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作品与作家所处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里关乎人与事、情与景、矛盾与冲突等多个方面;换言之,现实生活制约并决定着作家的创作指向以及创作内容。显而易见的是,作家所熟谙的领域自然更容易进入作家的创作视野,其日常生活所触及的社会现实是作家比较容易拿捏的,而在这一方面作家鲍丹禾便是如此。多年以来,置身于教育系统的他,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鲍丹禾的新作《有客吟秋风》,讲述的是发生在教育系统内那些沉沉浮浮的世态人情。通篇阅读这部中篇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作家对当下社会有个人的思考和真知灼见,他在小说叙事中融入了流行于当下社会的诸多“吸睛”元素,比如反腐、“恐艾”、纠结人心的师生关系等等,其中有主流的,亦有非主流的。源于这些现代元素在不同程度上的“介入”,让这部貌似猎奇的中篇小说有了深刻的当下性,同时也再现了作家观照社会的理想与情怀。
福柯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空间在任何形式的公共生活中都极为重要;空间在任何的权力运作中也非常重要。”不可回避的是,“饭局”作为现代都市人日常交往的一种空间存在,早已被人们赋予了极为暧昧的各种情愫,其极为丰富、纷繁复杂的社会内涵,全然成为现代都市人关于声色犬马的另类想象。我们纵览全篇,可以看出饭局这一独特的叙事空间被作家赋予了非比寻常的现代意义,它在推进小说叙事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饭局可谓是全篇叙事的暴风眼,它从始至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小说种种剧烈的情节冲突、人性冲突的集中爆发地,各色人物通过在这一舞台上的你来我往、蝇营狗苟,演绎了一幅现代都市的风俗画和世相图。可以说,饭局既是尹成标人生沉浮的失足点,也是毕其功不可一世的张扬人生的转折点,更是陈昕这样鲜活、无辜的年轻女性被蹂躏、被戕害的关键点。通过饭局上的形形色色,可以从中感受到当前世界的眼花缭乱。
小说男主人公尹成标是临溪大学的副教授,既年轻有为,又极富向上的生命力。小说的叙事从他参加的一次饭局开始,一个历时八个月、颇费心力的临溪新区文化发展规划项目的顺利完成,促成了小说开篇处的这次饭局。这次饭局所在地灿阳山庄,“是临溪市档次最高的酒店之一,酒店从大堂到包间采用的都是金黄色基调,让进去吃饭的食客颇有自己成了皇亲国戚的感觉。尹成标也很享受这样的感觉,特别是自己坐在主座上的时候”。身居象牙塔中的尹成标,虽有意与世俗社会保持着一种距离感,但由于长期浸淫于社会大潮,并在其中摸爬滚打,不仅无法做到独善其身,还迷失于这种虚无飘渺的浮华世界,这恰巧印证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正处事业上升期的尹成标,不仅头顶上有着让常人羡慕不已的“光环”——博士、副教授、院长助理等等,其卓越的科研能力、社会影响力及认同度,可在那次灿阳山庄饭局的奢华排场上窥见一斑。与此同时,他的家庭同样令人艳羡,妻子罗浣纱是那种容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职业女性,“不但是临溪‘名记’,而且人长得很漂亮,气质出众”。如此种种的人生“美好”都汇集在尹成标的身上,照此发展下去,尹成标的未来可以说是不可限量。然而,人生却在这个激昂时刻给他开了个玩笑,只因灿阳山庄饭局后的找小姐,铸成了尹成标“梦断蓝桥”的大错特错,尽管过程中还心存侥幸,终却因“后窗事发”而抱憾终身。
就一向做事张扬、独断的毕其功而言,平时对尹成标、吴畏等属下要求严厉、说一不二,“毕其功认准的事,毫不松口”。而对陆校长等上级领导,则多是讲人情世故、成其之美。正是这么一个心口不一的厉害角色,在去北京参加一个论坛时,先是借饭局挣足了个人的面子,“到北京的头天晚上,毕其功请一位副司长级干部吃饭,这一男一女两位随从自然是为他长了脸”。接下来则借所谓的“庆功宴”,趁机欺侮了处在酩酊大醉状态中的属下陈昕,就此埋下了他不得不面对的“直接后果”——被离职的陈昕抓住了把柄,实名举报到省教育厅,甚至省纪委,终而饮“恨”辞了院长的职务,灰溜溜地离开了社会研究院,如此前后一对照,真是“成也饭局,败也饭局”。
对于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初入社会的陈昕来说,她积极上进,乐观开朗,对自己的未来有过设想和规划;只因涉世未深,缺乏警惕之心,在饭局上被劝酒喝得大醉,导致自己被毕其功下了“黑手”。就她而言,其所遭遇的痛苦远非身体被蹂躏那么简单,对她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对于传统的“师道尊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厌恶,“原来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他又帮助我留校,从内心我很感激他,但我一直把他当父辈看,没想到他会这样做,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完全崩塌了”,这是在信念上的一种冲击甚或颠覆,平时看起来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毕其功,私底下却是一个道貌岸然、面目可憎的人。当然,在饭局后遭遇这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陈昕不仅没有沉默下去,反而变得越发坚毅,“一股不屈的劲儿”促使她拿着手中掌握的材料,向上级部门实名举报了毕其功的丑恶行径。
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小说的艺术》中指出,“把握现代世界中存在的复杂性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简约、浓缩的技巧。否则的话,您就会坠入无尽的陷阱。”也就是说,简约的艺术成了作家讲述现代世界的一种必须,一种选择。如上所述,作家鲍丹禾以不多的篇幅完成了《有客吟秋风》,这种以简约的方式呈现出自己对现代社会一种深刻的真切感知,特别通过对饭局这一空间的着意营造,可谓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在作家眼中,饭局这一空间存在是认识当前社会现实的一个切入口,借此可以达到介入社会的一种叙事准备。
责任编辑 张 琳
福柯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空间在任何形式的公共生活中都极为重要;空间在任何的权力运作中也非常重要。”不可回避的是,“饭局”作为现代都市人日常交往的一种空间存在,早已被人们赋予了极为暧昧的各种情愫,其极为丰富、纷繁复杂的社会内涵,全然成为现代都市人关于声色犬马的另类想象。我们纵览全篇,可以看出饭局这一独特的叙事空间被作家赋予了非比寻常的现代意义,它在推进小说叙事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饭局可谓是全篇叙事的暴风眼,它从始至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小说种种剧烈的情节冲突、人性冲突的集中爆发地,各色人物通过在这一舞台上的你来我往、蝇营狗苟,演绎了一幅现代都市的风俗画和世相图。可以说,饭局既是尹成标人生沉浮的失足点,也是毕其功不可一世的张扬人生的转折点,更是陈昕这样鲜活、无辜的年轻女性被蹂躏、被戕害的关键点。通过饭局上的形形色色,可以从中感受到当前世界的眼花缭乱。
小说男主人公尹成标是临溪大学的副教授,既年轻有为,又极富向上的生命力。小说的叙事从他参加的一次饭局开始,一个历时八个月、颇费心力的临溪新区文化发展规划项目的顺利完成,促成了小说开篇处的这次饭局。这次饭局所在地灿阳山庄,“是临溪市档次最高的酒店之一,酒店从大堂到包间采用的都是金黄色基调,让进去吃饭的食客颇有自己成了皇亲国戚的感觉。尹成标也很享受这样的感觉,特别是自己坐在主座上的时候”。身居象牙塔中的尹成标,虽有意与世俗社会保持着一种距离感,但由于长期浸淫于社会大潮,并在其中摸爬滚打,不仅无法做到独善其身,还迷失于这种虚无飘渺的浮华世界,这恰巧印证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正处事业上升期的尹成标,不仅头顶上有着让常人羡慕不已的“光环”——博士、副教授、院长助理等等,其卓越的科研能力、社会影响力及认同度,可在那次灿阳山庄饭局的奢华排场上窥见一斑。与此同时,他的家庭同样令人艳羡,妻子罗浣纱是那种容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职业女性,“不但是临溪‘名记’,而且人长得很漂亮,气质出众”。如此种种的人生“美好”都汇集在尹成标的身上,照此发展下去,尹成标的未来可以说是不可限量。然而,人生却在这个激昂时刻给他开了个玩笑,只因灿阳山庄饭局后的找小姐,铸成了尹成标“梦断蓝桥”的大错特错,尽管过程中还心存侥幸,终却因“后窗事发”而抱憾终身。
就一向做事张扬、独断的毕其功而言,平时对尹成标、吴畏等属下要求严厉、说一不二,“毕其功认准的事,毫不松口”。而对陆校长等上级领导,则多是讲人情世故、成其之美。正是这么一个心口不一的厉害角色,在去北京参加一个论坛时,先是借饭局挣足了个人的面子,“到北京的头天晚上,毕其功请一位副司长级干部吃饭,这一男一女两位随从自然是为他长了脸”。接下来则借所谓的“庆功宴”,趁机欺侮了处在酩酊大醉状态中的属下陈昕,就此埋下了他不得不面对的“直接后果”——被离职的陈昕抓住了把柄,实名举报到省教育厅,甚至省纪委,终而饮“恨”辞了院长的职务,灰溜溜地离开了社会研究院,如此前后一对照,真是“成也饭局,败也饭局”。
对于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初入社会的陈昕来说,她积极上进,乐观开朗,对自己的未来有过设想和规划;只因涉世未深,缺乏警惕之心,在饭局上被劝酒喝得大醉,导致自己被毕其功下了“黑手”。就她而言,其所遭遇的痛苦远非身体被蹂躏那么简单,对她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对于传统的“师道尊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厌恶,“原来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他又帮助我留校,从内心我很感激他,但我一直把他当父辈看,没想到他会这样做,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完全崩塌了”,这是在信念上的一种冲击甚或颠覆,平时看起来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毕其功,私底下却是一个道貌岸然、面目可憎的人。当然,在饭局后遭遇这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陈昕不仅没有沉默下去,反而变得越发坚毅,“一股不屈的劲儿”促使她拿着手中掌握的材料,向上级部门实名举报了毕其功的丑恶行径。
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小说的艺术》中指出,“把握现代世界中存在的复杂性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简约、浓缩的技巧。否则的话,您就会坠入无尽的陷阱。”也就是说,简约的艺术成了作家讲述现代世界的一种必须,一种选择。如上所述,作家鲍丹禾以不多的篇幅完成了《有客吟秋风》,这种以简约的方式呈现出自己对现代社会一种深刻的真切感知,特别通过对饭局这一空间的着意营造,可谓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在作家眼中,饭局这一空间存在是认识当前社会现实的一个切入口,借此可以达到介入社会的一种叙事准备。
责任编辑 张 琳