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燃留守儿童的心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缺乏亲情真爱,有的心理有着严重的缺陷,有的品行不端,有的学习成绩差。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当今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何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倾注真情,爱心滋润
  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琢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对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长期得不到亲情的抚慰和关怀,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因此,教师要努力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在小事、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我班有个学生叫叶莉,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现在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她形成了内向、胆小怕事的性格,如果老师、同学不主动跟她说话,她基本上是“金口难开”,而且很难看见她的笑容。针对这些情况,我主动找她聊天,还让她担任学习委员,早读时间让她领读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朗读挺有感情的,于是,我鼓励她去参加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比赛,结果她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领奖台上,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是的,多给点阳光,孩子就会很灿烂。
  二、情感教育,促进成长
  每个家庭的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也千差万别。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的频率极低,对留守子女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指导,使子女亲情意识淡化。我班有个叫李民辉的学生,他的父母在海南打工,连过年也要加班,不能回家。他常年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家长会总是外公外婆参加。时间久了,他与外公外婆更有感情,也不怎么想爸爸妈妈了。当其他同学谈论与父母有关的事情,他总是默默地趴在桌上不说话,脸上有一丝的忧伤。于是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把平时孩子在校的表现告知他们,提醒他们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即使工作再忙,也应该抽空跟孩子打打电话,问问孩子想什么,盼什么,关心孩子的心里感受,让亲情在话语中转递,定期回家看看孩子,让温暖流入他的心间。此外,我还开导学生,告诉他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的劳苦辛酸,是父母的汗水才换来他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值得敬重的父母,作为子女,不要让父母担心,要用好成绩来报答他们。春节时候,李民辉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他回校后高兴地告诉我,爸爸妈妈买了新衣服、新书包给他。从此他更中努力学习了。我鼓励他常与父母沟通,有一次他的语文得了第一名,他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我的语文得了全班第一名!”是的,感情是要靠彼此的经常联络维持的,这样才使其幼小的心灵不再冰冷。
  三、心理疏导,促成进步
  有些孩子由于是隔代抚养,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或放纵;有些孩子寄养在亲戚家,这些孩子的内心是不太健全的。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打开学生的心结,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班有个学生叫叶俊杰,他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专心听课,作业马马虎虎,有厌学情绪,与同学交流较少。奶奶的管教和批评让他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他周末经常不在家,外出溜达。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作业我不会做,爷爷奶奶也不会,爸爸妈妈也帮不了我,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出去给别人打工。”我反问他:“你学的知识不多,别人会给你工作的机会吗?即使要你,你也只能干苦力工。”“你学习是为了爷爷奶奶,还是为了爸爸妈妈?”他摇了摇头,我进一步引导:“父母挣钱也不容易呀,你如果学好本领,以后生活就不会那么艰难。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到办公室来找我。一天进步一点点,多与同学交流,你就会发现自己很棒。”我具体分析了他的情况,制定了学习帮扶计划,每一次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都给予表扬,建立进步档案。后来他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我说,我还鼓励他多为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让家长操心。他写字不错,我让他担任宣传委员,出黑板报,各种文体活动都让他参加,他多次获奖。在这些荣誉的鼓励下,他渐渐转变了,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开展活动,架起心桥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方式更多是通过电话,这使得他们容易忘记对父母的关爱与思念之情,也有些儿童不愿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说出来。所以,为了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我们可以用“信鸽”来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教育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等特殊日子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一封亲情书信,或述说家事,或汇报学业,或报告喜讯,这样既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又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在班上开设“悄悄话信箱”,学生想念父母了,有什么心事不方便跟爷爷奶奶说的,都可以找知心朋友倾诉。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此外,开展“爱心手牵手”“小爱铸就大爱”、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让儿童在汇集爱、传递爱的过程中,亲身感受真情的可贵。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等温馨祥和的活动,架起一座心桥,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有人爱、有人帮,让儿童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的缺失,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儿童是一棵幼苗,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儿童是一朵花,需要我们用爱心浇灌。让我们用爱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心灯,照亮他们健康成长的道路。
  (特约编辑 潘 若)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渐变式结构变动AIDS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三十年来动物性食品需求结构变动的时间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需求在1981—1995年的15年间发生了渐变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有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需求和目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越来越热,
【摘要】現代音乐教育学者,在对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音乐教学情况,探索出带有我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新体系。为了保证在我们国家可以顺利地实施该体系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本篇文章将针对该体系下的学前音乐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现代学前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教学观念;音乐教育新体系;学前音乐;幼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对幼儿进行音
王凤云教授以“情景假设”,教唱好中国“民戏歌”的教学法在声乐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文从她的学术讲座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论述,可以说,“情景假设”教学法不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接的形式和客观事物为载体加以呈现,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和理解。  一、课堂教学——数学味的升华  1.原汁原味的数学生活情调——激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要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可以利用他们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进行引导。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在我的上衣上贴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