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素养之花在地理教学中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努力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及个性、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一、用教材土壤孕育人文素养的种子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教材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从而改变空洞教条的宣讲现状。
  例如教学七年级地理“地球表面形态”时,学生体会到东非大裂谷的壮观之美,太平洋的广阔之美;教学“天气与气候”时,学习既能联想起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又能想象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以及海边的惊涛拍岸、沙漠的海市蜃楼无一不在昭示美的情景。人类改造地表形态,比如梯田等,可以品味人类发展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智慧之美、思想之美、力量之美。
  又如教学八年级地理长江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长江源头的冰川、雪山及“江流如帚”的风景,使学生领略远离自己的高、远、洁、阔,感受雪山、蓝天,感受到宁静开阔;同时以长江的水文特征为例,感受人的成长历程。长江上游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源头河水清澈,流速缓慢,行走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带着希望,带着生机,犹如我们单纯的童年。过了玉树,长江进入青春期,一路奔腾而下,桀骜不驯,像个毛头小子,充满激情,正如我们会因不谙世事而犯下错误,可年轻也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川江就是长大了的长江,在积累着知识和能量,在总结思考着青春的美丽和教训,在迎接下一轮的冲击。出奉节进入三峡,迎来其第二个春天,生机勃勃,像个厚积薄发、壮志雄心的中年人。出宜昌,长江九曲回肠,做人,哪能都那么顺利。长江的中下游就像老年人,河床展宽,流速缓慢。最后,在上海进入大海的怀抱。
  诸如此类的素材丰富,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以大自然的雄奇壮美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其感受美,发现自然美,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审美自然的情感。
  二、用地理资源浇灌人文素养的芽儿
  学生的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及个性、创造力不可能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内完全形成,因此,在地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课程资源,如教材、学具、电影、多媒体课件、录像、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社会调查等活动,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开发与利用,如让学生看天气预报、参加气温测量,谈天气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等;还要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民生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时事中寻找教学资源,如神七的发射、长江防洪、松花江水污染、三峡工程、四川地震等。
  学生的成长,是学习、感受、实践、认识的过程,认识美,发现美,有利于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研究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呈现美与丑的鲜明对比,有利于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纠恶向善、改造世界的健康情感。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水资源的教学,有江河湖泊及冰川、雪山等水资源为人类带来的价值,如九寨沟神奇之水,长江黄河的奔腾壮观,青藏湖泊的秀丽风光,工农业及生活中水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有黄河断流、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水污染等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通过节水教育,家庭用水调查等,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形成,找准了地理因素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当然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三、移用多彩的文学绽放人文素养的花朵
  从地心到整个宇宙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一感知。尽管现代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设备日益先进,但目前电影、电视、VCD、DVD、计算机等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很多时候还得凭教学语言传道、授业、解疑。所以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提高,除应该具备讲授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文学性的语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动贴切等优点,而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陆游《游山西村》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的丘陵地形。
  如果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增彩添色,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习。
  总之,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因为人文素养本身追求是无形的,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师首先树立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识,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通过对低价中标、施工管理不规范等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By analyzing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
(本刊讯 陈娜)7月24—28日,由农业部经管司站主办、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和林芝市农牧局协办的第三期全国基层农村经管骨干培训班在西藏林芝市举办.农业部经管司巡视员冀名峰、西
期刊
2016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云南的轿子雪山游览.轿子雪山因为形似一顶放置在万花丛中的花轿而得名.轿子雪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我最喜欢的就是神奇美丽的雪景.rn一到轿子雪山
期刊
文章写得好,课也要上得好,然而一些教师纸上谈兵得心应手,驾驭课堂却不尽人意.文章写得好,这是有利条件,写文章与课堂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艺术的相似,语文教师要利用专业特
传统历史教学注重识记,是浅层次教学,是呆板、没有生命力的。当下提倡的有生命力的历史教学是重感悟、重诠释、重体验的历史教学,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品味人生、拥抱世界,体验情
说明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不少教师和学生觉得平淡无奇,致使说明文教学遭遇“寒流”。借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说“屏”》一文,来探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说明文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引领,因此历史教师的目光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只停留在遥远的过去,还要关注现在,关注当下世界,采撷社会现实中鲜活生动的素材,将其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架起历史与现实沟通的桥梁,恰当地将历史事件与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则势必对激发学
“新疆”两个字,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新疆“小曲子”,未必每个人都熟悉,特别是巴里坤“小曲子”您听过吗?今天,就让笔者详细道来!rn清乾隆年间,大批汉族人自关内移居新疆,内地
我们许多老师往往都喜欢按常规的套路来导入新课,解决单词,朗读课文,逐段讲解,逐段翻译,一整套下来,一篇课文便学习完毕,一课如此,下一课还是如此。这种课一开始就成一首动听的催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