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PEP教材小学英语Do a survey的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Do a survey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能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做中学”,可以学以致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个活动往往因为是教学设计中的收尾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对Do a survey 活动的基本支撑理念、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实施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Do a survey 问题 教学实施方法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survey”(调查)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调查”活动以其较大程度的开放性,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所以在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笔者认为教师采用“survey”(调查)教学活动,应懂得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抑或是理念支撑。
  一、“survey”(调查)活动的理念支撑
  “survey”活动包括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制作调查表、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论以及调查结果的课堂交流与展示几个主要步骤,其整个的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起着指导的作用。“survey”活动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学习。调查活动的开展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应体现语言的推进过程。“survey”(调查)活动运用得当可以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在一些课堂当中教师常把“调查”这一环节设计在临下课的五分钟内完成,使得原本可以作为一堂课“亮点”的展示环节或者变成了简单的调查统计或者是重复地语言操练,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外乎下述两种。
  二、“survey”(调查)活动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足致步骤忽略。Do a survey活动的过程设计中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制定调查表——教师布置任务并做示范——实施调查阶段——汇报阶段。这四个步骤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但凡是设计和实施中缺少其中一个,这个活动的完整性和教学效果就完全达不到了。笔者在一次区级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中深有其感。比赛的课题是PEP六年级上册U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中A Let’s try and Let’s talk。课堂上,老师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课本上的这个活动,
  但在形式上都进行了些许的调整,而这些调整恰恰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为何这么说呢?来看看老师们的设计:
  老师1:
  老师2:
  对比课本上给出的表格和两位老师设计的表格,不难发现:①两位老师并没有领悟课本上表格里隐藏的信息即完善并制定调查表,②老师只是把表格摆放在屏幕上,既没有例句呈现也没有任何调查示范,学生不能明确地知道调查任务及活动的开展方式。从这两个方面来说,“survey”(调查)活动不过是为活动而“调查”,通过这样的“调查”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怕只是空谈而已。
  (2)输入不够致输出匮乏。“survey”(调查)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在活动的开展前需要就可能使用到的信息做出适度地引入和铺垫。仍然以这次的优质课评比为例,在衢州这样一个中小城市,常用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因此这是“调查”活动的开展前最需要引入的信息,否则会出现有些学生在调查者还问发前就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回避参与活动。其次,教师的调查示范,不仅巩固了活动的目标语,同时也明确了活动的开展形式,而不至于只看到了调查结果的展示而没有调查交流过程的呈现。
  三、”survey”(调查)活动的教学实施方法
  (1)制定调查表:教师将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这张表可以用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根据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及要求重新设计或增加调查的内容。如PEP7 U2 Ways to go to schoo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 中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usually/often/sometimes——调查学生的日常上学方式,就可以这样调整,如下(因表格限制,交通方式可以增加 by foot,by E-bike,by ship等)
  A: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B:I usually/ often / sometimes come to school……
  Three students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No student comes to school by ship.
  (2)教师布置任务并做示范。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所用语言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听得懂。并且要有举例示范,还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些指令,以保证学生都清楚要调查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按照给出的示例和教师的步骤指引去做,做调查是每一个人都能完成的。如在教学PEP8 U1 How tall are you?单元时,教师只要和两个学生示范一下即可。
  (3)实施调查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调查,如果班级人数少的可以在班上自由采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教师示范完并把任务布置给了学生,此时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要巡视全场,密切关注课堂活动的进展情况,保证这一教学时段的有效性,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4)汇报阶段:调查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该调查是否成功的标准。调查任务完成的结果可以是语言性“report”,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如画一张图表。小学英语教材已把调查所需要的语言即所用句型列出,因而在小学,尤其是高年级阶段,学生在调查中进行的是语言的操练,调查后的汇报才是语言的产出,汇报结果才能真正体现语言是交际工具的特性。如PEP7 U2 Ways to go to schoo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中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usually/often/sometimes——调查学生的日常上学方式。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坐电动车或搭公交车上学的,有学生这样汇报:15 students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us,because it is a green way。这就达成了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切忌调查完了,教师检查调查情况时,依旧让学生站起来一问一答,這不仅浪费了时间,重复了教学步骤, 而且会使学生疲劳,厌烦,失去兴趣。
  小学生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调查的方式较简单,同时小学生容易遗忘、好动、热情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群体特点,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调查时,①这一活动应设计在教学内容新授之后;②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座位安排等,如果活动中间需要重新组合,要考虑行动路线,以确保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③要考虑对活动的监控方式,教师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位置,密切关注活动的进展,还应该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注重启发学生大胆表达,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应监控学生用英语做事,避免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目的转移。
  参考资料: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
  [3]薛中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余荣干,运用Make a survey 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J],山西: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2011.
其他文献
生活与数学是指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运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人学数学,又能获得数学知识”。教师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熟知的事或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具体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成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贴进生活的
期刊
要想学好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本人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講解新概念必须从复习旧知识入手  并坚持让学生动手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用相关类比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并描述新概念新定理,以加强识记能力的培养。人类的认知规律是先对事物表象原型记忆判别“是什么”,然后找出类比旧事物新与概念的异同点。再准确叙述新概念的结构特征,应用其模式,在相似环
期刊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
期刊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学生在学习方面,做好反思可以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有效果。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英语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在英语学習中
期刊
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在我们如今的农村小學里,对于那些注意力转移快,情绪变化快的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探索如何培养他们创新、探究等各种能力方面,兴趣学习尤其显得格外的重要,几乎左右着他们的一切活动。然而体味教学过程
期刊
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孩子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会需要一些时间,如何更快、更好的引导学生,是我们教师因该努力追求的方向,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深知其重要性,对于如何引导小学生有着个人的一些见解,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从教材的来源中寻找突破  每一篇课文有每一篇课文的特点,每一个作者有不同的写作目的,有不同获取材料的方法和途径,有的课文的布局谋篇甚至遣词造句往往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和影响,这就需要
期刊
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解释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突出了教学的作用,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首先,这个理论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显示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肯定了成人(教师、家长等) 、同伴的影响和合作学习的影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
期刊
数学学困生,是指因自己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方面潜质的学生。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小学数学的学困生的类型主要有学习不得法型、贪玩懒惰型、知识断层型、情感中断型。  有效转化小学数学的学困生,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因材施教,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创设有利氛围,从根本上找到原因,消除导致学困生的障碍,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组织有效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
期刊
本人是一名村小教师,在农村扎根近十年。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加,爷爷奶奶的溺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学教学越来越难教导。那我们只能不断提升本身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就此,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