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由于工作压力、社会待遇个人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使得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不够敬业,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教导缺乏耐心。面对这样的现状,本文主要分析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如何调适这种现状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因素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是一种教书育人、助人成长的特殊职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其主要职责任务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学习、全面充分发展。因此,教师的职业是一项艰辛繁重的职业。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育工作存在着复杂性、反复性、连续性、长期性,使得教师的工作绩效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得到显现,容易造成低成就感;教师职业是一项高压力的职业。调查显示,在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職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升学考试,工作负担,角色职责,工作聘任,职业声望,学历职称等等;中学教师的付出与经济收入失衡。工作的超负荷付出与经济收入不高,使其对教学工作缺乏长期的动力;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社会期望和要求过高的职业。社会要求教师做一个高素质的模范公民,教育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师偶尔的言行不逊、教育质量一时得不到显现,都可能招来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二、边远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前,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累积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表现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明显下降,工作态度消极,精力不足,对工作任务的退缩,如不想去学校上班,不想走进教室,不想见到学生,不负责任、情感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教师职业倦怠包括情感耗竭(疲劳、过敏、紧张),人格解体(工作冷淡、没有情感反应),成就感降低等三个层面。统计分析表明: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教龄、性别、工作压力、生活环境,所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办学水平等因素有关。就教龄而言,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教龄1-5年),精力充沛、上进心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虽处于适应阶段,尚不会出现职业倦怠;随着教龄的增加(教龄5—15年),教师的教育成果不断积累,成就感会不断增加,但是个性化和情绪耗竭就会凸现出来;当教师的教学进入成熟阶段(教龄15年以上),教师的职业观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成为骨干教师、名师,其职业倦怠现象就比较低;而更多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而工作起来比较轻松,又没有及时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作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灵气,同时,阅历的增加又使其总觉得工作的回报过少,任务永远不会结束,不平衡感油然而生,心理和生理就会产生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个人、对工作都是十分有害的。对个人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工作不求进取,甚至会引发身体不适、健忘、失眠等疾病。对工作则会促成无成就感、厌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现象,把对工作的退缩和不满“转嫁”给学生,就会祸及教育效果[2]。
压力是个人处于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承受压力,适时、适度的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即所谓“无事”容易“生非”。但压力太大或虽然不很大却长期持续存在,过大或持续累积的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特别是边远地区中学教师面对生活上的待遇和工作中的重负荷双重压力的作用,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要及时加强对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激励和调适。
三、边远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适策略
1.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
由于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备,教师数量总体不足,专业教师结构性短缺,一个教师带三四门课和几个班的各门功课,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基本都是重负荷工作。避免压力过大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懂得“量力而行”,也就是不要让自己绷得太紧,不要凡事都揽到自己身上。该做的,当尽全力做好。但不要什么都去争,什么都想要,不要羡慕别人得了多少好处,更不要指望天下好处一个人占尽。
2.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同的情境下,个人对自己所持的看法与信念不同,行为效果就不一样。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获得成功所具有的信念,亦即对个人能力的判断,对自己的信心程度。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倾向于相信自己拥有的资源可以应付所需,当遇到有压力的事件时,会将其视为“挑战”,而不是“威胁”;而先认定自己不行,遇事惊惶失措,结果自然糟糕,更加坚信自己无能,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信心不是盲目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3]。
3.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
由于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比较低,使得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不认同感,特别是看到周围一些人挣的比自己都多得多,因此学校需要改善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补贴、奖励、岗位激励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激励办法。要留住人才,才会教出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国俊. 沧州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20(11):110-112.
[2] 王秀希,张丽娟,王冰,秦仕彬. 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在中学教师中的试用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20(12):153-155.
[3] 彭文静.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与策略建议[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0,18(01):98-100.
关键词: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因素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是一种教书育人、助人成长的特殊职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其主要职责任务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学习、全面充分发展。因此,教师的职业是一项艰辛繁重的职业。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育工作存在着复杂性、反复性、连续性、长期性,使得教师的工作绩效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得到显现,容易造成低成就感;教师职业是一项高压力的职业。调查显示,在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職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升学考试,工作负担,角色职责,工作聘任,职业声望,学历职称等等;中学教师的付出与经济收入失衡。工作的超负荷付出与经济收入不高,使其对教学工作缺乏长期的动力;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社会期望和要求过高的职业。社会要求教师做一个高素质的模范公民,教育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师偶尔的言行不逊、教育质量一时得不到显现,都可能招来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二、边远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前,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累积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表现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明显下降,工作态度消极,精力不足,对工作任务的退缩,如不想去学校上班,不想走进教室,不想见到学生,不负责任、情感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教师职业倦怠包括情感耗竭(疲劳、过敏、紧张),人格解体(工作冷淡、没有情感反应),成就感降低等三个层面。统计分析表明: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教龄、性别、工作压力、生活环境,所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办学水平等因素有关。就教龄而言,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教龄1-5年),精力充沛、上进心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虽处于适应阶段,尚不会出现职业倦怠;随着教龄的增加(教龄5—15年),教师的教育成果不断积累,成就感会不断增加,但是个性化和情绪耗竭就会凸现出来;当教师的教学进入成熟阶段(教龄15年以上),教师的职业观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成为骨干教师、名师,其职业倦怠现象就比较低;而更多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而工作起来比较轻松,又没有及时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作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灵气,同时,阅历的增加又使其总觉得工作的回报过少,任务永远不会结束,不平衡感油然而生,心理和生理就会产生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个人、对工作都是十分有害的。对个人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工作不求进取,甚至会引发身体不适、健忘、失眠等疾病。对工作则会促成无成就感、厌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现象,把对工作的退缩和不满“转嫁”给学生,就会祸及教育效果[2]。
压力是个人处于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承受压力,适时、适度的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即所谓“无事”容易“生非”。但压力太大或虽然不很大却长期持续存在,过大或持续累积的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特别是边远地区中学教师面对生活上的待遇和工作中的重负荷双重压力的作用,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要及时加强对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激励和调适。
三、边远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适策略
1.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
由于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备,教师数量总体不足,专业教师结构性短缺,一个教师带三四门课和几个班的各门功课,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基本都是重负荷工作。避免压力过大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懂得“量力而行”,也就是不要让自己绷得太紧,不要凡事都揽到自己身上。该做的,当尽全力做好。但不要什么都去争,什么都想要,不要羡慕别人得了多少好处,更不要指望天下好处一个人占尽。
2.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同的情境下,个人对自己所持的看法与信念不同,行为效果就不一样。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获得成功所具有的信念,亦即对个人能力的判断,对自己的信心程度。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倾向于相信自己拥有的资源可以应付所需,当遇到有压力的事件时,会将其视为“挑战”,而不是“威胁”;而先认定自己不行,遇事惊惶失措,结果自然糟糕,更加坚信自己无能,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信心不是盲目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3]。
3.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
由于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比较低,使得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不认同感,特别是看到周围一些人挣的比自己都多得多,因此学校需要改善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补贴、奖励、岗位激励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激励办法。要留住人才,才会教出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国俊. 沧州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20(11):110-112.
[2] 王秀希,张丽娟,王冰,秦仕彬. 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在中学教师中的试用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20(12):153-155.
[3] 彭文静.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与策略建议[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0,18(0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