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我国中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获知渠道,为家庭、学校及相关机构开展传染病宣教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微信问卷星小程序发起网络调查,利用社交媒体(微信、QQ)传播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答卷1761份。结果:本调查显示,中学生的传染病相关知识主要来自网络;学生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得到提升;中学生的防疫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中学生希望在教学中增加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结论:中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应将传染病知识教育纳入中学教学大纲,并增加传染病宣传教育在学校生活中的渗透,通过设立“国家防疫日”等多种措施提高中学生以及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教育引导中学生面对疫情时,能够做出正确、科学的应对。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截止目前,全国累计确诊患者84156人,死亡4642人,全球累计确诊213万余人,累计死亡14万余人,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学校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校园里人群高度密集,学生相互接触频繁,且青少年抵抗传染性疾病能力较弱,这些都为传染病在校园中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疫情的背景下,为了解我国中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获知渠道,为家庭、学校及相关机构开展传染病宣教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于2020年2月进行本次调查,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微信问卷星小程序发起网络调查,利用社交媒体(微信、QQ)传播调查问卷,于2020.2.1至2020.2.5共 5天时间收回有效答卷1761份,涉及陕西、江苏、甘肃、北京、山东、四川等省份的1761名在读中学生,其中初中学生1125人(占比63.88%),高中学生636人(占比36.12%);男生914人,女生847人,男女比为1.08:1;年龄范围为12-18岁。父母中有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的有161人,占比9.14%。调查问卷共十五个问题,内容包括年级、性别、家庭背景;传染病分类与传播途径基本知识;个人卫生防护实用技术;传染病相关基础知识与防护技术的获知渠道;以及加强相关宣传教育的必要性与侧重点等。获取的数据与结果反映了中学生群体对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的来源和应对的态度。
二、调查数据结果:
1.学生的传染病相关知识主要来自网络。
从传媒网络上获取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生占到68.39%,来源于课本知识的学生有13.79%,通过专题讲座获取相关知识的学生有4.26%,从身边人讲授而获取的占到13.56%。这组数据说明,目前学生获取传染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传媒网络,学校教育未能起到主导作用。
2.超过98%的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佩戴口罩,并认为自身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在抗疫斗争中得到提升。
调查显示,由于亲身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98.69%的学生认为自身传染病防控知识得到提升,其中59.49%的同学表示获得了很大提升;在今年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个人防疫最主要的两条就是“戴口罩、勤洗手”,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两条掌握得都比较好。其中,能够在防疫中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的学生高达98.35%。了解规范的“七步洗手法”的学生达到61.25%,大致了解的学生有36.07%,不了解的只有2.68%。能够按规范常洗手的占到55.38%,常洗手但不够规范的占40.63%,偶尔洗手的只有3.99%。这组数据说明,在防疫抗疫战斗中,中学生群体身体力行,通过实战有效提高了自己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已基本养成了比较好的个人日常卫生习惯。
3.中学生的防疫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近半学生对在疫情中保护自己缺乏自信。
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有七成多的学生回答错误,只有27.98%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仍有6.84%的学生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不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时应用何处遮住口鼻问答中,有26.95%的学生选择了用“双手”遮挡口鼻的错误答案;针对“如果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时在疫区生活,在没有大规模管制措施和科普宣传之前,您自己传染病防控知识储备是否能够保护自己”这一问题,有49.94%的学生选择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数据显示,中学生群体的传染病基础知识及个人防护技能均较薄弱,近半学生认为,在传染病爆发时,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保护自己。
4.中学生希望在教学中增加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有85.24%的学生希望在学校生活中增加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示中学生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有较强需求。在加强传染病防控教育中,中学生更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各选项占比依次为:加强疾病基础知识教育(93.11%),加强防护方式方法教育(88.09%),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73.62%),加强社会危害性教育(63.93%),加强心理调适教育(60.97%)。数据显示,中学生群体对传染病基础知识、防护方式方法等知识需求较强,學校教育应强化这些方面的内容。
三、启示与思考:
中学教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全社会公共卫生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2019年我国中学、中职在校生人数达8583万人[1],这一庞大的群体是各个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也将是我国未来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力量。中学内人员密集,校园也是传染病爆发的重要场所。据报道,2006-2008年全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85.64%[2]。因此,加强面向中学生的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培养中学生传染病防控素养,是中学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实需求。
本次调查结果暴露出的问题警示我们,尽管我国经历过17年前的“非典”洗礼,全社会对传染性疾病的警惕和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非典”后出生的下一代。在中学阶段,这个关系到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传染病相关教育缺失,以课本教学与专题讲座为代表的传统学校教育没有在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传媒。无论在传染病基础知识方面还是个人防护技术方面,均有超过六成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其知识主要来源于传媒网络,并且在男生群体、女生群体、初中学生群体以及高中学生群体均是如此。即使在有医卫家庭背景的中学生群体中,传染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传媒网络的比例也过半。可见,若是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不能占据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中学生便会更多地依赖于网络传媒来获取相关信息。网上的信息虽然丰富生动、时效性强、获取方便,但也存在信息庞杂、良莠不齐、容错率高的问题,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却不能代替学校正规、系统的教学。中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信息甄别能力不强,面对良莠不齐的庞杂网络信息,不易去伪存真,其对网络传媒的过度依赖既不利于其形成完备的传染病防控知识体系,也必然增加网络空间谣言传播的风险和网络治理的难度。本次调查的发现提醒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应该有较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教育引导学生面对疫情尤其是大疫情时,能够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应对。 有研究发现[3],我国公众传染病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是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现存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中学阶段是决定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阶段,除了将传染病相关知识教育纳入中学教学大纲外,以下措施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及防控技能;
1. 增加传染病相关宣传教育在学校生活中的渗透。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因此学校中的日常生活是中学生卫生习惯长期养成的重要环节,学校的相关举措也最容易得到中学生的接受,进而产生较好的效果。各中学应设立传染病宣传板,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提示学生注意防护,并加大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力度。如学校可开展传染病防控主题班会,或加强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举办专家进校园宣讲答疑等活动。此类措施应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做到融入学生生活,助力学生防控传染病意识与习惯的形成。
2. 增加学校工作人员的传染病相关培训,提升教职人员防控传染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作为与中学生朝夕相处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也是中学生传染病防控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群体。有研究表明,随着一批批学生的迭代,教师群体良好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染病防控能力[4]。各中学及相关部门应考虑增设针对教师群体的传染病防控培训与考核,为校园防疫增添一道可靠的防线。
3. 探索传染病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网络等新媒体在中学生信息获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可顺时而动,利用新技术,积极开创学生参与度更高的传染病宣教新方式。如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向学生与家长普及疾病基础知识与防护措施,或开展线上传染病知识挑战赛、线上知识问答等。
4. 帮助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传染性疾病预防中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之一[5]。有研究显示,简单的视觉暗示,如位置显眼的肥皂或洗手液、预设好的擦手纸巾、或引人注意的宣传海报,就能明显而持久地改善洗手行为 [6]。各中学应引导学生关注手卫生,并从设施硬件上为学生的手卫生提供条件和便利,如增加洗手池数量、洗手池旁配备纸巾、肥皂或洗手液,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宣传画,并根据具体情况减少阻碍学生规范洗手的障碍。通过切实的物资保障及引导,促进学生手卫生水平的提升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通过培养中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及传染病防控意识,进而提高我国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公共场所及旅游景区也可以发挥传染病宣教的重要作用。2007年美国开展了利用国家公园旅游项目进行健康教育(38%与传染病相关)的政策试点,结果显示,在旅游项目中融入卫生教育是进行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的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方式,形式新颖且结合了地域特点,寓教于乐,获得了较好的宣教效果及游客反馈[7]。我国有关单位和部门可结合各地具体特点,积极开发旅游景区及其他公共场所中传染病宣传教育的方式,如将当地地区性传染病知识融入文化旅游项目、在自然风光游览中介绍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并倡导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或建立重大疫情历史纪念馆等。在各类公共场所中进行形式新颖、公众乐于接受的传染病宣教必将成为提高我国公民总体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铭记“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的经验教训,促进全民防疫教育,加强各级各类防疫措施的制度化建设,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国家防疫日”。根据我国严重疫情发生的季节特点,建议设立于冬季来临的11月上旬的工作日。通过“国家防疫日”,加強全社会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推进全国范围的防疫清消工作,组织不同层级的防疫模拟演练,开展易感人群的免疫疫苗注射,强化学校内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开设防疫防病的开放校园课堂,宣传传染性疾病的社会危害,传授个人传染病防护技能,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理念,把全社会防瘟治疫刻骨铭心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国家防疫日”的活动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公民的内心,切实提升全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和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当前,全社会在党中央、习总书记坚强领导下,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依靠科技,攻坚克难,取得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的初步胜利。青少年学生作为承载复兴使命的新一代,应该汲取先辈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为实现“中国梦”奋发学习,凝聚自己的聪明智慧,筑起护佑全民族长治久安的万里长城!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2.28.
[2] 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63-465.
[3] 蔡伟芹,高倩倩,于芳等. 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问题与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1):21-24.
[4] Veena K,Devendra M,Kiran A. School-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of taeniasis and neurocysticercosis:A pilot study[J].The Journa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2012,44(4):223-230.
[5] Jamieson DT,Bremen JG,Measham AR,editors. 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 Ford EW,Menachemi N,Boyer BT,et al. Increasing hand washing compliance with a simple visual cue[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4,104(10):1851-1856.
[7] Wong D,Higgins CL. Park rangers as public health educators:the public health in the parks grants initiative[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100(8):1370-1373.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截止目前,全国累计确诊患者84156人,死亡4642人,全球累计确诊213万余人,累计死亡14万余人,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学校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校园里人群高度密集,学生相互接触频繁,且青少年抵抗传染性疾病能力较弱,这些都为传染病在校园中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疫情的背景下,为了解我国中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获知渠道,为家庭、学校及相关机构开展传染病宣教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于2020年2月进行本次调查,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微信问卷星小程序发起网络调查,利用社交媒体(微信、QQ)传播调查问卷,于2020.2.1至2020.2.5共 5天时间收回有效答卷1761份,涉及陕西、江苏、甘肃、北京、山东、四川等省份的1761名在读中学生,其中初中学生1125人(占比63.88%),高中学生636人(占比36.12%);男生914人,女生847人,男女比为1.08:1;年龄范围为12-18岁。父母中有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的有161人,占比9.14%。调查问卷共十五个问题,内容包括年级、性别、家庭背景;传染病分类与传播途径基本知识;个人卫生防护实用技术;传染病相关基础知识与防护技术的获知渠道;以及加强相关宣传教育的必要性与侧重点等。获取的数据与结果反映了中学生群体对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的来源和应对的态度。
二、调查数据结果:
1.学生的传染病相关知识主要来自网络。
从传媒网络上获取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生占到68.39%,来源于课本知识的学生有13.79%,通过专题讲座获取相关知识的学生有4.26%,从身边人讲授而获取的占到13.56%。这组数据说明,目前学生获取传染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传媒网络,学校教育未能起到主导作用。
2.超过98%的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佩戴口罩,并认为自身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在抗疫斗争中得到提升。
调查显示,由于亲身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98.69%的学生认为自身传染病防控知识得到提升,其中59.49%的同学表示获得了很大提升;在今年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个人防疫最主要的两条就是“戴口罩、勤洗手”,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两条掌握得都比较好。其中,能够在防疫中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的学生高达98.35%。了解规范的“七步洗手法”的学生达到61.25%,大致了解的学生有36.07%,不了解的只有2.68%。能够按规范常洗手的占到55.38%,常洗手但不够规范的占40.63%,偶尔洗手的只有3.99%。这组数据说明,在防疫抗疫战斗中,中学生群体身体力行,通过实战有效提高了自己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已基本养成了比较好的个人日常卫生习惯。
3.中学生的防疫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近半学生对在疫情中保护自己缺乏自信。
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有七成多的学生回答错误,只有27.98%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仍有6.84%的学生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不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时应用何处遮住口鼻问答中,有26.95%的学生选择了用“双手”遮挡口鼻的错误答案;针对“如果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时在疫区生活,在没有大规模管制措施和科普宣传之前,您自己传染病防控知识储备是否能够保护自己”这一问题,有49.94%的学生选择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数据显示,中学生群体的传染病基础知识及个人防护技能均较薄弱,近半学生认为,在传染病爆发时,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保护自己。
4.中学生希望在教学中增加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有85.24%的学生希望在学校生活中增加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示中学生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有较强需求。在加强传染病防控教育中,中学生更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各选项占比依次为:加强疾病基础知识教育(93.11%),加强防护方式方法教育(88.09%),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73.62%),加强社会危害性教育(63.93%),加强心理调适教育(60.97%)。数据显示,中学生群体对传染病基础知识、防护方式方法等知识需求较强,學校教育应强化这些方面的内容。
三、启示与思考:
中学教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全社会公共卫生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2019年我国中学、中职在校生人数达8583万人[1],这一庞大的群体是各个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也将是我国未来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力量。中学内人员密集,校园也是传染病爆发的重要场所。据报道,2006-2008年全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85.64%[2]。因此,加强面向中学生的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培养中学生传染病防控素养,是中学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实需求。
本次调查结果暴露出的问题警示我们,尽管我国经历过17年前的“非典”洗礼,全社会对传染性疾病的警惕和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非典”后出生的下一代。在中学阶段,这个关系到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传染病相关教育缺失,以课本教学与专题讲座为代表的传统学校教育没有在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传媒。无论在传染病基础知识方面还是个人防护技术方面,均有超过六成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其知识主要来源于传媒网络,并且在男生群体、女生群体、初中学生群体以及高中学生群体均是如此。即使在有医卫家庭背景的中学生群体中,传染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传媒网络的比例也过半。可见,若是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不能占据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中学生便会更多地依赖于网络传媒来获取相关信息。网上的信息虽然丰富生动、时效性强、获取方便,但也存在信息庞杂、良莠不齐、容错率高的问题,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却不能代替学校正规、系统的教学。中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信息甄别能力不强,面对良莠不齐的庞杂网络信息,不易去伪存真,其对网络传媒的过度依赖既不利于其形成完备的传染病防控知识体系,也必然增加网络空间谣言传播的风险和网络治理的难度。本次调查的发现提醒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应该有较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教育引导学生面对疫情尤其是大疫情时,能够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应对。 有研究发现[3],我国公众传染病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是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现存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中学阶段是决定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阶段,除了将传染病相关知识教育纳入中学教学大纲外,以下措施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及防控技能;
1. 增加传染病相关宣传教育在学校生活中的渗透。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因此学校中的日常生活是中学生卫生习惯长期养成的重要环节,学校的相关举措也最容易得到中学生的接受,进而产生较好的效果。各中学应设立传染病宣传板,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提示学生注意防护,并加大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力度。如学校可开展传染病防控主题班会,或加强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举办专家进校园宣讲答疑等活动。此类措施应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做到融入学生生活,助力学生防控传染病意识与习惯的形成。
2. 增加学校工作人员的传染病相关培训,提升教职人员防控传染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作为与中学生朝夕相处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也是中学生传染病防控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群体。有研究表明,随着一批批学生的迭代,教师群体良好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染病防控能力[4]。各中学及相关部门应考虑增设针对教师群体的传染病防控培训与考核,为校园防疫增添一道可靠的防线。
3. 探索传染病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网络等新媒体在中学生信息获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可顺时而动,利用新技术,积极开创学生参与度更高的传染病宣教新方式。如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向学生与家长普及疾病基础知识与防护措施,或开展线上传染病知识挑战赛、线上知识问答等。
4. 帮助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传染性疾病预防中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之一[5]。有研究显示,简单的视觉暗示,如位置显眼的肥皂或洗手液、预设好的擦手纸巾、或引人注意的宣传海报,就能明显而持久地改善洗手行为 [6]。各中学应引导学生关注手卫生,并从设施硬件上为学生的手卫生提供条件和便利,如增加洗手池数量、洗手池旁配备纸巾、肥皂或洗手液,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宣传画,并根据具体情况减少阻碍学生规范洗手的障碍。通过切实的物资保障及引导,促进学生手卫生水平的提升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通过培养中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及传染病防控意识,进而提高我国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公共场所及旅游景区也可以发挥传染病宣教的重要作用。2007年美国开展了利用国家公园旅游项目进行健康教育(38%与传染病相关)的政策试点,结果显示,在旅游项目中融入卫生教育是进行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的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方式,形式新颖且结合了地域特点,寓教于乐,获得了较好的宣教效果及游客反馈[7]。我国有关单位和部门可结合各地具体特点,积极开发旅游景区及其他公共场所中传染病宣传教育的方式,如将当地地区性传染病知识融入文化旅游项目、在自然风光游览中介绍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并倡导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或建立重大疫情历史纪念馆等。在各类公共场所中进行形式新颖、公众乐于接受的传染病宣教必将成为提高我国公民总体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铭记“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的经验教训,促进全民防疫教育,加强各级各类防疫措施的制度化建设,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国家防疫日”。根据我国严重疫情发生的季节特点,建议设立于冬季来临的11月上旬的工作日。通过“国家防疫日”,加強全社会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推进全国范围的防疫清消工作,组织不同层级的防疫模拟演练,开展易感人群的免疫疫苗注射,强化学校内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开设防疫防病的开放校园课堂,宣传传染性疾病的社会危害,传授个人传染病防护技能,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理念,把全社会防瘟治疫刻骨铭心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国家防疫日”的活动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公民的内心,切实提升全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和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当前,全社会在党中央、习总书记坚强领导下,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依靠科技,攻坚克难,取得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的初步胜利。青少年学生作为承载复兴使命的新一代,应该汲取先辈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为实现“中国梦”奋发学习,凝聚自己的聪明智慧,筑起护佑全民族长治久安的万里长城!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2.28.
[2] 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63-465.
[3] 蔡伟芹,高倩倩,于芳等. 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问题与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1):21-24.
[4] Veena K,Devendra M,Kiran A. School-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of taeniasis and neurocysticercosis:A pilot study[J].The Journa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2012,44(4):223-230.
[5] Jamieson DT,Bremen JG,Measham AR,editors. 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 Ford EW,Menachemi N,Boyer BT,et al. Increasing hand washing compliance with a simple visual cue[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4,104(10):1851-1856.
[7] Wong D,Higgins CL. Park rangers as public health educators:the public health in the parks grants initiative[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100(8):1370-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