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93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if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脑供血不足 诊断标准 年龄可逆性 一级预防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93例病人均符合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2例,女41例;发病年龄40~45岁20例,45~60岁34例,60岁以上39例;临床病程3~20年。
  临床表现:反复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并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发生。近2/3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有眼底动脉硬化[2]
  相关检查:神经系统查体基本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70例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20例头颅磁共振检查仅可见脱髓鞘改变,30例颈部血管B超检查,25例未见血管狭窄或动脉斑块,5例可见血管狭窄及斑块形成。60例TCD检查有血管痉挛改变,血流速度增快。30例血流变检查偶见甘油三酯升高。
  
  结 果
  50例患者住院给予扩张血管降脂降压治疗后,症状消失3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43例患者门诊治疗,方法同住院患者,症状消失20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治疗时间15~60日。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30例,好转20例,无效4例。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好转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1.6%,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导致皮质萎缩,而皮质疏松是导致“老年痴呆症”基本病理。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慢性脑供血不足还可致认知功能下降和心理障碍。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对较大,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脑组织只要缺血10余秒钟,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死;如果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或长期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儿童时期脑血流量大约为100ml[100ml/(100g脑组织•分)],成人为50ml[50ml/(100g脑组织•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ml[35ml/(100g脑组织•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因素较多,首先是血管因素。任何原因引起上述给大脑供血的动脉血管的管径变小或血管内皮损伤等,都可减少大脑的正常供血,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在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次还有动脉炎、动脉狭窄等。其次是血流动力学因素。例如血压,大脑的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直接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着血压的升高大脑的血流量相应增加,但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如收缩压超过160mmHg时,大脑的血流量反而减少;反之,当收缩压﹤80mmHg时也同样会使大脑的血流量减少。因此,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因大脑的血流量减少而不能确保脑组织的正常供血。第三,血液成分的变化。例如血液黏稠度,医学研究证实,血黏度增高是使大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糖尿病,尼古丁、酒精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减少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慢性脑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确规范的治疗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该病进展慢,症状一般不明显,患者往往忽视,仅在门诊治疗,治疗不规范,常常会贻误病情。而且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增大、社会节奏加快、不良的生活习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年龄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我们研究发现年龄﹤60岁者,由于发病时间短,症状较轻,规律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而年龄﹥60岁者由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患,而且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如果忽视慢性脑供血不足,一旦发生不可逆改变,进一步发展可引起 脑白质脱髓鞘、TIA、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甚至出血性脑血管病等。它是致残性、致死性脑血管病的后备军。SPECT研究证实:52.9%~83.3%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缓解期仍存在着供血区 rCBF减少,处于潜在缺血区,当各种因素导致血流量低于功能阈值时即可引起卒中发作。一定要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对有自觉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按时用药,预防脑梗死、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參考文献
  1 李建章.慢性脑供血不足新思维.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8(10).
  2 胡纪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安徽医学,2002,23(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三九胃泰颗粒中的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5,7,3’,4’-四甲氧基黄酮(Ⅰ)和 5,7,3’,4’,5’-五甲氧基黄酮(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ZORBAX Extend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18 分钟为35:65,19~22分钟为0:100),流速1.2ml/分,检测波长337nm,柱温25℃。结果:化
期刊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病例为我院近3年住院病人。其中治疗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70岁3例,平均61.0±10.0岁;安慰剂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70岁2例,平均62.8±11.5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差异。所有病例符合如下入选标准,发病≤24小时,已确诊的AMI患者,均伴有ST抬高的心电图异常,对研究药物无明确使用禁忌证,且
期刊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救治体会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轻型颅脑损伤救治患者427例,其中男311例,女116例;年龄4~78岁,平均28岁;就诊时格拉斯哥分级(GCS):15分346例,14分59例,13分22例。  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头皮血肿296例。头皮撕裂伤131例,其中合并外耳道出血32例,鼻腔出血28例,合并四肢骨折66例。首次CT结果:阴性263例;单纯颅骨及颅底骨折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合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疗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卡托普利合用组60例,单用卡托普利组60例,观察疗效,并观察对心率、血脂、血糖、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组显效48例,有效9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2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心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奥扎格雷+凯时,对照组予丹参+脉络宁。结果:治疗组痊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分别为9、8、6、1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分别为5、4、9、6例,总有效率75%(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奥扎格雷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联合凯时10μg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时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国内报道的心电图具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样图形改变及血清心肌酶升高的2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影响治疗。结论:动态分析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脉造影对两者鉴别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酶 心肌梗死
期刊
永久起搏器植入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其操作并不难。但是在人体内置入了组织相容性的异物,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并发症的出现与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笔者分析我院近3年采用头臂静脉切开和穿刺琐骨下静脉相结合植入75例永久起搏器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5~2007年12月因缓慢性心失常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75例,其中男54例,女21例;年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CABG)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10月36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死亡(病死率1.4%)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在无明显禁忌征的情况下,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资料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同时接受心理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各种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疗效评定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同时施以药物治疗、功能康复和心理治疗,对加速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治疗 生活满意指数    资料与方法  2001年9月~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对55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后TIA停止时间短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