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在读学生的习作时,我总觉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比比皆是。孩子们有温暖的家,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有五彩的世界,但这些在他们的眼中,往往只是白纸一张。教材中,很多课文留有内容空白,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拓展余地。它们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电影中的空镜头,给人不尽的想象。面对这一切,我决定借助文本资源,随文练笔,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针对“没什么可写,怎么写”的问题,我采用了“取文本之法,用文本之材”的方法。
一、借助文本,巧抓仿写
仿写自古以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仿效中孕育着创造。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重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读了课文的句段,或多或少地将其运用到另一结构相同的词句或片段中去,可以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
首先,从仿写词句入手。叶圣陶先生谈到课文要细品时曾说:“阅读是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轻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涵,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可见,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用句的准确性、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比如《荷花》一文中,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段话,并要求写另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如家乡田间的野菊花,公园里的茶花,常见的水仙花等等。大部分同学都写得符合要求。我班的钟思静同学这样写道:“秋天到了,我家田里的菊花都竞相开放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才展开两三个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花蕊,美丽极了!”这种练笔往往几分钟就能完成,即使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写得像模像样。
其次是仿写段、篇。学生往往认为无内容可写,这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文本为练笔提供了素材,因为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比如教学《燕子》一课,我让学生抓住燕子的外形描写手法,仿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写道:“一身洁白的皮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一双红宝石似的眼睛,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教材就是榜样,学生们可以通过读读说说、学学用用,内化文本,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二、借助文本,巧抓续写
续写,是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使故事有个结果。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就是一篇以青蛙和小鸟对话展开的成语故事。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青蛙听从了小鸟的话,它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景象?在路上,它会遇到哪些动物,它会说些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接着,他们就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续编故事。仅仅半节课时间,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便诞生了。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小青蛙跳出井口一看,惊呆了。啊!外面的世界多美呀!他看到了美丽的鲜花,碧绿的大树,一望无际的天空。小青蛙的脸红了。他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小鸟,对不起,我错怪你了。’”;有的学生写道:“小青蛙呀,你怎么不听小鸟的话呢?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快到外面来看一看吧。”流畅的语言下蕴藏着孩子们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以及他们富有想象力的独特个性。我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在写人物对话时,用流畅的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心理,是多么不容易啊!我想这次的小练笔是成功的。
三、借助文本,巧抓改写
在学好古诗字、词、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试探改写成文,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机会。因为古诗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这些现成的材料组织成文,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能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作文技巧。如学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們便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看看插图,写一段话。我们可提供思路:时间——春天,地点——菜地里,人物——儿童;再加上画面的辅助,再动手写,学生们动起笔来就游刃有余了。我班的史欣怡同学这样写道:“春天已经到了,村子旁的篱笆稀稀落落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幽静的远方。小路边的树上花儿已经落了,可是树上的树叶刚刚冒芽,还是小小的、嫩嫩的,人们还不能在树下乘凉。蝴蝶在路边的花丛中翩翩起舞。邻居家的孩子看见了,连忙跑来抓蝴蝶。蝴蝶被吓得飞进了那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寥寥数语,把作者在徐公店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借助文本,巧抓扩写
顾名思义,“文章扩写”就是对原文的扩充。具体地说,是把原来比较简单的文章或段落,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比较细致的记叙,从而使原来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可见,小学生经常进行扩写练习,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如:最近学习的《丑小鸭》一文中写道:“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疼爱的情况是“空白”,鸭妈妈又是怎样疼爱它的呢?我启发学生想象扩充情节,写写鸭妈妈是怎样疼爱丑小鸭的。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想象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只要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写话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写话,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寻找出写话的素材,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写话的天空下放飞自己的心灵。
一、借助文本,巧抓仿写
仿写自古以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仿效中孕育着创造。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重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读了课文的句段,或多或少地将其运用到另一结构相同的词句或片段中去,可以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
首先,从仿写词句入手。叶圣陶先生谈到课文要细品时曾说:“阅读是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轻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涵,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可见,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用句的准确性、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比如《荷花》一文中,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段话,并要求写另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如家乡田间的野菊花,公园里的茶花,常见的水仙花等等。大部分同学都写得符合要求。我班的钟思静同学这样写道:“秋天到了,我家田里的菊花都竞相开放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才展开两三个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花蕊,美丽极了!”这种练笔往往几分钟就能完成,即使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写得像模像样。
其次是仿写段、篇。学生往往认为无内容可写,这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文本为练笔提供了素材,因为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比如教学《燕子》一课,我让学生抓住燕子的外形描写手法,仿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写道:“一身洁白的皮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一双红宝石似的眼睛,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教材就是榜样,学生们可以通过读读说说、学学用用,内化文本,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二、借助文本,巧抓续写
续写,是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使故事有个结果。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就是一篇以青蛙和小鸟对话展开的成语故事。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青蛙听从了小鸟的话,它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景象?在路上,它会遇到哪些动物,它会说些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接着,他们就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续编故事。仅仅半节课时间,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便诞生了。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小青蛙跳出井口一看,惊呆了。啊!外面的世界多美呀!他看到了美丽的鲜花,碧绿的大树,一望无际的天空。小青蛙的脸红了。他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小鸟,对不起,我错怪你了。’”;有的学生写道:“小青蛙呀,你怎么不听小鸟的话呢?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快到外面来看一看吧。”流畅的语言下蕴藏着孩子们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以及他们富有想象力的独特个性。我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在写人物对话时,用流畅的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心理,是多么不容易啊!我想这次的小练笔是成功的。
三、借助文本,巧抓改写
在学好古诗字、词、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试探改写成文,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机会。因为古诗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这些现成的材料组织成文,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能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作文技巧。如学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們便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看看插图,写一段话。我们可提供思路:时间——春天,地点——菜地里,人物——儿童;再加上画面的辅助,再动手写,学生们动起笔来就游刃有余了。我班的史欣怡同学这样写道:“春天已经到了,村子旁的篱笆稀稀落落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幽静的远方。小路边的树上花儿已经落了,可是树上的树叶刚刚冒芽,还是小小的、嫩嫩的,人们还不能在树下乘凉。蝴蝶在路边的花丛中翩翩起舞。邻居家的孩子看见了,连忙跑来抓蝴蝶。蝴蝶被吓得飞进了那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寥寥数语,把作者在徐公店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借助文本,巧抓扩写
顾名思义,“文章扩写”就是对原文的扩充。具体地说,是把原来比较简单的文章或段落,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比较细致的记叙,从而使原来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可见,小学生经常进行扩写练习,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如:最近学习的《丑小鸭》一文中写道:“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疼爱的情况是“空白”,鸭妈妈又是怎样疼爱它的呢?我启发学生想象扩充情节,写写鸭妈妈是怎样疼爱丑小鸭的。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想象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只要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写话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写话,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寻找出写话的素材,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写话的天空下放飞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