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孝已经根植于国人的灵魂,但下一代的“孝”却在种种迹象中有颓退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缺爱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为了孩子是外出打工赚钱,让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好,还是留守在他们身边,让他们不缺爱?
  选择外出打工,势必要让老人来照料、教育孩子。这就形成了隔辈教育。老一辈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习惯,这些习惯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的,于是问题就接踵而来。孩子们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唠叨很反感,有时甚至对老人出手。当在外打工的父母听说了这件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常常会在孩子不理解的眼光中,对孩子非打即骂,而在旁的老人却常常看之不忍,回护孩子。这样的恶性循环每天都在发生。父母在教育孩子对老人做出的不当行为时,常常会犯这样的毛病:把“孝”放在嘴边,以为这样孩子就能懂。其实他们是在对牛弹琴。“孝”不是光靠说出来就可以办到的,而是在说了之后默默地做出来的。这样才能对孩子做到“言传身教”。
  二、老师不说
  现在有很多的老师认为孝的教化不在自己的教育范围,甚至还认为自己教的学生还小,根本听不懂,既然听不懂,为什么还要吃力不讨好地去教,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于是,他们在教育学生时也刻意回避了“孝”的言传。
  案例: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很调皮,也很懒。有一次,他只顾着玩,而未能按时把自己能写好的语文作业交给我。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康,今天冷吗?”
  “有点。”
  “哦,那你现在感到冷吗?”
  “不冷。”
  于是,我起身打开窗户,让寒冷的北风吹进来。我于是找借口离开办公室,让他站在办公室等我一会。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康背对着我的时候,我对坐在我对面的同事打了个眼色,并用手势告诉她,别关窗。
  五六分钟后,我回到办公室,窗还开着。我边去关窗,一边面带歉意地说:“康,不好意思,老师刚才觉得这里太闷了,所以开了窗,冷吗?”
  “冷。”他哆嗦着说。
  “我记得上次跟你聊天的时候,你告诉我,你爸爸在开摩托车搭客,是吗?”
  康看着我,疑惑不解。
  “那你爸爸在等搭车的人,是不是也要被这样的冷风吹啊?”
  “恩!”
  “你看,你爸爸都能在冷风里等客人,赚钱养家。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是什么感觉?”
  “……”康沉默了。
  “你在学校的学习,也应该以你爸爸为榜样。你认真学习了,你爸爸一定会很高兴,他在外面被风吹,被雨淋也不会觉得苦。你觉得呢?”
  康更沉默了,不敢看着我的眼睛。眼看着目的达到了。我见好就收。
  “爸爸能为你们能生活得更好,你能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让他担心,就是对他的孝顺。我相信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现在,老师再给你半个小时去完成你忘交的作业,可以做到吗?”
  “可以。”康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给我一个答复。我很满意。
  当康走后,目睹全程的同事不客气地说:“你跟他说的那些,简直就是废话。”
  我说的真是废话吗?我觉得不是。虽然孩子似懂非懂,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其实老师就应该在学生不懂时,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弄懂。
  我现在所教的小学生,年龄介于10—11岁了,这个年龄,是老师引导他们去弄懂“孝”的含义的时候了。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在品德课考试时回答“关于“孝”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她把她的理解写了下来。老师大为称赞,还把她的答案公布出来,成为范本。那时候,这位女同学才11岁。那个时候的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孝“,怎么去实现“孝”,难道不是老师教育的结果,而现在,我们老师就能忽略这种教育吗?所以在平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我常以这个“孝”为切入点,通过自己的言辞,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孝”,并教他们怎么去履行“孝”义。
  很多老师以为“孝”是不用教的,教了,学生也听不懂,还不如不教。学生大了,自然会懂。
  其实,有时我们真的被自己的经验害了。我们总以为有些东西是不用教的,以为“孝”也是不用教的,到时候学生自然就会懂。这种想法很危险。我们的经验并不等于是学生的,学生们要想形成经验,就要有人去教他们。正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样来的。我们作为老师,言传、言教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把身教的经验放在前,而忽略的言传、言教。
  纵观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会感叹:社会病了,人心不古。其实最大的错还是言传身教本身。如果每一个公民在小的时候就被充满正能量的言传身教包围,他还会在长大后作出种种失德的行为吗?
  常有老师抱怨某某学生难教,某某学生不懂尊师、不懂尊老爱幼。这些固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但也不排除老师对待某些问题时的回避态度。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学生不懂得体谅别人,不能将心比心,从而不断犯错,进而家长头疼,老师更头疼。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只是口头强调让孩子对老人或自己孝顺,还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来对自己的父母履行“孝”,为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让“孝”义深植孩子的心底。
  作为老师,也不要怕麻烦,该把传统的“孝道理念”传递的时刻,不要刻意回避,应该让学生从小懂得什么是孝,什么是感恩。让“孝”刻于学生心中,深入骨髓,使之成为灵魂之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关人士对北京四所小学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94.3%的教师有中度的倦怠,倦怠感较大的人占66.16%,完全没有倦怠感的人占5.7%。可见,教师职业倦怠逐年呈上升趋势,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状态,如若处理不好,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势必加剧对教师队伍健康肌体感染和侵蚀,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倦怠
期刊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改不断在各学科的推进和深入,我市教育教学一线涌现出了众多思维活跃、突破传统的课改新星,改革创新蔚然成风,“时事地理”课也随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蓬勃发展。时事地理教改在不断活跃的过程中,凸显出稳健的发展趋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走在了课改的前沿。  而我校面临的现状是:没有专业地理学科教师、没有专门教研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模式可以模仿。时事地理课的教改仍旧处在一个摸索的初级阶段。完
期刊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礼仪教育,以奠定幼儿良好的礼仪规范呢?  一、在环境中熏陶  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我们把孩子从家带
期刊
刚由学前教育转为全日制教育的学子是天真无邪、非常可爱的孩子。他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纪律焕散,故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度下,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过程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去培育学生,一定能将班主任工作越做越好。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理
期刊
高考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因此,高中语文训练必须高度重视作文教学,但是,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机械应考的作文教学、随意的作文教学、重复的作文教学、简单的作文教学比比皆是,从而,产生一大批假、大、空的文章,无病呻吟的套作文章。为此,我们设计出依据“三大标准”对学生进行序列作文训练,以达到“放”“收”适度,获得“文美情真”的教学效果。  一、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
期刊
做了十几年班主任的教师,都会遇到有学生逃学、旷课这样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一般表现出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教师对着干,直至旷课、逃学。他们经常出没于校外游戏房、网吧等青少年不适宜的场所,寻找刺激、混日子、消磨时光。家长找到了“抓”回学校上课后,可他们的心思并不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讲话,要么做小动作。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惟有真诚才能走进问题学生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只要
期刊
应用题的文字量较多,理解难度较高,解题耗时较大。在普通班里,学生怕应用题,烦应用题、恨应用题,常常被中层或以下的学生称为“果断放弃”的题目。然而,应用题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能否攻破应用题就成为一道中考明显的分水岭。教会学生利用“简易”的方法,从中套取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分数,应该成为教师在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的重点。  一、攻破难点、重点的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老师指导,探索出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解
期刊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于心灵的沟通,心诚则情真。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肉,有情感,有理智的人。虽然他们只是孩子,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纯真而微妙的。师生之间,首先在于教师必须善于用真心,把心交给学生,用行动把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换取学生的真情。  一、多用心  (一)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心。爱心是作为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素养,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要比一般人多出几倍的爱心去
期刊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机构要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来生成课程内容,主要强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与发展的兴趣;由此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一要创设环境;二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我园地处农村,具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因此,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进一步提高我们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的素质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