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Do a survey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能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做中学”,可以学以致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个活动往往因为是教学设计中的收尾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对Do a survey 活动的基本支撑理念、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实施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Do a survey 问题 教学实施方法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survey”(调查)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调查”活动以其较大程度的开放性,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所以在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笔者认为教师采用“survey”(调查)教学活动,应懂得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抑或是理念支撑。
一、“survey”(调查)活动的理念支撑
“survey”活动包括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制作调查表、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论以及调查结果的课堂交流与展示几个主要步骤,其整个的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起着指导的作用。“survey”活动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学习。调查活动的开展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应体现语言的推进过程。“survey”(调查)活动运用得当可以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在一些课堂当中教师常把“调查”这一环节设计在临下课的五分钟内完成,使得原本可以作为一堂课“亮点”的展示环节或者变成了简单的调查统计或者是重复地语言操练,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外乎下述两种。
二、“survey”(调查)活动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足致步骤忽略。Do a survey活动的过程设计中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制定调查表——教师布置任务并做示范——实施调查阶段——汇报阶段。这四个步骤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但凡是设计和实施中缺少其中一个,这个活动的完整性和教学效果就完全达不到了。笔者在一次区级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中深有其感。比赛的课题是PEP六年级上册U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中A Let’s try and Let’s talk。课堂上,老师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课本上的这个活动,
但在形式上都进行了些许的调整,而这些调整恰恰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为何这么说呢?来看看老师们的设计:
老师1:
老师2:
对比课本上给出的表格和两位老师设计的表格,不难发现:①两位老师并没有领悟课本上表格里隐藏的信息即完善并制定调查表,②老师只是把表格摆放在屏幕上,既没有例句呈现也没有任何调查示范,学生不能明确地知道调查任务及活动的开展方式。从这两个方面来说,“survey”(调查)活动不过是为活动而“调查”,通过这样的“调查”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怕只是空谈而已。
(2)输入不够致输出匮乏。“survey”(调查)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在活动的开展前需要就可能使用到的信息做出适度地引入和铺垫。仍然以这次的优质课评比为例,在衢州这样一个中小城市,常用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因此这是“调查”活动的开展前最需要引入的信息,否则会出现有些学生在调查者还问发前就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回避参与活动。其次,教师的调查示范,不仅巩固了活动的目标语,同时也明确了活动的开展形式,而不至于只看到了调查结果的展示而没有调查交流过程的呈现。
三、”survey”(调查)活动的教学实施方法
(1)制定调查表:教师将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这张表可以用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根据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及要求重新设计或增加调查的内容。如PEP7 U2 Ways to go to schoo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 中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usually/often/sometimes——调查学生的日常上学方式,就可以这样调整,如下(因表格限制,交通方式可以增加 by foot,by E-bike,by ship等)
A: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B:I usually/ often / sometimes come to school……
Three students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No student comes to school by ship.
(2)教师布置任务并做示范。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所用语言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听得懂。并且要有举例示范,还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些指令,以保证学生都清楚要调查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按照给出的示例和教师的步骤指引去做,做调查是每一个人都能完成的。如在教学PEP8 U1 How tall are you?单元时,教师只要和两个学生示范一下即可。
(3)实施调查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调查,如果班级人数少的可以在班上自由采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教师示范完并把任务布置给了学生,此时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要巡视全场,密切关注课堂活动的进展情况,保证这一教学时段的有效性,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4)汇报阶段:调查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该调查是否成功的标准。调查任务完成的结果可以是语言性“report”,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如画一张图表。小学英语教材已把调查所需要的语言即所用句型列出,因而在小学,尤其是高年级阶段,学生在调查中进行的是语言的操练,调查后的汇报才是语言的产出,汇报结果才能真正体现语言是交际工具的特性。如PEP7 U2 Ways to go to schoo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中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usually/often/sometimes——调查学生的日常上学方式。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坐电动车或搭公交车上学的,有学生这样汇报:15 students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us,because it is a green way。这就达成了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切忌调查完了,教师检查调查情况时,依旧让学生站起来一问一答,這不仅浪费了时间,重复了教学步骤, 而且会使学生疲劳,厌烦,失去兴趣。
小学生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调查的方式较简单,同时小学生容易遗忘、好动、热情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群体特点,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调查时,①这一活动应设计在教学内容新授之后;②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座位安排等,如果活动中间需要重新组合,要考虑行动路线,以确保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③要考虑对活动的监控方式,教师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位置,密切关注活动的进展,还应该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注重启发学生大胆表达,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应监控学生用英语做事,避免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目的转移。
参考资料: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
[3]薛中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余荣干,运用Make a survey 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J],山西: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2011.
关键词:Do a survey 问题 教学实施方法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survey”(调查)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调查”活动以其较大程度的开放性,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所以在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笔者认为教师采用“survey”(调查)教学活动,应懂得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抑或是理念支撑。
一、“survey”(调查)活动的理念支撑
“survey”活动包括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制作调查表、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论以及调查结果的课堂交流与展示几个主要步骤,其整个的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起着指导的作用。“survey”活动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学习。调查活动的开展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应体现语言的推进过程。“survey”(调查)活动运用得当可以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在一些课堂当中教师常把“调查”这一环节设计在临下课的五分钟内完成,使得原本可以作为一堂课“亮点”的展示环节或者变成了简单的调查统计或者是重复地语言操练,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外乎下述两种。
二、“survey”(调查)活动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足致步骤忽略。Do a survey活动的过程设计中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制定调查表——教师布置任务并做示范——实施调查阶段——汇报阶段。这四个步骤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但凡是设计和实施中缺少其中一个,这个活动的完整性和教学效果就完全达不到了。笔者在一次区级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中深有其感。比赛的课题是PEP六年级上册U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中A Let’s try and Let’s talk。课堂上,老师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课本上的这个活动,
但在形式上都进行了些许的调整,而这些调整恰恰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为何这么说呢?来看看老师们的设计:
老师1:
老师2:
对比课本上给出的表格和两位老师设计的表格,不难发现:①两位老师并没有领悟课本上表格里隐藏的信息即完善并制定调查表,②老师只是把表格摆放在屏幕上,既没有例句呈现也没有任何调查示范,学生不能明确地知道调查任务及活动的开展方式。从这两个方面来说,“survey”(调查)活动不过是为活动而“调查”,通过这样的“调查”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怕只是空谈而已。
(2)输入不够致输出匮乏。“survey”(调查)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在活动的开展前需要就可能使用到的信息做出适度地引入和铺垫。仍然以这次的优质课评比为例,在衢州这样一个中小城市,常用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因此这是“调查”活动的开展前最需要引入的信息,否则会出现有些学生在调查者还问发前就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回避参与活动。其次,教师的调查示范,不仅巩固了活动的目标语,同时也明确了活动的开展形式,而不至于只看到了调查结果的展示而没有调查交流过程的呈现。
三、”survey”(调查)活动的教学实施方法
(1)制定调查表:教师将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这张表可以用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根据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及要求重新设计或增加调查的内容。如PEP7 U2 Ways to go to schoo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 中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usually/often/sometimes——调查学生的日常上学方式,就可以这样调整,如下(因表格限制,交通方式可以增加 by foot,by E-bike,by ship等)
A: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B:I usually/ often / sometimes come to school……
Three students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No student comes to school by ship.
(2)教师布置任务并做示范。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所用语言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听得懂。并且要有举例示范,还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些指令,以保证学生都清楚要调查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按照给出的示例和教师的步骤指引去做,做调查是每一个人都能完成的。如在教学PEP8 U1 How tall are you?单元时,教师只要和两个学生示范一下即可。
(3)实施调查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调查,如果班级人数少的可以在班上自由采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教师示范完并把任务布置给了学生,此时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要巡视全场,密切关注课堂活动的进展情况,保证这一教学时段的有效性,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4)汇报阶段:调查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该调查是否成功的标准。调查任务完成的结果可以是语言性“report”,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如画一张图表。小学英语教材已把调查所需要的语言即所用句型列出,因而在小学,尤其是高年级阶段,学生在调查中进行的是语言的操练,调查后的汇报才是语言的产出,汇报结果才能真正体现语言是交际工具的特性。如PEP7 U2 Ways to go to schoo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中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usually/often/sometimes——调查学生的日常上学方式。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坐电动车或搭公交车上学的,有学生这样汇报:15 students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us,because it is a green way。这就达成了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切忌调查完了,教师检查调查情况时,依旧让学生站起来一问一答,這不仅浪费了时间,重复了教学步骤, 而且会使学生疲劳,厌烦,失去兴趣。
小学生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调查的方式较简单,同时小学生容易遗忘、好动、热情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群体特点,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调查时,①这一活动应设计在教学内容新授之后;②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座位安排等,如果活动中间需要重新组合,要考虑行动路线,以确保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③要考虑对活动的监控方式,教师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位置,密切关注活动的进展,还应该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注重启发学生大胆表达,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应监控学生用英语做事,避免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目的转移。
参考资料: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
[3]薛中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余荣干,运用Make a survey 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J],山西: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