烦恼,无穷痛苦,都从自己知道自己是女人这一念上生出来的。若看明白了男女本无分别,这就入了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了。”贪婪,嗔恨,嫉妒,痴恋皆因为分别心,逸云所表达的无相并非是不区别男女性别,而是在洞悉了其中的区别后,去超越区别,越过外在,看到内在的相同的本质,从男女出发,又不止于男女,进一步超越地理解万事万物。有人认为,逸云的出相只是一种逃避,是她对这个无望的爱情做出的不得已中最好的妥协。其实这种想法低估了逸云所悟出的禅意。逸云所说的进入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实质上指的是内心解脱的体验。解脱并非逃避,自我结束一段不合适的爱情是一种选择,且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大众追求爱情是为了得到幸福,但爱情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一条路。悟懂真正的智慧,学得真正的知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逸云明确了爱情不是她要走的路后,转向其他方式来求道又怎会是逃避,不过是世人的误解罢了。那无相的生活便是那种不为凡人,终日念经诵佛而度日吗?自然是不正确的,普通的凡人若日日只会念经诵佛,哪能生存于世间,又哪能悟得真正的智慧。六祖慧能吃肉边菜即是这个理,重要的是心。逸云第五回的末尾说道“近來我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既做了斗姥宫的姑子,凡我应做的事都做。不管什么人,要我说话就说话,要我陪酒就陪酒,要搂就搂,要抱就抱,都无不可,只是陪他睡觉做不到。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逸云,终日里但凡闲暇的时候,就去同那儒释道三教的圣人顽耍,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身于凡尘,不可避免染上凡俗,这是逸云的入世;处于世间却不起欲念,不惹红尘,这是逸云的出世。用超越的态度来度过世间的生活,这便是逸云所悟出的无相道法。
着于情相的逸云表现了自己对爱情坦荡、勇敢而自由追求的心,这是被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束缚的古代女子所不能达到的;出相的逸云则展现了自己豁达、勇于放弃、追求自心和真理的品质,通达了一般人所不能领悟的禅意。刘鹗在继承太谷学派的思想上加入了启蒙思潮的新观念,塑造了逸云这么一位奇女子,在复杂的环境中完好地遵循了和超越了自己的本心,做到了超凡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