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题;题型变化;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即将修订完成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维度。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很好地体上现了对这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
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可以说是稳中求变,或变中求稳。
不变的题型是经典的题型,考查的素养是学生必备的重要的核心素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和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成语、病句、补写句子题型没有变化,体现了试卷“稳”的一面。说明了这些素养是高中学生必备的重要的素养。这些题型主要考查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具体地说,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对名句的理解性默写,对成语的正确运用,对病句的辨析,表达得体连贯等方面的关键能力。
其他的试题则体现了试卷“变”的一面。虽说求变的目的是为了更真实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注重考查原来试卷重视不够的但又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可以说,这些变化的题型做到了对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方位考查,但从总体上说,这些变化了的题型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素养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 2 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论证逻辑的把握能力,它要求考生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維能力,能理清文章内在的论证逻辑。第3 题则考查的是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判断一个已有的结论是否合乎逻辑。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关键能力是筛选并整合信息。第7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检索、定位和理解能力,第8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第9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利用能力。这道题考查考生能否快速完成对信息的筛选,能否用合乎逻辑的思维去判分析这些信息的内在联系,能否用批判性思维去判断加工利用这些信息。
第 22 题是一道推断题,这是一套全新的题型,它巧妙地将语言的考查与思维的考查结合在一起,一题两得,考查了学生两个方面的素养。
作文试题,第一卷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第二卷要求选择两三句名句来确定立意,第三卷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第一卷、第二卷的作文题是2016年第三卷作文题的继承和发展。2016年第三卷作文题要求是“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立意必须要理解分析有关概念的内涵并弄清所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2017年第一卷第二卷作文也类似:第一卷立意必须要理解分析材料提供的关键词的内涵,并弄清所选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卷立意必须要理解分析材料提供的名句,并弄清所选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两道作文题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辨别、综合等关键能力,简言之,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卷的作文题则是2015年全国卷作文试题的继承和发展。材料列举了对高考的看法,也抒发了对高考的情感。“我看高考”,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或虚拟的)对高考的看法,“我的高考”,则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或虚拟的)对高考的真实感受,两者都特别强调写作表达的主体。如写“我看高考”,则有如下的思维过程。材料中列举的对高考看法,考生如同意,就要通过自己的论证来证明。若不同意,就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证明。如果认为不全面,考生则加以补充。单从思维考查的角度看,“我看高考”考查的是考生的批判性思维。
当然,作文不只考查思维方面的素养,它是对考生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题型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些题型侧重考查考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以第三卷为例,着重考查对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的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等关键能力。
综上所述,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三套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关键能力,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
对学生思维能力、品质思维能力的训练,是目前包括高中语文教学在内的中小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对这一素养的考查,也是以往高考语文试题不太注重的环节。而它恰好是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基石。“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正因为如此,对这一素养的培养,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这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一体四层四翼”新高考体系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很好地诠释了“四层”“四翼”强调的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静宇.高考语文新题型的使用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7(7).
[2]林崇德.从智力到学科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3]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10-11.
作者简介:
刘海淹,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实验中学。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题;题型变化;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即将修订完成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维度。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很好地体上现了对这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
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可以说是稳中求变,或变中求稳。
不变的题型是经典的题型,考查的素养是学生必备的重要的核心素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和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成语、病句、补写句子题型没有变化,体现了试卷“稳”的一面。说明了这些素养是高中学生必备的重要的素养。这些题型主要考查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具体地说,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对名句的理解性默写,对成语的正确运用,对病句的辨析,表达得体连贯等方面的关键能力。
其他的试题则体现了试卷“变”的一面。虽说求变的目的是为了更真实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注重考查原来试卷重视不够的但又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可以说,这些变化的题型做到了对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方位考查,但从总体上说,这些变化了的题型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素养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 2 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论证逻辑的把握能力,它要求考生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維能力,能理清文章内在的论证逻辑。第3 题则考查的是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判断一个已有的结论是否合乎逻辑。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关键能力是筛选并整合信息。第7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检索、定位和理解能力,第8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第9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利用能力。这道题考查考生能否快速完成对信息的筛选,能否用合乎逻辑的思维去判分析这些信息的内在联系,能否用批判性思维去判断加工利用这些信息。
第 22 题是一道推断题,这是一套全新的题型,它巧妙地将语言的考查与思维的考查结合在一起,一题两得,考查了学生两个方面的素养。
作文试题,第一卷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第二卷要求选择两三句名句来确定立意,第三卷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第一卷、第二卷的作文题是2016年第三卷作文题的继承和发展。2016年第三卷作文题要求是“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立意必须要理解分析有关概念的内涵并弄清所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2017年第一卷第二卷作文也类似:第一卷立意必须要理解分析材料提供的关键词的内涵,并弄清所选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卷立意必须要理解分析材料提供的名句,并弄清所选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两道作文题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辨别、综合等关键能力,简言之,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卷的作文题则是2015年全国卷作文试题的继承和发展。材料列举了对高考的看法,也抒发了对高考的情感。“我看高考”,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或虚拟的)对高考的看法,“我的高考”,则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或虚拟的)对高考的真实感受,两者都特别强调写作表达的主体。如写“我看高考”,则有如下的思维过程。材料中列举的对高考看法,考生如同意,就要通过自己的论证来证明。若不同意,就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证明。如果认为不全面,考生则加以补充。单从思维考查的角度看,“我看高考”考查的是考生的批判性思维。
当然,作文不只考查思维方面的素养,它是对考生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题型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些题型侧重考查考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以第三卷为例,着重考查对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的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等关键能力。
综上所述,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三套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关键能力,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
对学生思维能力、品质思维能力的训练,是目前包括高中语文教学在内的中小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对这一素养的考查,也是以往高考语文试题不太注重的环节。而它恰好是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基石。“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正因为如此,对这一素养的培养,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这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一体四层四翼”新高考体系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很好地诠释了“四层”“四翼”强调的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静宇.高考语文新题型的使用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7(7).
[2]林崇德.从智力到学科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3]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10-11.
作者简介:
刘海淹,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