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带来的雪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kk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艺青年们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诗:“貧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这句诗作为贫穷的挡箭牌,很管用。
  这首诗的出处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反对英国人之诗》。其实,我更喜欢的是他的那首《从火车上看一场新雪》。其中有一句特别迷人:“而他吃下的时间的碎片从无力的嘴中呼出滋润着雪。”
  我生活的地方并没有火车,连汽车也没有,除了一趟去县城的轮船和一趟去上海的轮船。去县城的轮船是白天开,而去上海的轮船则要到黄昏才能抵达我们的码头。这条夜航船叫建湖班,终点在高港。建湖在里下河的腹地,高港是长江边的港口。建湖班开内河,高港班开长江这条线路,一直到上海十六铺。
  那时实在太闭塞了,但有了夜航船,我们就和大城市上海联系在一起了,以至于有了这样的感觉,只要一上了建湖班,就等于上了高港大轮船。上了高港大轮船,就等于踏上了上海这块土地。
  内河的航船既缓慢又拥挤。但建湖班最缓慢和拥挤的日子,莫过于冬天。内河的枯水季节已到,去上海探亲的人却特多。整个建湖班不止一艘拖轮,而是连系着四艘拖轮,像迟缓的大蜈蚣在建湖到高港的内河上爬行。
  建湖班是标准的夜航船。乘客们携儿带女,所带的包里必有香油、咸鱼、咸蛋。冬天的夜晚很长,夜班船里灯光昏暗,似乎所有人的脸都是黑色的,人们以极大的忍耐力忍受着里面浑浊不堪的空气。好在夜航船像大舞台,从建湖开始,就有耍杂技的,练气功的,唱小曲的,卖杂食的轮番上场,似乎每过一个码头都会重新换上一批人。整个船舱是无序的、寒酸的、拥挤的,却又是温暖的,我曾在小时候的船上接受过一个老大爷油腻腻的棉袄的庇护,极能抵挡夜晚的寒冷。
  现在想想,有夜航船的日子多么灰色,但人们的心似乎跟夜航船一样,坚定地、不屈不挠地向遥远的上海进发。长大后,我读到张岱的《夜航船》,我想,如果让张岱乘坐我们的建湖班,肯定会写出另一篇有味的《夜航船》。
  有一次我去上海,经过长长一天的航行,我满身疲惫。高港终于到了,我钻出船舱,外面凛冽的风把我吹得东倒西歪,但我眼睛一亮。建湖班的三条船顶上全是洁白的雪,可没有下雪啊。
  后来我想通了,是建湖下了雪。不动声色的建湖班还是把建湖下在船顶上的雪顺利带到了高港。三条夜航船的船顶上的雪上没有半点鸟迹。
  再灰暗的日子也是有奇迹的,比如这三艘披着雪衣的拖轮,它们在夜里行驶时真像三条白鲸一样,在黑暗中的内河上坚定地游弋。这三条夜航船已把这白得发蓝的雪带到了没有下雪的高港,它们肯定是准备把这雪带到上海去的,如果它们能去长江里游弋的话。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雄奇巍峨如泰山,奇秀壮丽如黄山,秀丽青葱如峨眉山,在我心中都不及险峻奇丽的华山。  还记得我们全家第一次去登华山,从山脚下仰望,只见层峦叠嶂的山峰被云雾遮挡,薄薄的雾气仿佛神秘的面纱,一座座秀丽的山峰犹如利剑一般直插云霄。这样一座神秘莫测的险峰,登顶的瞬间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呢?  带着满心的好奇和迎难而上的雄心壮志,我们开始了登山之旅。不登山还真不知道华山的险,山路越来越陡峭,台阶越走越艰难,有的
期刊
五一假期,我回外婆家,四下转了几圈,没有看到那只猫。我好奇地问外婆:“猫怎么还没回家?”厨房门口的猫食碗倒扣在那儿,上面还粘着几粒剩下的米饭。  “猫前两天死了。”外婆淡淡地说。  我的心猛地一沉,以为外婆在和我说笑。可她的神情告诉我,是真的。  回忆接踵而至。我7岁那年回外婆家小住,那是一个麦浪起伏的初夏,丝毫不怕日晒的我在麦垄上时而奔跑,时而驻足,跟麦浪玩着捉迷藏。跑着跑着,发现离外婆的家越来
期刊
戴院长把与项目相关的人员聚集在一个房间里。  阿元探长缓缓地开口道:“这次请诸位到这里来,是我的主意。我已经知道这个案件的经过,作案者的身份也已查清。”他从左到右扫视了一遍所有人,严肃地说:“在座各位都与研究院签过保密协议,都知道违反协议、泄露国家机密的下场。希望作案者仔细考虑,不要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戴胜先打破了沉默:“阿元探长,您是否已经知道谁是作案人了?”  
期刊
我望见那正值壮年的男子,将身旁的女儿揽入道路里侧,两人继续前行。  暮色已至,天逐渐暗了下来,“啪”一声,小路上稀落的幾盏路灯一齐亮起。来往的车辆亮着刺眼的灯光。它们疾驰而过,惊了的行人又往里侧靠了靠。  我记得,父亲总爱带我走这条小路。孩童至少年,来来往往,人潮中,我总是被他揽入里侧。  “爸爸,这房子昏黑极了,现在里面还有人住吗?”  “爸爸,这路边的矮树枝,是什么品种?”  孩童时期的好奇心
期刊
山谷里长着一棵小树。春天里小树长了绿叶开出花朵,秋天里小树落了黄叶结出果实。年复一年,小樹静静地站在那里。“要是能像小鹿一样跑起来,像小鸟一样飞起来,该多好呀!”小树天天自言自语。  有一天,吹来一阵奇异的风,小树轻飘飘地离开了土地。它低头一看,树根变成了两条长腿,树枝和树叶收拢起来,变成了两只绿色的大翅膀。小树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它在山谷里跑来跑去,东看看西瞧瞧,好像从不认识这里。“现在让我飞上天
期刊
人生就像一张地图,直直地平铺在眼前。从一个点,延伸出无数前进的路。每个人在难以判断的一个个选择里,艰难地度过一生。有时,一个方向,就足够让人心动;一条道路,就足够让人惆怅。  解忧杂货店,解的就是这样的忧愁——因为男友的不治之症,年轻女孩月兔徘徊于爱情和梦想之间;为了音乐梦想,松冈克郎漂泊四方,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对家庭巨变,在迷茫中挣扎 ……亲情、爱情、友情、家庭、梦想、未来,人们的一生离不开这
期刊
作家赵婕说:“从少年时代至今,我的生命乐趣和生存本领,我的幸运与幸福,都与读写有关。”  她说,10岁那年,读三年级的她,有一天收到父亲送给她的软皮小书。她飞也似的跑到雪坡山林里,跑到听不见母亲呼唤她做家务的地方,在徐徐晨风中读完了那本书。  读完书,走在回家的田埂上,望着那些碧绿的稻田和连绵青山之外看不見的世界,她有了新的梦想:“我要成为作家。”  从此,这个小小的理想,就像一枚含在她嘴里的糖,
期刊
有一颗星星,它总是白天睡觉,晚上和同伴一起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他没有和同伴玩耍,呆呆地望向地面。  “你怎么啦?”同伴關心地问。  “你看,人类的世界多么安静呀,还长着数不清的小花小草,我好想去看看。”  “别胡思乱想了。”同伴惊叫道:“这只是晚上。白天人类就出来了,到了陆地上,你会无法动弹。”  可是那颗星星就是不听,趁同伴没注意,跳到了一片草丛里。到了草丛,它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无助。
期刊
我真幸福  在巢里,13个蛋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啪啪”声裂开了,我探出头,看到了蓝的天、绿的树,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她轻呼:“宝贝,宝贝,妈妈在这儿呢。”我靠在妈妈身上,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雕鹰。  学习飞翔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在妈妈地精心喂养下,我们都长得肥嘟嘟、胖乎乎,活像13枚小松球。  今天,吃完饭后,妈妈要带我们出去走走,我们欢叫着:“今天出去玩,我要带一只
期刊
读过许多写张爱玲的文章,但论及写张爱玲的形象特征,都不如胡兰成写她的生动、准确。上海,雨天,他俩常坐三轮车去看电影。有一次,下车时胡兰成不舒服,因为张爱玲挤坐到了他的腿上。胡兰成写这段细节,用一句话,“爱玲长而大”,所以坐在腿上并不舒服。“长而大”三字,精准说明了张爱玲的身姿骨架。当然,也隐隐透露出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情感,没有他自诩的那么深情——长而大的说法描述物体更适合些。一个“长而大”,将人物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